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第5章第3節俄羅斯油氣:想說愛你不容易(2)

11.遠東—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和中俄天然氣管道係統

2004年12月31日,俄政府總理弗拉德科夫頒布政府令,宣布同意修建從東西伯利亞泰舍特至太平洋港口的輸油管道係統。2005年4月26日,俄工業和能源部長赫裏斯堅科頒布決定,沿泰舍特—斯科沃羅季諾—納霍爾卡分段建設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係統。該管道線路全長約4284千米,建設投資約115億美元(不含港口建設投資),近期規劃年輸油量為3000萬噸,遠期年輸油量將達到8000萬噸。

根據中俄兩國政府達成的協議,該管道將在距俄中邊境60公裏處的斯科沃羅基諾鋪設一條通往中國大慶的支線,但是幾經周折後,人們對該直線是否開建和何時開建已經感到迷茫。因為根據中俄雙方達成的協議,中國支線應於2007年下半年破土動工,但是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要開工的跡象。相反,進入2008年以後,從俄方相繼傳出二期工程有可能先於支線鋪設的消息。2008年4月15日,俄能源工業部副部長捷門季耶夫稱,泰納線中國支線設計已經完成,但如果中俄不能就石油供應價格達成協議,就沒有必要為建管道而建管道。2008年6月30日,俄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總裁尼古拉?托卡列夫也強調說,中國支線項目的實施同石油供應緊密相關。如果不能就石油供應達成協議,建設管道就沒有意義。所以,遠東管道中國支線的未來命運如何,謎底難測。

12.中俄在談的天然氣管道項目

西線天然氣管道項目

2006年3月21日,中俄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於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注明了供貨日期、供貨量、路線(東線和西線)和定價公式形成原則等基本內容。根據這份文件,俄計劃修建東、西兩條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西線管道(也稱“阿爾泰管道”)設計全長2800千米,將運送西西伯利亞開采的天然氣,由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出境,進入中國新疆。2006年6月30日,俄天然氣工業公司明確表示,將優先修建西線天然氣管道;9月15日,普京總統召見俄氣總裁米勒,要求其盡快確定西線天然氣管道建設的開工日期。

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

2006年3月簽署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於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諒解備忘錄》規定的,將從薩哈林地區經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進入中國境內的天然氣管道項目。

西線和東線兩條管道總輸氣量為每年680億立方米。根據俄方消息,俄工業與能源部部長赫裏斯堅科稱,西線將從2011年開始、東線將從2016年開始向中國送氣,但前提是要在2007年和2008年結束相應的談判。但是到目前為止,上述兩條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前景並不明朗。俄方認為,除了價格以外,生態、地理、市場等原因,都是影響天然氣管道項目實施的障礙。

首先,俄環保部門認為西線會破壞阿爾泰地區的生態環境,不同意在此鋪設管線;其次,西部地勢複雜,鋪設穿過阿爾泰到中國新疆的管線需要特殊材質的管道,成本高,經濟上不合算;再次,中國西部有豐富的天然氣可以開采。俄西線天然氣主要用於中國東部和東南沿海,運距遠,會增加俄氣成本,而且經過估算,俄氣價格要高於該地區的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俄對中國市場信心不足。東線的問題一是氣源不明,到目前為止把東部何處的天然氣給中國還沒有最後確定;二是價格差距,即東部天然氣的消費者主要是中國東北,該地區消費水平低,支付能力差,又缺少天然氣運輸和銷售網絡,俄認為僅為向中國東北供氣而修建管道可能無法帶來經濟效益。以上這些影響天然氣管道建設的障礙因素,哪一個也不可能在2008年餘下的時間裏得到解決。

中俄韓天然氣管道項目

2000年11月,中俄韓三方正式開展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並於2003年11月完成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管道起點為俄羅斯科維克金氣田,從滿洲裏進入中國境內,並經黃海到達韓國。管道全長近5000千米,年輸氣規模300億立方米。目前,可研報告已分別提交三國政府審批。

薩哈天然氣管道項目

2000年2月,俄羅斯薩哈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與中石油完成了該管道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管道起點為俄恰楊金氣田,從滿洲裏或黑河進入中國境內,經哈爾濱到達沈陽,年輸氣規模150億~200億立方米。

油氣資源撐腰下的“梅普組合”

自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以來,世界經濟麵臨高油價、高糧價、高通脹等一係列新挑戰。2008年7月7~9日,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日本北海道的旅遊勝地洞爺湖舉行。作為在八國峰會上“首次亮相”的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會上自信滿滿地為世界經濟走出困局開出了“俄式藥方”——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梅德韋傑夫在接受八國集團記者聯合采訪時直截了當地說:“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確立的一係列金融體製曾在世界經濟中發揮過關鍵作用,但如今已不能應對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因此,俄主張對現有世界金融體製加以改造,並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仔細揣度梅德韋傑夫和普京近一年多來關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多次講話和近兩年國際經濟格局發生的新變化,人們開始猜測,“梅普組合”正在利用當前對俄相對有利的國際經濟形勢,抓緊時間、集中精力、想盡辦法地拉升俄在世界經濟大格局中的地位,並正在醞釀使俄擁有更多發言權的“國際經濟新秩序”。不斷走高的油氣價格和糧食價格讓身兼“油氣出口國”和“糧食出口國”的俄羅斯底氣大增。困擾世界許多國家的高油價、高糧價問題似乎正在成為俄經濟振興的新機遇,石油危機、糧食危機、次貸危機似乎正在為俄重返經濟大國行列創造新的契機。

梅德韋傑夫在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曾經毫不客氣地說,美國經濟已陷入了一種“抑鬱症”式的蕭條狀態,美國除了與俄重建務實的雙邊關係、加強合作之外,其餘努力都是愚蠢的。對於美國出現的經濟衰退,梅德韋傑夫說,由於其自身經濟處於嚴重的衰退狀態,美國不應再是世界經濟的中心,也“沒有資格”主導或幹預其他國家經濟發展方向。他當仁不讓地宣布,俄有權利在世界經濟體係中承擔更重要的責任,而不應僅由美國主導世界經濟體係,因為去年發生的金融危機已從實質上動搖了世界各國對美國信貸體製的信任。世界各國領導人都應認識到,經濟不景氣是一個信號,這表明全球經濟結構需要改革。美國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的不對稱是造成世界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無論美國的金融力量多麽強大,都不足以對世界金融市場進行更有效的調控。梅德韋傑夫認為:“世界經濟秩序應改進,新的經濟秩序應能更好地應對金融危機和各種經濟風險,反對國家利己主義,並必須對其他國家更加公平。”他說,國際經濟新秩序不能隻以一個國家為中心,世界應建立一個“多貨幣”經濟體係,減少對美國和美元的依賴性。

2008年上半年,俄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好於預期。俄官方為此將2008年GDP增長預期從原先的6.7%調高至7.1%。據俄聯邦統計局的統計結果顯示,2008年1月至4月,俄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8.3%,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3%,商品零售額增長15.6%。截至3月中旬,俄外匯儲備首次突破5000億美元大關,成為繼中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大外匯儲備國。這些經濟指標似乎使得普京總理2008年5月為俄確定的“今年底前趕超英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的目標變得近在咫尺。6月30日,普京總理在會見美國財長保爾森時也指出,目前全球正處於非同尋常的時期,“這關係到能源、糧食價格的快速上漲,俄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實力強大。俄隨時準備高效應對這些挑戰,對其及時做出反應”。目前,在油價不斷飆升、全球經濟普遍委靡的大背景下,作為產油大國的俄羅斯經濟卻迅速發展起來。

雖然俄近期石油產量出現下滑跡象,但由於油價的上漲,其石油收入仍在穩步攀升。普京認為,世界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國際金融體係,俄應積極參與對全球金融及貿易製度的根本改革,以反映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日益增長的經濟力量。普京說:“一個新的、基於信任、互利一體化的國際經濟關係,最有利於穩定的經濟發展。”梅德韋傑夫曾在2008年6月第12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建議,各國應考慮如何建立一個權利義務更加對等的國際新秩序。在這一新秩序中,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一些新興經濟體應承擔起領導責任。此外,梅德韋傑夫還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如2008年在俄羅斯召開關於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全球會議,他提出了建立盧布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和把莫斯科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構想等。他稱“世界政府”能夠克服目前的危機的希望是個“幻覺”,全球金融管理體製不能對市場做出有效的控製,因此,必須對世界金融體製加以改造,使這個體製更加完善、更現代化,必須要增加抗風險能力,不能因為某國金融經濟自利主義而受到損害,最終對他國也要成為公正的金融體製。

一言以蔽之,未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必須建立在世界領先經濟的平衡之上,建立在世界經濟穩定發展和幾種儲備貨幣原則上。這是在油氣資源撐腰下的“梅普組合”對打造國際經濟新秩序所發出的最強有力的聲音,但最終俄羅斯的倡議能否成為現實,前景如何,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