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

兒子重要,還是孫子重要?

作為一個男人和一個家族的大家長,兒子和孫子都要靠邊站,他們都沒有事業家族重要。

顧漁在兒子和孫子之間要做選擇的時候,考慮的隻是他們誰對家族更有好處,這種利益權衡,本身就融入了他們的血液裏。

一個正如朝陽冉冉升起,一個如夕陽日薄西山,拋去利益,顧漁對顧泰確實是太失望了,虎毒不食子,一個想要吃了自己孩子的人,已經不配為人父了。

顧泰步步緊逼,父子水火不容,難道顧漁百年之後,在地底下,看父殺子嗎?

事情不能再拖了。

顧漁告知顧科:“我準備開祠堂,修改族譜,把長華過繼到你的名下,同時把老二過繼到你二叔的名下。”

顧科險些跌倒,“父親您這是幹什麽啊,您隻有四個孫子,您把二弟過繼了,長亭他們怎麽辦?”

“我沒說把他們一起過繼,把老二和楊氏的兩個兒子過繼過去,這不還剩下一個孫子,讓他繼承二房。”

“那個孩子才兩歲。”不是顧科的嘴巴臭,這兩歲的孩子,夭折的幾率太大了,雖然按照顧家孫子輩的名字,取了姓名叫做長蘇,但是現在族譜上根本就沒有他的名字,就是怕半路夭折。

顧漁已經考慮過這點了,“大不了讓長華一肩挑兩房。”

顧科倒吸一口氣,他小聲問道,“父親,可是二弟又做出了什麽事?”

以顧科的二叔,不僅是庶出,死時的年紀更是沒有成年,少年夭折,老實說,真不用過繼,不過繼也是理所當然了。

時隔這麽多年,以現在顧泰的歲數,和嫡嫡一房,過繼到庶嫡一房,加上滿城的流言蜚語,把顧泰過繼過去,就相當於顧泰被驅逐了,簡直的表明了顧漁對顧泰不滿,承認了流言屬實,也承認顧泰被顧家放棄了。

不過是寵妾滅妻而已,不至於讓顧漁做到如此的程度,要做,二十年前就做了,不至於任由了這麽多年,今天才發難,肯定還有什麽事兒。

顧漁歎息,“本想給老二留點麵子,想了想,這是論理你也應該知道,省的不知道什麽時候,讓老二連累到了整個顧家。”

顧漁沉默片刻,就言簡意賅的把顧泰的所作所為交代完畢,末了已經用一句“家門不幸”完結。

顧科聽完再沒有說話,顧泰的行為無疑可能把整個顧家拖下水,讓顧家積累了百年的一切為顧泰對楊氏的癡情埋單,作為父親的顧漁都已經忍無可忍了,比不過父子親厚的大哥,又怎麽可能對顧泰釋懷?

顧漁知道顧科對二房已經有了怨懟,實際上整個顧家都兢兢業業,唯一給顧家拖後腿,給顧家抹黑的就是顧泰,從二十年前就開始了,年紀越大,不但沒有收斂,還變本加厲。

顧漁下定決心,不在姑息放縱顧泰,他的行動立刻雷厲風行起來。

首先開祠堂是刻不容緩越快越好,顧漁立刻打發人回鳳陽老家,通知顧家其他兩房,準備開祠堂,他們不日就到。

比這個更急的就是楊氏,他們自作聰明的計謀已經大白,自然不再讓楊氏昏迷下去,不管是真昏迷還是假昏迷,在知道真相的左都禦史和林恒川的眼睛了,都是欲蓋彌彰,死不悔改,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讓楊氏醒過來。

顧漁找來京城最有名的大夫,許以重金,哪怕用虎狼之藥,哪怕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哪怕今天醒了,過幾天就死,天亮之前,楊氏也必須醒過來。

對於顧家的動作,顧長華沒有出門就已經知道了,不是他監視了顧府,而是顧府的動作太大了,況且他的身邊還有一個連哪裏風吹草動都知道的趙熙。

“你算計了顧泰一把,是不是也料到了顧漁的反應?”兩個人過後,趙熙一邊享受□的餘韻,一邊懶洋洋的躺在榻上,撫摸顧長華的脊背。

他們這是在顧宅,為了怕白氏撞見,當然這裏的怕的人隻是顧長華,趙熙都是深夜來找顧長華,如果顧長華睡了,他也照常撲上去,等到早晨,又匆匆的趕去早朝,加上顧宅下人們的遮掩,他們的**倒是沒有讓白氏發現。

“我又不是算無遺策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我隻是想以後顧泰不要再來纏我了,祖父那裏是意外之喜。”說完,顧長華又有些唏噓,“如果祖父早下這個決心的話,事情到不了這個地步。”

趙熙就著兩人相依的姿勢,在顧長華看不到的地方癟癟嘴,忍住了和顧長華唱反調,“世上的人,高貴或者低賤,都是喜歡捏軟柿子,但凡你早點,給他們點厲害的瞧瞧,他們誰敢騎到你的脖子上,他們就是欠收拾。”

之前,連狐假虎威都不做,現在好歹有點長進了,其實按照他的意思,隻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一劑藥送他們下地獄,要是嫌他們死的太痛快,就讓他們變成沒有身份的“活死人”,讓顧泰的身份死,留下顧泰的人,看看他們在世間掙紮,更解氣。

顧長華倒是很讚同這句話,“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這倒是通行千古的至理名言。”

他的話裏露骨的自嘲,正中靶心,其實,顧長華之所以從於趙熙,趙熙是皇帝,是一部分的原因,但是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趙熙不僅是皇帝而且手段狠辣,他無所顧忌,而顧長華的顧忌太多了,趙熙可能會做出任何事,顧長華連下賭注都不敢,兩者相撞,自然就勝敗立定。

顧長華也隻能在一個圈裏撲騰了,就怕撕破臉皮,白氏完蛋,自己也解脫不了,他可是還記得,皇宮大內,讓人忘記前塵往事的藥物,也不是可能沒有。

哪壺不開提哪壺提哪壺,趙熙暗罵自己一聲豬頭,這個話題不安全啊,他換了一個安全的話題,他要開口,顧長華卻打斷了他,問道:“你知道楊家的那塊長命鎖在哪裏嗎?”

我怎麽會知道,趙熙咽下衝口而出的話。

這個話題也不怎麽安全啊,不過介於顧長華篤定的語氣,趙熙隻得如實相告,“在敬親王的手裏。”

敬親王就是先帝幼子,隻比趙熙小幾個月,同時也就是山東的賑災欽差。

顧長華得到這個答案,對著皇家和皇帝的陰暗鄙夷了一聲,“康布政使死的倒是不冤,死在皇家的手裏,總比死在無名小卒的手裏好,也隻有皇子,值得讓一省布政使頂罪,也隻有皇子,能讓一省布政使頂罪了。”

官場暗黑,再怎麽清明,他都是黑暗,一省布政使可以貪汙,但是皇子卻不可以,特別造成如此大的後果,一個皇子不算什麽,代表的卻是皇家。

“我都不知道你如此的悲天憫人。”好吧是兔死狐悲,趙熙嘟囔了兩句,有些好奇,“你怎麽知道我知道的?”

顧長華沒有理睬他,主要是太了解趙熙了,趙熙的控製欲很強,腦子瓜子也不錯,手段也有,而是二十三年,趙熙已經是太子,這麽明顯的貓膩,這麽多年他都沒有搞清楚,早已經被人龍椅上拉下來了。

這樣子,估計趙熙也舍不得那五十萬兩白銀銀子,剩下的事就不用他管了。

在顧長華這麽看得起他人的同時,趙熙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實在是怕顧長華繼續刨根問底了,不說吧,顧長華肯定心裏不舒服,絕對會在他先前“百依百順”的記錄上,留下敗筆,說吧,他在顧長華麵前丟不起這個人。

準確的是說,是替皇家丟人。

其實,康澤明死的一點都不冤枉,冤枉的是山東百姓,他們才是真的冤枉呢。

為什麽說康澤明不冤枉呢,因為他的妹妹是先帝的心尖尖,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心尖尖表麵上是一個純良的小白兔,實際上是一隻戴著麵具的大尾巴狼。

不得不為先帝看女人的眼光而哀歎,連小白花和食人花都分不清楚,就一頭紮進了愛河裏。結果,先帝暗中護著的小白花,然彪悍的弄掉了皇後的懷胎七月的兒子。

皇後可是出生於金陵沈家的長房嫡長女,手段自然也是了得,雖然小白花的動作比較隱秘,但是皇後秉持著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個的念頭,廣撒網多捕魚,然沒讓小白花成為漏網之魚。

失去孩子,產後虛弱,也成功的拖著仇人一起命喪歸黃泉。

結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趙熙母子撿了便宜。

後宮的爭鬥,隨著皇後和小白花的死亡,到此為止,但是金陵沈家和康家卻接下了仇怨。

在皇後死的時候,幾個懷疑對象之中,沈家並不知道真正的“始作俑者”,這一點是先帝給他們指明了方向——康家在先帝的照顧之下,小白花的哥哥康春元,短短幾年,從七品的小官成為了二品大員,有了鎖定的目標,要找證據就簡單多了。

在先帝的眼皮裏底下,沈家沒有辦法找茬,但是皇後恰好有一個疼愛她的父兄,他們等待,等到了康春元被調到了山東,時不予他,恰好,山東迎來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幹旱。

皇後父兄什麽都沒有做,他們隻是在欽差的人選上,暗中把欽差運作成了視財如命的皇子殿下。

就像他們預想的一樣,皇子殿下看見銀子,就邁不動腿了,膽子更大,然真的把腦筋動在了賑災銀兩身上,而且毫無節製。

麵對憤怒的山東災民,總不能告訴他們,造成這一切的是皇帝陛下的龍子吧,皇家的威嚴何在啊,怎麽麵對百姓對皇家的怨懟之心?

在皇家的威望之前,先帝自然舍棄了連真麵目都沒有搞明白的“真愛”,康春元就成了替罪羊。

這典型的就是上麵打架,下麵遭殃。

說到底,一切都有因果,康家隻是技不如人而已,因小白花而興,因小白花而亡。

倒黴的就是無辜被牽連的山東百姓,那才是真的無辜呢。

對於康澤明的際遇,趙熙隻能惋惜一聲。

對於事情的始末,顧長華沒有想要刨根問底,知道的越多,並不是一件好事,他隻是有些好奇,“誰把康澤明從軍奴弄到了太康坊的?”

某種意義上,他救了康澤明一命,真心上說,軍奴和小倌做的事情雖然差不多,但是對象的數量和質量,絕對的不可同日而語,軍奴一般活過五年的都是稀奇,以康澤明當時的年紀相貌,能不能挺得過來,都不好說,就是敬親王也不會放過他。

而康澤明在敬親王的眼皮子底下,已經活了二十多年,不可能沒有庇護?

“應該是是現任的大理寺卿。”趙熙歎息了一聲,“他對康家有些內疚,一直在暗中注意康澤明,其實,他的人已經很有良心了。”

良心絕對處在滿朝文武的平均值以上。

對於趙熙的話,顧長華對大理寺卿隻有幾個字,“貓哭耗子,假仁假義”。

要是你真的清正廉潔為民做主,當時就把敬親王揪出來啊,已經把屎盆子扣在了康家的頭上,又來憐憫康家的遺孤,結仇之後,又施恩,你是想給自己留後路啊,還是給自己挖坑?搞得康澤明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報仇?

不過,現在,大理寺卿討不到好就是了。

顧長華已經以避嫌請辭了監審一職,重回了內閣,換了林恒川上任,大清早的就聽到了一個令他非常愉悅的消息,他不幸失足的庶母楊姨娘,醒過來了,老天不長眼的,在即將苦盡甘來的時候,她的眼睛瞎了,並且從她的口中知道,長命鎖丟了。

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京城也不比其他的窮鄉僻壤,這裏百姓耳濡目染都有幾分見識,讀人也不少,中間總有幾個聰明的人,這三家的遭遇,同時貪汙,得到的結果明顯差距太大,其他的兩家對比楊家來,分外的悲慘,難道有楊家的祖墳格外的得天獨受不成?

對於楊家的長命鎖的丟失,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的,厚道一點的說,這麽一小物件,可能真的是丟失了也說不定。貪財一點的說法,說不定長命鎖被楊家拿出去當了,更陰暗一點的,已經猜到了事實。

事實上,楊家那一把長命鎖換取全家一條活路的作法,是世界多數人的選擇,能做到威武不能屈的畢竟是少數,不過不能妨礙人們鄙視這麽行為。

京中沸沸揚揚,某些人鬆了一口氣,以為案子能千古之謎,無頭公案的時候,相當的峰回路轉,終於滿足一部分人的願望,長命鎖然在“大海撈針的搜捕”之中,踏破鐵鞋無覓處,出現在一家當鋪老板的兒子身上。

真是天不藏奸,庇護忠良啊。

充分滿足了百姓的善惡觀,百姓們看的滿意了,官場之上,卻迎來了新的震**。

三把長命鎖拚湊起來,然在指定方向的地底下找到了一封的名單,又有不少人的落馬。

大理寺卿上了認罪的折子,“被告老還鄉”。

而作為補償,康澤明和青隨被賞了輕車都尉的爵位,這次顧長華不攔著了,青隨被帶進宮,成了一個侍衛。

至於楊家,沒有被追究責任就不錯了。

在這些事件之下,隻要少數人的注意到,皇帝的弟弟,敬親王因病而逝。

終於落下的帷幕,顧長華一身輕鬆的跟著顧漁回來老家,去改族譜,順道把顧泰和楊氏扔回去。

作者有話要說:兒子重要,還是孫子重要?

作為一個男人和一個家族的大家長,兒子和孫子都要靠邊站,他們都沒有事業家族重要。

顧漁在兒子和孫子之間要做選擇的時候,考慮的隻是他們誰對家族更有好處,這種利益權衡,本身就融入了他們的血液裏。

一個正如朝陽冉冉升起,一個如夕陽日薄西山,拋去利益,顧漁對顧泰確實是太失望了,虎毒不食子,一個想要吃了自己孩子的人,已經不配為人父了。

顧泰步步緊逼,父子水火不容,難道顧漁百年之後,在地底下,看父殺子嗎?

事情不能再拖了。

顧漁告知顧科:“我準備開祠堂,修改族譜,把長華過繼到你的名下,同時把老二過繼到你二叔的名下。”

顧科險些跌倒,“父親您這是幹什麽啊,您隻有四個孫子,您把二弟過繼了,長亭他們怎麽辦?”

“我沒說把他們一起過繼,把老二和楊氏的兩個兒子過繼過去,這不還剩下一個孫子,讓他繼承二房。”

“那個孩子才兩歲。”不是顧科的嘴巴臭,這兩歲的孩子,夭折的幾率太大了,雖然按照顧家孫子輩的名字,取了姓名叫做長蘇,但是現在族譜上根本就沒有他的名字,就是怕半路夭折。

顧漁已經考慮過這點了,“大不了讓長華一肩挑兩房。”

顧科倒吸一口氣,他小聲問道,“父親,可是二弟又做出了什麽事?”

以顧科的二叔,不僅是庶出,死時的年紀更是沒有成年,少年夭折,老實說,真不用過繼,不過繼也是理所當然了。

時隔這麽多年,以現在顧泰的歲數,和嫡嫡一房,過繼到庶嫡一房,加上滿城的流言蜚語,把顧泰過繼過去,就相當於顧泰被驅逐了,簡直的表明了顧漁對顧泰不滿,承認了流言屬實,也承認顧泰被顧家放棄了。

不過是寵妾滅妻而已,不至於讓顧漁做到如此的程度,要做,二十年前就做了,不至於任由了這麽多年,今天才發難,肯定還有什麽事兒。

顧漁歎息,“本想給老二留點麵子,想了想,這是論理你也應該知道,省的不知道什麽時候,讓老二連累到了整個顧家。”

顧漁沉默片刻,就言簡意賅的把顧泰的所作所為交代完畢,末了已經用一句“家門不幸”完結。

顧科聽完再沒有說話,顧泰的行為無疑可能把整個顧家拖下水,讓顧家積累了百年的一切為顧泰對楊氏的癡情埋單,作為父親的顧漁都已經忍無可忍了,比不過父子親厚的大哥,又怎麽可能對顧泰釋懷?

顧漁知道顧科對二房已經有了怨懟,實際上整個顧家都兢兢業業,唯一給顧家拖後腿,給顧家抹黑的就是顧泰,從二十年前就開始了,年紀越大,不但沒有收斂,還變本加厲。

顧漁下定決心,不在姑息放縱顧泰,他的行動立刻雷厲風行起來。

首先開祠堂是刻不容緩越快越好,顧漁立刻打發人回鳳陽老家,通知顧家其他兩房,準備開祠堂,他們不日就到。

比這個更急的就是楊氏,他們自作聰明的計謀已經大白,自然不再讓楊氏昏迷下去,不管是真昏迷還是假昏迷,在知道真相的左都禦史和林恒川的眼睛了,都是欲蓋彌彰,死不悔改,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讓楊氏醒過來。

顧漁找來京城最有名的大夫,許以重金,哪怕用虎狼之藥,哪怕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哪怕今天醒了,過幾天就死,天亮之前,楊氏也必須醒過來。

對於顧家的動作,顧長華沒有出門就已經知道了,不是他監視了顧府,而是顧府的動作太大了,況且他的身邊還有一個連哪裏風吹草動都知道的趙熙。

“你算計了顧泰一把,是不是也料到了顧漁的反應?”兩個人過後,趙熙一邊享受的餘韻,一邊懶洋洋的躺在榻上,撫摸顧長華的脊背。

他們這是在顧宅,為了怕白氏撞見,當然這裏的怕的人隻是顧長華,趙熙都是深夜來找顧長華,如果顧長華睡了,他也照常撲上去,等到早晨,又匆匆的趕去早朝,加上顧宅下人們的遮掩,他們的**倒是沒有讓白氏發現。

“我又不是算無遺策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我隻是想以後顧泰不要再來纏我了,祖父那裏是意外之喜。”說完,顧長華又有些唏噓,“如果祖父早下這個決心的話,事情到不了這個地步。”

趙熙就著兩人相依的姿勢,在顧長華看不到的地方癟癟嘴,忍住了和顧長華唱反調,“世上的人,高貴或者低賤,都是喜歡捏軟柿子,但凡你早點,給他們點厲害的瞧瞧,他們誰敢騎到你的脖子上,他們就是欠收拾。”

之前,連狐假虎威都不做,現在好歹有點長進了,其實按照他的意思,隻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一劑藥送他們下地獄,要是嫌他們死的太痛快,就讓他們變成沒有身份的“活死人”,讓顧泰的身份死,留下顧泰的人,看看他們在世間掙紮,更解氣。

顧長華倒是很讚同這句話,“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這倒是通行千古的至理名言。”

他的話裏露骨的自嘲,正中靶心,其實,顧長華之所以從於趙熙,趙熙是皇帝,是一部分的原因,但是歸根結底,就是因為趙熙不僅是皇帝而且手段狠辣,他無所顧忌,而顧長華的顧忌太多了,趙熙可能會做出任何事,顧長華連下賭注都不敢,兩者相撞,自然就勝敗立定。

顧長華也隻能在一個圈裏撲騰了,就怕撕破臉皮,白氏完蛋,自己也解脫不了,他可是還記得,皇宮大內,讓人忘記前塵往事的藥物,也不是可能沒有。

哪壺不開提哪壺提哪壺,趙熙暗罵自己一聲豬頭,這個話題不安全啊,他換了一個安全的話題,他要開口,顧長華卻打斷了他,問道:“你知道楊家的那塊長命鎖在哪裏嗎?”

我怎麽會知道,趙熙咽下衝口而出的話。

這個話題也不怎麽安全啊,不過介於顧長華篤定的語氣,趙熙隻得如實相告,“在敬親王的手裏。”

敬親王就是先帝幼子,隻比趙熙小幾個月,同時也就是山東的賑災欽差。

顧長華得到這個答案,對著皇家和皇帝的陰暗鄙夷了一聲,“康布政使死的倒是不冤,死在皇家的手裏,總比死在無名小卒的手裏好,也隻有皇子,值得讓一省布政使頂罪,也隻有皇子,能讓一省布政使頂罪了。”

官場暗黑,再怎麽清明,他都是黑暗,一省布政使可以貪汙,但是皇子卻不可以,特別造成如此大的後果,一個皇子不算什麽,代表的卻是皇家。

“我都不知道你如此的悲天憫人。”好吧是兔死狐悲,趙熙嘟囔了兩句,有些好奇,“你怎麽知道我知道的?”

顧長華沒有理睬他,主要是太了解趙熙了,趙熙的控製欲很強,腦子瓜子也不錯,手段也有,而是二十三年,趙熙已經是太子,這麽明顯的貓膩,這麽多年他都沒有搞清楚,早已經被人龍椅上拉下來了。

這樣子,估計趙熙也舍不得那五十萬兩白銀銀子,剩下的事就不用他管了。

在顧長華這麽看得起他人的同時,趙熙心中鬆了一口氣,他實在是怕顧長華繼續刨根問底了,不說吧,顧長華肯定心裏不舒服,絕對會在他先前“百依百順”的記錄上,留下敗筆,說吧,他在顧長華麵前丟不起這個人。

準確的是說,是替皇家丟人。

其實,康澤明死的一點都不冤枉,冤枉的是山東百姓,他們才是真的冤枉呢。

為什麽說康澤明不冤枉呢,因為他的妹妹是先帝的心尖尖,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個心尖尖表麵上是一個純良的小白兔,實際上是一隻戴著麵具的大尾巴狼。

不得不為先帝看女人的眼光而哀歎,連小白花和食人花都分不清楚,就一頭紮進了愛河裏。結果,先帝暗中護著的小白花,然彪悍的弄掉了皇後的懷胎七月的兒子。

皇後可是出生於金陵沈家的長房嫡長女,手段自然也是了得,雖然小白花的動作比較隱秘,但是皇後秉持著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個的念頭,廣撒網多捕魚,然沒讓小白花成為漏網之魚。

失去孩子,產後虛弱,也成功的拖著仇人一起命喪歸黃泉。

結果,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趙熙母子撿了便宜。

後宮的爭鬥,隨著皇後和小白花的死亡,到此為止,但是金陵沈家和康家卻接下了仇怨。

在皇後死的時候,幾個懷疑對象之中,沈家並不知道真正的“始作俑者”,這一點是先帝給他們指明了方向??康家在先帝的照顧之下,小白花的哥哥康春元,短短幾年,從七品的小官成為了二品大員,有了鎖定的目標,要找證據就簡單多了。

在先帝的眼皮裏底下,沈家沒有辦法找茬,但是皇後恰好有一個疼愛她的父兄,他們等待,等到了康春元被調到了山東,時不予他,恰好,山東迎來了百年難得一見的幹旱。

皇後父兄什麽都沒有做,他們隻是在欽差的人選上,暗中把欽差運作成了視財如命的皇子殿下。

就像他們預想的一樣,皇子殿下看見銀子,就邁不動腿了,膽子更大,然真的把腦筋動在了賑災銀兩身上,而且毫無節製。

麵對憤怒的山東災民,總不能告訴他們,造成這一切的是皇帝陛下的龍子吧,皇家的威嚴何在啊,怎麽麵對百姓對皇家的怨懟之心?

在皇家的威望之前,先帝自然舍棄了連真麵目都沒有搞明白的“真愛”,康春元就成了替罪羊。

這典型的就是上麵打架,下麵遭殃。

說到底,一切都有因果,康家隻是技不如人而已,因小白花而興,因小白花而亡。

倒黴的就是無辜被牽連的山東百姓,那才是真的無辜呢。

對於康澤明的際遇,趙熙隻能惋惜一聲。

對於事情的始末,顧長華沒有想要刨根問底,知道的越多,並不是一件好事,他隻是有些好奇,“誰把康澤明從軍奴弄到了太康坊的?”

某種意義上,他救了康澤明一命,真心上說,軍奴和小倌做的事情雖然差不多,但是對象的數量和質量,絕對的不可同日而語,軍奴一般活過五年的都是稀奇,以康澤明當時的年紀相貌,能不能挺得過來,都不好說,就是敬親王也不會放過他。

而康澤明在敬親王的眼皮子底下,已經活了二十多年,不可能沒有庇護?

“應該是是現任的大理寺卿。”趙熙歎息了一聲,“他對康家有些內疚,一直在暗中注意康澤明,其實,他的人已經很有良心了。”

良心絕對處在滿朝文武的平均值以上。

對於趙熙的話,顧長華對大理寺卿隻有幾個字,“貓哭耗子,假仁假義”。

要是你真的清正廉潔為民做主,當時就把敬親王揪出來啊,已經把屎盆子扣在了康家的頭上,又來憐憫康家的遺孤,結仇之後,又施恩,你是想給自己留後路啊,還是給自己挖坑?搞得康澤明拿不定主意要不要報仇?

不過,現在,大理寺卿討不到好就是了。

顧長華已經以避嫌請辭了監審一職,重回了內閣,換了林恒川上任,大清早的就聽到了一個令他非常愉悅的消息,他不幸失足的庶母楊姨娘,醒過來了,老天不長眼的,在即將苦盡甘來的時候,她的眼睛瞎了,並且從她的口中知道,長命鎖丟了。

但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京城也不比其他的窮鄉僻壤,這裏百姓耳濡目染都有幾分見識,讀人也不少,中間總有幾個聰明的人,這三家的遭遇,同時貪汙,得到的結果明顯差距太大,其他的兩家對比楊家來,分外的悲慘,難道有楊家的祖墳格外的得天獨受不成?

對於楊家的長命鎖的丟失,大家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的,厚道一點的說,這麽一小物件,可能真的是丟失了也說不定。貪財一點的說法,說不定長命鎖被楊家拿出去當了,更陰暗一點的,已經猜到了事實。

事實上,楊家那一把長命鎖換取全家一條活路的作法,是世界多數人的選擇,能做到威武不能屈的畢竟是少數,不過不能妨礙人們鄙視這麽行為。

京中沸沸揚揚,某些人鬆了一口氣,以為案子能千古之謎,無頭公案的時候,相當的峰回路轉,終於滿足一部分人的願望,長命鎖然在“大海撈針的搜捕”之中,踏破鐵鞋無覓處,出現在一家當鋪老板的兒子身上。

真是天不藏奸,庇護忠良啊。

充分滿足了百姓的善惡觀,百姓們看的滿意了,官場之上,卻迎來了新的震**。

三把長命鎖拚湊起來,然在指定方向的地底下找到了一封的名單,又有不少人的落馬。

大理寺卿上了認罪的折子,“被告老還鄉”。

而作為補償,康澤明和青隨被賞了輕車都尉的爵位,這次顧長華不攔著了,青隨被帶進宮,成了一個侍衛。

至於楊家,沒有被追究責任就不錯了。

在這些事件之下,隻要少數人的注意到,皇帝的弟弟,敬親王因病而逝。

終於落下的帷幕,顧長華一身輕鬆的跟著顧漁回來老家,去改族譜,順道把顧泰和楊氏扔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