第2篇第5章第1節俄羅斯用能源“套牢”歐洲(1)

蘇聯解體後的頭幾年,國際石油市場原油價格一直在低水平徘徊。1991、1997年,國際石油價格一直處於19~20美元一桶的水平,1993、1994年為15美元左右一桶。低油價導致了俄羅斯的財務危機,企業大量拖欠款項,國內社會矛盾迅速激化。1998年,當國際市場俄羅斯石油價格跌到11.83美元時,俄羅斯再次爆發了經濟危機,最後迫使葉利欽不得不在1999年底辭職。普京當政後,國際石油價格一路攀升,2005年最高曾達到75美元一桶。上帝就是如此眷顧俄羅斯,不僅給了它茂密的森林、浩瀚的湖泊,還給了它豐富的油氣和各種礦物資源。隨著美國對伊拉克開戰,國際油價一路飆升,至今已瘋漲到每桶140美元左右。俄羅斯是走運的,依靠石油出口獲得巨額美元,政府不僅補發了拖欠多年的工資和養老金,償還了巨額外債,實施了一係列社會改革,而且經濟連年增長,國民對政府的滿意度和支持率持續大幅走高。

曾幾何時,俄羅斯失去大國尊嚴,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在與美國和西方打交道時一再讓步,成了世界上的二等公民。經濟上的“鹹魚翻身”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使俄羅斯逐漸找回了失去的尊嚴,大大刺激了其重返國際舞台的決心。俄羅斯通過發展資源經濟,尤其是製定新的能源戰略,鼓勵和支持能源工業發展,不僅鞏固了能源工業在世界能源領域中的地位,還大大加強了在國際上的外交影響力。俄開始采取更積極、更活躍的外交政策,除了在歐洲加強同德、法等國的合作外,在中東和拉美也展開了積極的外交,諸如在與伊朗的談判中,俄猶如伊朗核問題不可繞過的調節者,它積極阻止對伊朗進行國際製裁;在克裏姆林宮隆重接待被美、以視為伊斯蘭激進組織頭目的哈馬斯;在獨聯體地區與美進行公開博弈,在“顏色革命”風靡獨聯體時,俄采取積極回應措施,成果顯著,等等。

應該說,俄羅斯外交政策調整的成功以及對整個國際關係產生的影響,與近年來俄積極開展能源外交不無關係。俄在確立其對外政策的主要原則、優先方向、戰略目標及實施取向時,首先考慮到雙、多邊關係中能源合作的地緣政治意義。一方麵,一些涉及國際能源合作的決定,如裏海油氣的開采與運輸項目,俄羅斯的大型投資項目的采納,等等,同俄羅斯的長期地緣政治利益均具有直接聯係;另一方麵,保障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對外經濟利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涉外政治問題的解決。地緣政治利益和對外經濟利益的相互交織和錯綜複雜,充分體現在了俄歐、俄美之間的能源對話以及遠東和西伯利亞大型能源項目的實施中。俄羅斯正是利用了手中所擁有的能源這張牌,在國際能源市場一波又一波的良好行情下,既為自己謀得了超額的經濟利益,也扭轉了自己在外交上的被動局麵。

能源帶來了經濟複蘇

從過去的蘇聯到現在的俄羅斯,巨大的能源資源一直是其令世界矚目的實力基礎。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當國際石油價格達到創紀錄的高度時,正是高油價產生的高收益支撐著蘇聯與美國搞軍備競賽,這種爭鬥幾乎達到了與美國相抗衡的地步。但經濟發展嚴重依賴石油出口也成了蘇聯經濟畸形結構的致命缺陷。當時的美國政府正是抓住了蘇聯經濟的軟肋,有意識地與沙特達成協議增產石油,打壓全球的石油價格,使國際油價從1980年的37美元/桶下跌到1986年的14美元/桶。石油生產的下降和國際石油價格的大幅下跌使得蘇聯的外匯收入銳減,經濟加劇惡化,國內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矛盾愈發突出。油價下跌成為引發蘇聯經濟崩潰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聯解體後到1998年,俄羅斯的石油生產下降了近50%,經濟發展在1998年的8月達到最低點,政治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貨幣危機、債務危機等相互交織,導致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一落千丈。

普京上台正值世界原油價格開始回升,這給俄羅斯經濟提供了喘息之機。國際石油價格從1998年12月的約10美元/桶上升到2005年9月的超過70美元/桶。持續上升的油價極大地刺激了俄羅斯停滯的石油產業,拉動了與石油產業相關行業的複蘇。在2004和2005年,俄羅斯石油日產量超900萬桶,僅次於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年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1.9%,居世界第一位。能源及其相關產業拉動經濟以較高的速度增長,1999~2005年,俄羅斯的GDP年均增長率達到6.7%。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出口是拉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也是一國參與國際經濟交往的重要方式。

目前,俄羅斯有25%的關稅收入和33.3%的外匯收入來自石油天然氣產業,顯然石油出口帶來的巨額外匯儲備已成為其償還國際債務、平衡國際收支的重要資金來源;而石油出口帶來的關稅收入也成為其平衡國內預算、實施國內經濟政策的重要財源。石油美元不僅大大充盈了俄羅斯政府的口袋,石油出口所產生的貿易乘數效應也為其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保證。世界銀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俄羅斯政府約37%的預算收入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稅收。每桶石油價格上升1美元,俄羅斯聯邦財政收入就增加GDP的0.35%,政府財政預算連續數年出現盈餘,能源特別是石油收益在俄羅斯經濟中起了不可替代和絕無僅有的作用。

自2000年以來,普京政府通過稅收改革和建立財政穩定基金,將石油價格高於20美元/桶所產生的高收益集中到國家手中。財政預算的連年盈餘使普京政府有能力集中解決國內問題,並強調增加居民收入和促進經濟繁榮。住房、教育、健康衛生、自然資源開發以及基礎設施的改進等成為重點關注的對象。財力的增加也使政府能夠推進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如土地製度改革、養老金改革、稅收改革、軍隊改革,等等;改善投資和商業環境被置於優先地位,並且恢複了中央對地方政治和財政的垂直控製。石油高收益轉化為投資和消費,成為俄羅斯經濟繁榮的主要驅動力。消費者支出在過去數年有了較快增長。寬裕的財政預算也使俄羅斯政府支出增加,用於提高工資和養老金,補貼住房和公共交通。2005年1月,俄不僅提前還清了所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所有債務,補發了前些年拖欠的工資,增加了固定資產投資,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收入,而且還投入相當多的資金來實施一係列社會政策和改革措施。盡管俄羅斯的經濟規模與人均收入僅相當於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但其所擁有的能源資源和其他資源,正如當年的核武器一樣,提升了俄羅斯的國家地位。

在經曆了7年的艱苦探索後,俄羅斯從2006年開始呈現出強勢複興勢頭。在經濟上,俄羅斯逐步提出以“國家資本主義”為核心理念的經濟發展戰略,徹底扭轉了經濟頹勢,加速向經濟大國邁進。1999年以來,俄經濟已連續8年高速增長。根據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2008年1月28日電,俄羅斯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值,同比增長8.1%,為32.99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24.4盧布),人均GDP接近9500美元。俄新社采訪的一些專家認為,這種趨勢在2008年還將持續。2007年7月,俄羅斯經濟發展與貿易部公布了國家長期社會經濟發展構想,確定了2020年俄GDP進入世界前五強、人均GDP將達到3萬美元的戰略目標。根據俄羅斯中央銀行官方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5月1日,俄羅斯黃金外匯儲備為5344.22億美元,僅次於中國和日本,位居世界第三。這種景象與蘇聯剛剛解體時俄羅斯經濟衰敗、為爭取西方貸款不得不仰人鼻息的景象真是有著天壤之別。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國家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必然導致政治權力進一步集中,而經濟崛起又為普京推行“主權民主”提供了可靠資本。今天的俄羅斯在政治上已不再是唯西方馬首是瞻,它已經走上了一條獨立的敢與西方抗衡的政治發展道路。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也迅速提升,軍費開支連年以兩位數增長,新裝備不斷充實部隊,軍事體製進行了適應世界新軍事革命需要的重大改革……

據預測,2010年前,俄羅斯能源部門每年經營收入將增加1.5倍,這將使俄財政稅收收入增加1/3。到2020年前,俄羅斯能源出口額將增長45%~60%。這將使俄羅斯的國際支付能力持續增長,其國際經濟地位和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俄羅斯已經成為與中國、印度、巴西並駕齊驅的金磚四國之一。

政治經濟地位的上升

普京上台以後,俄羅斯改變了過去依靠和強調軍事力量來確保地緣政治地位的方式,轉而利用其資源經濟特別是能源優勢來發展對外經濟政治關係。俄羅斯所具有的能源實力和潛力成為其與美國抗衡、與歐洲國家加強地區政策協調和聯係、恢複在亞洲地區影響力的重要砝碼和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