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朝三暮

※※※

幾年來時不時就能看到有人提起這本小說,最近聽說完本了,而我又正好比較閑,因此就找來看了看,當然,我是個看盜貼的……

看完以後突然覺得這是今年以來我看過的最有讓我說點什麽感覺的小說,因為它頗有魅力——同時又有一抓一把的薄弱點。我這一遍看得比較快比較粗疏,不過這篇小說就現在的版本而言,也還經不起細看,姑且粗談一二吧。

開篇很傳統,有人說像《武林舊事》,也有人提出來《缺月梧桐》和《武林舊事》都受到了溫瑞安《俠少》的影響,不過我其實已經不太記得《武林舊事》的開頭是怎麽寫的了(罪過罪過),但感覺王天逸最初的性格,確實與《俠少》非常相似。我一點不奇怪有大量的人聲稱開頭看不動的,我對自己居然看下來這件事也比較詫異,大概這隻能說明我最近實在是太閑了。對於青城派以華而不實的套路為主要的教學和考試內容這一點,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我對現在的武術比賽實在沒有半點好感,連自中華武術分出去的小枝小蔓如跆拳道之流都有對抗性的比賽,武術居然淪落到靠打分論勝負,實在是恥辱,真希望早點取消得了——這是題外話,總之開局平平,不過這樣平平的開局中一群三流大學的差生們窮快活的生活,為後文的血雨腥風墊下了一塊足夠平穩的基石。

王天逸與張川秀和趙乾捷的江湖之行,在第一站就遇上了更加傳統的與惡霸地頭蛇的鬥爭,然後很快地插入江湖巨頭之一的慕容秋水。慕容的出現並不是很出色,首先是第一站就出現全書中頭號厲害人物,末免有點操之過急,而且他對王天逸的關注有點過分了。王此時隻是一個純粹的毛頭小子,不管是武功還是心智,都還處於萌芽狀態,慕容卻已經在江湖上大有名望與見識,這種近乎“一見鍾情”式地考察和幫扶,多少有點突兀。尤其是後來慕容並沒有大力招攬王天逸的舉動,至少遠不如易老的處心積慮,甚至還不如唐博好歹明說過希望王天逸加入唐家做事。不過慕容與王在墊石村與匪人決戰一場戲還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最後擲劍救人引起村民暴動的一幕。當然這一幕再度產生強大的欺騙性,它讓多數讀者都會以為作者是良識派。

進入濟南一段,更讓人覺得傳統而又YY,與丁三和博六的結識,幾乎是眨間內王天逸就與武林七雄中的三家少主有了(看起來)相當親密的友誼。尋找請柬引起的整個濟南江湖的動亂,初顯了作者寫幫派角鬥的風格與功力,也為第二部更為複雜而血腥的戰鬥作為了一次預演。但總的來說,還是乏善可陳的,因為這些動亂中,王本人並不是核心人物,所以有些隔靴搔癢,緊張感不夠。

徐雲城的開端繼續傳統而YY,王天逸輕易就施恩於初出江湖的天下第一高手,昆侖掌門武神章高蟬,而章高蟬此時的性格也非常像一個經典的武俠小說裏的主角,武功絕世,對外人寬厚內斂,對愛侶深情溫柔,在這裏實在難以想象後文作者給他鋪的路。少林為了查明濟南城事件讓徐家捉拿王天逸,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秦劍門一家,夾在唐門與少林兩大勢力之間左右為難,因為李孝先對王天逸的義氣而慘遭滅門之禍;博六對王天逸的愛護,最終導致了一場為維護唐家聲威而嚴重傷害了王天逸的慘劇。這一卷結束時成功營造出的壓抑,在後文中,成為了全篇小說的基調。此處,隻不過是小試牛刀。當然,還有那個幸存的李孝先的小書童祺安,這樣一個小角色在後文起到了不可意議的關鍵作用。

揚州的部分,空性授藝埋下青城殺局的初因,與左飛的相識,亦是常見橋段。江湖三雄給倪清官上的那堂“社會史學”,是看得最不順的一部分,這種常識性的東西,費這麽多筆墨煞有其事地寫,說教意味太濃,對現代讀者來說,實屬無趣。慕容秋水的心性智略,在這一部分裏也太直露,缺少一個頂尖高手必不可少的神秘感。好在這一部分過去之後,第一個真正的**開始了(啃了這麽久皮以後終於見到餡了真不容易)。天機鎮上與沈家主仆相會,長樂幫古日揚等人受命保護沈家小姐,王天逸與左飛無意中被卷入。與華山嶽中巔爭搶壽禮的一段,讓王天逸臉上添了那道後來成為標誌性的疤痕,也是此人亡命本性從溫良憨直的外殼下脫逸而出的第一場,從此以後,這性格便成了一顆不熄的火種,隻要風頭一起,便嘩啦啦地爆燃出來。

雨夜村中之戰,作者的文字功夫幾乎是突然有了一個跳躍性的提高,這一部分寫得鮮活生動,實在可以稱為驚喜。如果作者能以此處的筆力重寫前兩卷的話,應該能讓讀者增加不少。尤其是幾個耳光打醒初次遭遇血戰魂飛魄散的左飛,幾句重複的“現在晚了”,所表露的慘痛與友情的分量,都比前文遠甚。船頭與凶僧胡不斬的較力,王天逸將劍橫在梢夫脖子上的那一刻,真正的道德考驗第一次降臨到他身上。我甚至覺得這是全文中他所麵臨的最凶險的一次道德考驗,因此之後他雖然殺了無數人,但那些幾乎都是江湖利害關係中的人,或者對王天逸造成了危害的人,而這個梢夫是一個真正的無辜者,如果凶僧不肯受他威脅,他這一劍是否刺得下去?當然就現在的王天逸來說,承受這樣的考驗還有點為時尚早。

慕容秋水在這一章裏終於有了不俗的表現,威逼於叔殺呂甄的一段,不出一點惡言凶相,而威嚴如山嶽壓下,真正有了大家風範。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如這一卷結尾的那部分令我驚歎。其實這一卷開場不久,我就猜出來小丫環才是真正的沈家小姐,而那個傾國傾城的大美人是丫環翠袖。然而這是一個典型的我猜到了開頭,卻沒能猜到結尾的橋段。這個天真可喜,總愛拉著王天逸說話,對他頗為溫柔,還共同經曆了一場生死的女孩子,確實是沈家小姐沒錯,然而我這個被無數言情流和種馬流的YY洗禮過的頭腦卻完全沒有想到,她竟然根本記不得王天逸的名字!而且這個結果雖然絕對的出乎意料,卻並不突兀,前麵各種伏筆都有暗示,隻是估計多數人都還不能習慣這種故事發展,比如我就曾經以為他倆之間多少會有一些浪漫關係,雖然沈凝竹與王天逸的之間身份天差地遠。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第一次感覺自己結結實實地撞到了一塊鐵板上,原來作者絕對不打算在人物關係中引入任何浪漫主義的成分。

相比這一部分的精彩流暢而言,回到青城後的情節雖然也起伏跌宕盡極險惡之能事,但在我感覺中卻覺得總有點刻意,概念化的東西太重,尤其是像甄仁才這種典型角色(甄這個人物很容易讓人想起《士兵突擊》裏的成才,鑒於我是個極其稀少的成才粉,我理所當然不會看得太順眼,咳咳)。整個青城派上上下下就沒一個正常人,似乎轉眼間由電視連續劇變成了小品話劇,所有人物的言行都誇張起來,連張川秀和趙乾捷的善良也有一種反常而妖的陰影,王天逸在狂暴與防禦兩種姿態之間的一再切換,更顯得腦子抽筋,在這種狀態下,凶僧胡不斬與丁玉展這兩個外人的出現,倒有種讓人喘了口氣的感覺。這一切的壓抑與妖異感,直到王天逸與胡不斬聯手殺出青城時,終於有了一次暢快淋漓的突破,作者寫打鬥的功力在石仞鎮屠殺青城追擊者時又是一次拔高,殺死韋全英後對範德遠說的那句“你來這裏做什麽?”盡顯善良人在末路的淒涼與最後一絲溫情。

這一部分在這裏居然還沒完,或者說易老覺得王天逸還沒有走到足夠絕的路上。直到他慈孝殺一章中,他殺了對他有恩,但是決定為了兒子謀殺他的甄家父母,而自覺走破了道德的底線去上吊時,易老終於出手相救,順理成章收伏他進入暗組。不過就如我先前所言,我倒並不覺得這一次的道德拷問比艄公那次更凶險,甄家父母畢竟是要殺他,他是自衛反擊。這次上吊,我更願意理解成前一係列的刺激累積起來造成的絕望感。

相對第一部的水準不一,起伏太大,第二部整體水準要高很多,然而作者在第二部接近結尾的時候,決定不再寫第三部了,從而匆匆地放棄和結束了很多線索,終究讓這一部顯得虎頭蛇尾。

第二部一開場,王天逸的表現中規中矩,直到丁玉展的出現後,有了丁玉展作為對比,他性格的轉變才一再地鮮明起來。理想色彩濃鬱的丁玉展,比較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左右,經曆了更複雜的人生際遇的王天逸,則顯得更果斷更自信,但是他依然很奇妙地被丁玉展所克製。

髒手俠義那一章,王天逸為了給丁玉展斬除後患,殺了被丁玉展滅門的奸商洪家遺孤,丁玉展當時已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放洪家兒子一命,而且以丁的家世地位,也還經受得起這件事帶來的後果。王天逸代他滅口後經常念叨這件事,顯得有點婆媽,與王本人的性格不太相符。也許這個可以理解成王天逸試圖在自己心中清除抵消丁玉展的影響的一種手段。

華陰城一戰中,霍無痕少幫主的出場真是不同凡響。盡管之前有許多側麵的描述(尤其是慕容秋水的點評),然而他表現出的不通事務,在這一群江湖幹將中依然讓人汗顏。因此這一戰的失利也幾乎可以預知。王天逸與嶽中顛的生死搏殺,和左飛的再度出現,是這一章的兩個亮點。戰敗後王天逸受易老之命,代霍無痕頂下戰敗罪名而貶入建康妓館當守門人,這個急劇的轉折確實虐得厲害。

王天逸在困境中聽潭劍濤說張川秀有病重,一麵脫衣一麵狂奔去見他,給他錢治病,他本人性格中寬厚仁義的一麵,顯然並未消褪多少。在之前他殺範德成,欺騙趙乾捷的行為映襯下,很明顯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以前的行為方式,他隻是給自己劃定了新的善惡準則。

建康大會在王天逸逐步受到重用的情況下打開帷幕,錦袍隊成立,好戲逐漸上演。錦袍隊特訓的過程,很容易讓人再次想起《士兵突擊》,劉定強,秦盾和趙爵錫三個人的性格各有妙處,劉定強的傲氣天真,在這一部分被寫得入木三分,最終這樣一個小角色死得驚心動魄,慘烈之處不亞於那些縱橫捭闔的大人物們的結局,尤其是對泰盾和趙爵易兩人而言。這兩個人本來大有可期待之處,可惜作者匆匆結尾基本把這一塊給忽略了,非常可惜。

圍繞著在文中重要性堪比核武器的章高蟬的出現,傾國美女翠袖和小書童祺安開始積極地活躍起來。慕容大公子在點評慕容秋水不受翠袖美色**時的一句話,初步顯露出他也有敏銳的觀察力。不過我覺得慕容秋水對翠袖的使用有點浪費,他手中有這樣一張好牌,就應該把她的地位盡可能地抬同,讓她在眾位高手眼中成為一個可望不可及、需要竭力全力才能博取其歡心的絕代佳人,而不是連一個王天逸都能稱為“家妓”的角色。事實上,翠袖的魅力也隻在那些性格比較薄弱的人物,如章高蟬和霍無痕身上發揮了一定作用,而那些實際上掌握著江湖大權的人們,幾乎都對她扮演的角色十分清楚,從而深懷戒心。丁三當了她的入幕之賓,可是明顯事後並無掛懷,唐博對她顯然也有些心動(丁三睡了翠袖以後他的表現明顯失常),卻表現得更加刻意地遠離。

不過除了對翠袖的使用這一點以外,慕容秋水在第二部裏的表現要比第一部強得多,大約是這一部裏麵他的正麵描寫甚少,有了足夠的留白以後,比較容易烘托出多智近妖高深莫測的氣度來。尤其有了慕容成的拚搏競爭作為對比:慕容成越是積極,越是顯得慕容秋水舉重若輕。慕容成在大庭廣眾之下,與幾個窮困潦倒的小武師赤手拚鬥來鍛煉自己的鬥誌,實在與他所處的境地不相符。我總覺得看到這一幕的人,大約很難起敬意。他鬥酒激章高蟬下場比武那一段,倒還算得體。總的來說慕容成在這一章的表現可圈可點,水漲船高地推動了慕容秋水的行情,如果將慕容成寫成個霍少幫主的角色,就很難起到這樣的作用。

章高蟬的表現在建康大會期間真是處處出人意料,他被翠袖的美色所惑,又被夫人若若的丫環翠袖痛罵而羞愧;他不能拒絕丁玉展送上門來的榮譽而被迫簽下協議,卻又因為千裏鴻的壓力而毀約殺人。王天逸處心積慮造成的一次比武和一次刺殺中,他的武功越是仿若天人,他在武功之處的行事越是幼稚軟弱,在我看過的所有武俠小說中,再也沒有哪個人物能將武功與心智分離得如此厲害,天真得如此無恥了。因此他敗亡的命運幾乎被注定。

千裏鴻利用他對妻兒的愛說服他殺了秦明月,從而將這一支絕世利刃重新握回自己手上;但最終,也因此而眼睜睜地看著他為救妻兒而身亡。我覺得王天逸以若若母子要挾章高蟬就死,並在他們死後告訴丁玉展自己無論如何都會殺了若若母子一事,倒也無可厚非。在他此時的觀念中,隻有對自己有恩義的人,才是他需要報答的對象,然而章高蟬明顯對他並無恩義,彼此結納不過是為了一些很現實的理由。高柳若雖然看起來是個無辜的人,然而如果她不是章高蟬的妻子高明月的女兒,可能很早以前,就會因為重病而死,因此毫無疑問她也是江湖圈中的人,她的生死榮辱,必將與夫、父的成敗結為一體,她並非無辜,她的死並不為冤。章高蟬一家的身亡中,祺安扮演了相當重要而不光彩的角色,然而他從一個驕橫的待兒變成貪得無厭的叛徒過程中,卻是王天逸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

翠環這個角色,她的出場凶悍潑辣,實在難以引起人的好感,辱罵章高蟬一幕中,更是膽色驚人。作者乍將她與王天逸拉到一塊時,估計讀者無不翻了個白眼,這一段感情中有諸多留白,不過細想起來,倒也水到渠成。王天逸在此階段,自詡是個純忠之人,因此翠環傾訴自己為若若小姐出頭的心意時,他有些欽佩是理所當然。當然最重要的是翠環對王天逸產生好感,主動示愛,並鍥而不舍,而王天逸這個人,在感情上是個相當被動而且很難拒絕別人好意的。這一點在他的第一場暗戀中就表現得非常明顯,他本來對沈凝竹大小姐並沒有什麽好感,可是沈凝竹給他縫了下衣服包了下傷口以後他就馬上動心。王天逸一生中,對他付出關愛的人隻要沒有嚴重傷害他的行徑,幾乎都能令他念念不忘,因此這段愛情的展開,實在也很順理成章。然而正是因為翠翠的純忠,最終她選擇了在成婚前以死向章高蟬示警。

在與章高蟬有關的這幾條線索上,因果,報應,成敗,渾然一體,不由得王天逸不咽下這苦澀之極的結果,可見作者下筆之前,是經過很仔細的考量與布局的。

建康大會上風波四起,王天逸與凶僧胡不斬合力試探章高蟬的精妙布局後,續以令人啼笑皆非的霍少幫主畫畫,劉三元舞劍;精心布置的刺殺章高蟬之後,是突如其來地王天逸失手遇襲被人莫名其妙地打破頭……情節的種種峰回路轉,都絕對令人難以預料,作者在安排這樣的情節時得心應手,實在暢快。鐵血爭鬥寫得順暢,偶爾的詼諧之處也點綴得自然,比如王天逸被打破頭的晚上,得知唐博來訪,大驚失色地再在傷口上磕出血來,讓隨從告訴唐博自己暈厥不醒那一段,盡管主角倒黴到極點,依然令人解頤。當然也有敗筆,慕容成買漁餌那段,作者在盡力搞笑,但搞得很刻意。

總覺得第二卷的主要精彩處微妙處,都是糾葛在章高蟬一家與慕容一家身上,王天逸本人,以及長樂幫的拚鬥,反而略有遜色。這也是作者的定位導致的問題,因為在這一部分裏麵,王天逸還沒能進入決策層,他的種種表現都局限於別人對他的定位,所以遜色在所難免。

因此就不得不說在第二卷匆匆結束是件很讓人可惜的事情了,風采逼人的胡不斬在試探章高蟬一戰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楊昆淩寒鉤的密謀突如其來又匆匆結束。我很困惑為什麽淩寒鉤會認為王天逸會幫助自己和楊昆複仇,他應該很清楚王天逸隻忠於易老的使命,而與丁三又是好友。而楊昆之前與丁三的一番對話又過於溫馨,後麵的轉變實在有點生硬。當然這幾章生硬的地方處處可見,王天逸重投長樂幫是其中最大的一處。

我很困惑於丁三既然已經聽到了王天逸是易老的人,他後來蘇醒後竟對此事報以緘默,加上陶大偉夜影,知道王天逸夜鶯身分的人還真不少。因此實在難以想象霍幫主對此事不知情。我是覺得霍幫主自知大亂後長樂幫勢力衰疲,需要借助王天逸的聲威能力來支撐幫中霸業,因此才偽作不知。這一點埋下無數可能的情節發展,就此斷了實在可惜。

就作者的說法,是第一卷埋葬了仁義,第二卷終結了忠孝,因此第三卷魂無所歸,力無所繼。我卻覺得第二卷中忠孝並沒有受到真正的挑戰,易老的敗亡與王天逸沒有什麽關係,他幾乎也沒有真正地傷害過對他有恩義的人。道德的底線還遙遙在望,並不曾觸及。我個人倒是覺得,如果作者如他原先計劃的那樣寫下一部王天逸成為黑道梟雄的故事,其實才是把當年他橫在梢夫脖子上那一劍,往下割得更深了一些。他是否會為了權勢名利而犧牲真正的無辜者,而放棄或出賣真正對他有恩義無傷害的人?

不過這裏麵臨著一個相當大的困境,如果他將厚黑進行到底而成功,多少不是作者真正希望寫的結局;如果失敗,那麽警世說教的意味未免太濃;如果他因為堅持一點良知而成功,似乎太過理想,也許都不能用來說服作者本人;如果因為堅持一點良知而失敗——這也許是最容易被寫到的結局,但是中國社會現在太缺少超越功利層麵的對成功的認可,靈魂的救贖很難說服讀者尤其是網絡讀者相信這對王天逸來說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或許這才是作者畏手不前的原因?

其實,從作者的結文自述來看,我個人是覺得他有點過於著相了。借用楊昆和丁三對大俠的剖析,我也認為小說有四種狀況:有一種小說,作者與讀者都不相信有什麽意義,大家就是寫著看著玩;有一種是作者呼天喊地相信自己在寫一部窮盡人性的大作,而讀者看得無動於衷;有一種是作者和讀者都很嚴肅地相信這是一部意義深妙的作品;還有一種——我覺得最佳狀況,是作者下筆時並不去想有無精義,而讀者能從中領悟很多。

在這種意義上而言,我覺得作者實在沒必要糾纏於第三卷有魂無魂,隻要他能在第三卷中維持第二卷編寫故事的水準,並且把第二卷結尾草率的地方好好修改下,就會是近年來少有的武俠妙文。缺月梧桐並沒有引入什麽新奇的概念而能寫出一個精彩好看的故事,是很難得的能力。尤其在網文中,網文中太多靠發掘新題材走紅的作者了,然而題材總會老舊。

我還是相當希望作者能寫第三卷的,並認為第三卷大有可突破的餘地。當然作為一個看盜貼的人,作者寫與不寫,寫多少實在沒我囉唆的餘地。不過我覺得以作者每周甚至每旬更新一次的速度看來,我覺得他給雜誌寫小說比在起點寫vip更合適,因此向幾個熟悉的武俠雜誌的編輯推薦了一下。既然是推薦就要誠心一點,因此寫了這篇亂七八糟的粗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