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正式到京的日期是十一月月底了,這個時候北方的交通狀況非常不理想,冰雪漫天泥濘遍地,一般在這個季節但凡家有餘糧地北方人民都會選擇貓冬,雖然捅破窗戶紙朝外望去山舞銀蛇很有詩意,但走到官道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連同隨軍官兵在內近八萬人馬轟轟烈烈的朝北方開進,勞民傷財把沿途人民騷擾個半死之後,林風和他的老婆孩子終於回到了北京,在這將近半年的遊行過程之中林風忽然發現一個另外的收獲,那就是吳阿坷再次懷孕了。

對於林漢帝國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說實話如果不是這個事情實在是太過分,朝廷的大臣也是不太想幹涉皇帝的私生活的,實際上經過這幾年的鬥爭之後,大部分朝臣包括李光地、周培公在內都把林風這個軟骨頭看透了,根據咱們中國的傳統理念來講,皇後的所作所為絕對可以算得上是“天怒人怨”,悍婦不是見過,但凶悍到這個地步的那就真的是太可怕了,按照帝國現行婚姻家庭法皇帝在法理上應該是受到了嚴重的感情傷害,最起碼就違背了“七出”的硬性規定,可以說大多數帝國臣民對皇帝的這樁婚姻都是持同情態度的,普遍上的輿論都認為:不用說是在母儀天下的皇族,就算是在普通家庭裏,單單憑這份“好妒”,那這個老婆也是非休了不可。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皇帝本人的態度。在這裏包括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在內,絕大多數臣民都對此萬分迷惑。

林風大帝在民間的形象是相當不錯的,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路橫掃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甭管什麽敵人通通轟殺至渣,而且就曆史上來看,白手起家能在三十歲之前就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差不多就是隻次一家別無分號,所以就這個角度來講,即使是帝國的敵人,哪怕是再刻骨仇恨,也不得不承認皇帝的英明神武,所以大部分人因此也就下意識的認為林風這個人是個英雄人物,而中國傳統觀念裏的英雄人物基本上都得具備以下條件:

非常聰明,並且很有氣魄,最主要的是絕對是條硬漢,泰山崩於麵前眼皮都不眨的的那種。不論是碰到什麽危急的事情,通常都會大喊一聲:“不要慌,有我在一切都不怕,”豪氣幹雲,視兄弟為手足,視妻子如衣服,隨隨便便砍個幾十萬顆人頭麵不改色,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絕對不會有怕老婆這回事。

但這回偏偏就轉了一個大彎,在大漢帝國之內,皇帝對老婆的恐懼基本上已經可以算做是公開的秘密了,包括新婚之夜皇帝曾被毆打的事情也在四處流傳,對此一奇特現象不少人曾經做過分析,給出的理由林林色色千奇百怪,但就是沒有一條能夠讓人信服的。

曆史上怕老婆的皇帝不是沒有,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外戚過於強大,皇帝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不過林風大帝這樣的就太奇特了一點,就阿珂皇後來看,如果說是幾年之前南周皇朝風頭強勁的時代倒也講得過去,但現在就沒法說了,要知道現在帝國的外戚幾乎都被皇帝幹掉了,剩下的幾隻小貓小狗戰戰兢兢趴在窩裏,絕對不敢亂說亂動,基本上隻要出點什麽“反漢複周”的亂子這些家夥馬上就會被推出去砍他媽,所以象這樣的外戚那是絕對不可能給予皇後什麽支持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唯一令人安慰的事情就是皇帝的人品了,至少大夥應該用不著擔憂那天突然冒出一夥太監挨家挨戶搶劫秀女,在中國傳統道德觀念之中,不好色是君子行為,所以就這個角度來講,林風大帝是可以和柳下惠相提並論的。

因為皇後方麵的原因,目前帝國繼承人方麵是存在著嚴重的問題的,雖然太子林璁身體一直都不錯,但誰也不敢保證哪一天這個小家夥就掛了,要知道就十七世紀的醫療水準來看,兒童的夭折率是居高不下的。

而且最令人擔憂的是皇帝本身似乎就是一個光棍,似乎連一個起碼的親戚都沒有,說一句不好聽的,要是哪一天父子兩個被人一勺燴了,就單單是為了乾元宮的那把椅子,這個帝國恐怕至少要再死一千萬人。

公允的講,這並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真真確確關係到帝國安定團結的重大政治事件,在這一方麵,林風不搞女人不是美德,是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民族進行犯罪。

事情的轉機就在南巡歸來之後。幾乎是和皇帝回京的同一時間,朝鮮王國派來的進貢使者團緊跟著也進入了北京城。

和前幾次的例行進貢不同,這回朝鮮王國的使者團不論是級別上還是規模上都要大了許多。

值得同情的是,這些年朝鮮王國在帝國中央政府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在持續下滑,說個實在的,可以說現在北京城裏但凡能夠說句話的官員,絕對沒有一個會正眼看他們一眼,和原來的明帝國相比,現在帝國的社交圈子已經擴大了許多,而且眼光也比之前要清晰了不少,起碼自從和羅刹國建立外交關係、常駐大使之後,在正式場合已經很少有人亂放大話了,至少現在大家都知道能外麵的大國還很有不少,隨隨便便就能找出幾個能和大漢打一仗,這個外交視野的擴大就直接影響到了朝鮮的地位,以前大夥還覺得朝鮮還是相當重要的,絕對不可疏忽,但現在看來也就是一堆鄉巴佬,有他無他一回事,而且在大多數人眼中,以目前大漢帝國的實力,甭管出了什麽麻煩,直接從遼東出兵,海陸並進,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滅了這堆鄉巴佬。

在中央帝國自信心極度膨脹的狀態下,朝鮮的日子已經越來越不好過了,在此朝鮮人民無限懷念偉大寬宏的大明帝國,那是一個多麽溫馨的時代啊,盟國就像母親一樣嗬護著那個小小地半島,相對而言這個漢帝國簡直比韃子還要野蠻,甚至連起碼的臉麵也不要了,每回去進貢,貢品他媽的居然大大咧咧就收了,千古以來例行的回賜毛都不見一根,這種令人驚訝的貪婪和無恥令整個王國為之震驚,這簡直是對數千年來東亞文明的褻瀆。

不過不滿歸不滿,外交歸外交,這種冷漠的待遇令朝鮮王國上上下下產生了一種嚴重的危機感,要知道幾百年以來朝鮮都是依附中國才能得以生存的,現在突然失去了靠山,全國上下忽然都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不論是就經濟貿易角度考慮,還是從地緣政治方麵思考,朝鮮王國目前的外交局麵是極度危險的,現在,不論是在文化上、經濟上,還從政治上和軍事上,大漢帝國都是東亞儒家文化共同體的引導者,而和老大的外交距離的遠近直接決定了在這個圈子裏的地位,如果一旦失寵,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為了挽回局麵,這次朝鮮王國終於出了絕招。

隨同使者團一同進入北京的,還有一位年僅十六歲的小姑娘。她的正式正式身份是“淑德郡主”,是朝鮮王國現任國王李昀的長女。這次,她肩負著全國人民的希望,長途跋涉,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季節來到了北京,為她的祖國和人民謀取利益。

按照從明朝延續下來的習慣,朝鮮王國和中國的聯姻是常態下的外交手段之一。所以當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禮部和帝國內閣並沒有感覺很奇怪,甚至也似乎沒有什麽拒絕的理由。

朝鮮王國的姿態放得很低,關於這個淑德郡主的地位,是定性為“貢品”的,國書上的大概意思就是:這個郡主就性質上來講,和那些人參、貂皮之類東西是一樣的,是此次進貢的貢品組成部分之一,如果林風喜歡的話大可以給個妃子的封號,如果不喜歡的話就當作仆人宮女使用也沒關係,總之朝鮮人民對林風大帝的仰慕和忠誠是千年萬年永不褪色的。

當然人家這麽夠意思,咱們再朝外推那也未免太不地道了,按照一般的規則來講,這個應當理解為一種客氣,實際上在明帝國時代,朝鮮進貢來的女人,隻要是有王女身份的,大體上都會得到一個像樣的宮廷封號,當然皇後貴妃之類那就想都不要想了。

當林風正式得到這個報告的時候,時間已經是一六九零年十一月底了,連同朝鮮王國一起遞上來的國書有幾份,出乎意料,今年的北京似乎非常熱鬧,除了每年都來朝拜的朝鮮王國之外,日本、荷蘭、英格蘭、葡萄牙、後黎(注:後黎朝,即越南)、緬甸等國均向大漢帝國派出了使節,而且有點搞笑的是,大夥打出的名號居然都是“恭賀新年”。

可以看出,大漢帝國的統一進程應該是受到了諸多國家的普遍關注的,實際上中國的政治軍事形勢在一六九零年五月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清晰了,隻是大多數人沒有預料到南周會覆滅得這麽快而已。所以這回南周剛剛滅亡,周邊諸國就立即馬不停蹄朝北京趕,名義上是祝賀春節,實際上就是和這個新生帝國建立正式的國家關係。

在諸多使者團之中,日本國這一次顯得有些與眾不同。這一次日本國出使中國的大使倒是林風的老熟人吉良義央,和其他諸國的使者團相比,他率領下的外交使團陣容極為龐大,除了眾多政府隨員之外,居然還有一大批十三、四歲的少年,根據帝國禮部官員的匯報,日本國這次出使大漢帝國,除了進一步鞏固漢帝國與幕府彼此之間的盟國關係之外,另外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得到皇帝允許,讓這一批幕府的貴族子弟在京師國子監、帝國律算大學堂、馬莊陸軍軍官學堂、保定士官教導學堂、天津海軍學堂以及南懷仁主持的“東方神學院”留學進修。

在過去的幾年之中,林漢帝國和日本國的外交關係取得了突飛猛進般的進展,自從吉良義央出使之後,北京方麵立即和江戶方麵開展了正式的官方洽談,並且達成了一係列外交協議。公元一六八八年九月十一日,林漢帝國政府和日本江戶幕府於長崎正式簽訂了“庚子年紀約”,史稱《漢日貿易協作條約》,在這個條約裏,中日雙方第一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外交關係,約定彼此常駐大使,並結成政治和軍事同盟,其中最主要的兩條就是:日本國對外貿易由大漢帝國獨家壟斷;大漢帝國海軍有義務保衛日本海域,並應配合、協助江戶幕府完成“鎖國國策”,對活躍在日本海一代的“海匪”進行徹底清剿。

其實在此之前,帝國海軍第二艦隊早已徹底打垮了島津家海匪,占領了琉球群島,並建立了永久性軍港,並且在這些年內不斷地接受遼東、山東以及南中國沿海的移民,到中日簽約之時,基本上已經完全鞏固了對琉球群島的占領,當地琉球王國接受林風的冊封,琉球王國仆從軍編製為兩千人,由大漢帝國海軍部協助建立、訓練並提供武器裝備,其中軍官大多數均來自大漢帝國。隨著海軍基地的建立和鞏固,以琉球群島為中心,大漢帝國第二艦隊不斷向四周海域搜索,驅逐海盜、監控對日貿易路線,其中,但凡赴日貿易的遠洋船隻,除了要給日本長崎港納稅之外,還需要給大漢帝國繳納過境稅。

漢帝國和台灣鄭經軍事集團由盟友走向疏遠,再變成尖銳對立,海洋貿易上的矛盾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從一六八六年開始,海軍第二艦隊就曾和台灣艦隊爆發過小規模的海上衝突,之後,衝突的規模和烈度逐年遞增,到了一六年,雙方就正式開打了,沿著福建至日本的貿易線,整個大漢帝國海軍——包括施琅的第一艦隊和楊海生的第二艦隊,均多次和台灣艦隊爆發過大規模海戰,其中最為激烈的就有三次,雙方投入的作戰艦隻均超過兩百隻,作戰兵員達到三萬人以上,不過三次海戰漢帝國海軍均沒有取得勝利,但台灣艦隊也沒有打通對日貿易線,台灣艦隊勝在經驗豐富、艦隊官兵戰術能力強悍、各戰艦指揮官熟悉戰場、個人能力優秀;而漢帝國海軍則勝在物資豐富、補給充足、數量龐大、人數眾多、火炮性能超過對手,因此雙方各有長短,長時期處於對峙狀態。

在三次海戰之中,其中就有一次戰場處於日本海海域,在這次戰爭之中,江戶方麵就已經完全倒向了漢帝國,幕府水師作為盟軍參加了此次作戰,雖然因為力量薄弱的原因無法介入正麵戰場,但在後勤補給、海域地理、氣候、水文資料以及情報支持等方麵提供的幫助也是不同忽視的,所以在此之後,帝國海軍投桃報李,以幕府提供情報、帝國海軍充當劊子手的方式,對日本海周邊各個島嶼進行了拉網式的清剿,在如此強勁的軍事打擊之下,沿途各地倭寇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其中不少自明帝國時代以來就以海賊為生的“武士世家”統統灰飛煙滅。根據江戶方麵的政策,凡是身處日本四島之外的日本人均自動觸犯死刑,從法律上可以給予人道毀滅,因此在剿滅日本海盜的作戰行動之中,根據親密盟友的請求,大漢帝國海軍嚴格執行了俘虜政策,基本上到一處殺一處,處處三光,不留活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勤勞善良地日本人民證明的大漢帝國人民的誠摯友誼。

在這一係列政治軍事合作之中,北京和江戶進入了非常融洽的蜜月期。這幾年德川崗吉將軍領導下的江戶幕府可謂揚眉吐氣,“借兵助剿”政策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大漢帝國海軍艦隊的大炮和刺刀支撐之下,各地外樣大名服服帖帖,紛紛對江戶政府表示:大和民族過去、現在、未來,都將團結在德川將軍的偉大領導之下,任何違背德川將軍的不忠行為,都是皇國的朝敵,必將“天下共誅之”。

甚至就連一貫桀驁不馴的薩摩、長州,都向江戶發出了效忠書,江戶幕府的統治得到了空前的強化的鞏固,日本人民於一六年終於擺脫了戰國時代的陰影,正式進入了和諧社會。

在見識到了漢帝國的強大和富庶之後,出於傾慕和期盼,在吉良義央的建議之下,江戶幕府德川崗吉將軍下達命令,在幕府貴族子弟之中挑選了一批十多歲的少年,他們將承載著皇國未來的希望,被派往漢帝國學習“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