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守護劉繇敗奔豫章,遁走於蕪湖,逃入山中,而稱丹楊太守。孫策擊敗劉繇一開始,百姓們聽到孫郎兵到,都膽戰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孫策勞賜將士,發布文告,曉諭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概不問;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文告發布後,來歸附者由四麵八方雲集風湧,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征集得馬匹一千多。袁術在壽春,得知孫策大勝,上表奏請孫策為殄寇將軍。自此,孫策之名威震江東。不久,劉繇又放棄丹徒西逃,孫策遂東進奪取吳郡。

時有嚴白虎,自稱東吳德王,據吳郡,遣部將守住烏程、嘉興。當日白虎聞策兵至,令弟嚴輿出兵,會於楓橋。輿橫刀立馬於橋上。有人報入中軍,策便欲出。張紘諫曰:“夫主將乃三軍之所係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孫策謝道:“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隨遣韓當出馬。比及韓當到橋上時,蔣欽、陳武早駕小舟從河岸邊殺過橋裏。亂箭射倒岸上軍,二人飛身上岸砍殺。嚴輿退走。韓當引軍直殺到閶門下,賊退入城裏去了。孫策分兵水陸並進,圍住吳城。一困三日,無人出戰。策引眾軍到閶門外招諭。城上一員裨將,左手托定護梁,右手指著城下大罵。孫策就馬上拈弓取箭,顧軍將說:“看我射中這廝左手!”說聲未絕,弓弦響處,果然射個正中,把那將的左手射透,反牢釘在護梁上。

城上城下人見者,無不喝采。眾人救了這人下城。嚴白虎大驚說:“敵軍有如此厲害人物,怎能抵擋住敵軍!”遂商量求和。次日,使嚴輿出城,來見孫策。策請輿入帳飲酒。酒酣,問輿曰:“令兄意欲如何?”嚴輿曰:“欲與將軍平分江東。”策大怒道:“鼠輩怎能敢與我平等!”命斬嚴輿。嚴輿撥劍起身,孫策飛劍砍之,應手而倒,割下首級,令人送入城中。嚴白虎料敵不過,棄城而走。孫策進兵追襲,黃蓋攻取嘉興。嚴白虎敗走會稽,孫策得到淩統、淩操接應渡錢塘江。

會稽太守王朗得知孫策大軍直逼會稽,決定堅守,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派人接住嚴白虎,發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派程普等人從水上發動進攻,均未能奏

效。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大喜說:“叔父妙用,足破賊人了。”於是,夜裏一麵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製正麵之敵,一麵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於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孫策斬殺周昕,周軍餘部都投降,嚴白虎殺條血路,望餘杭而走,被一人跳出斬下首級。孫策見有人持嚴白虎首級到來,問其姓名,那人會稽餘姚人,姓董,名襲,字元代。孫策大喜,命為別部司馬。**。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孫策攻王朗前,虞翻母去世,虞翻戴孝,不得已勸王朗避開孫策鋒芒,現敗走護送王朗到東冶侯官縣長閉門不讓王朗通過,虞翻上前勸告,才開門放他們進來。王朗對虞翻說:“你家裏再有老母親,你可以回家了。”王朗卻在東治長官商升下起兵叛亂,孫策派遣永寧縣縣長韓晏兼任南部都尉,帶兵討伐商升,以賀齊為永寧縣縣長。韓晏擊敗商升,賀齊為南部都尉,帶兵挺進福建。商升畏懼賀齊威名,派人前來請求訂立盟約。賀齊因此告諭商升,向他陳述禍福利害關係,商升於是送上印綬,走出府邸請求投降。叛軍頭領張雅、詹強等人不願商升投降,反而一起殺死商升,張雅自稱無上將軍,詹強自稱會稽太守。叛軍人多而賀齊兵少,無力前往征討,於是賀齊駐軍休息。張雅與他的女婿何雄兩人爭奪權勢不相和睦,賀齊便令山越人借故讓他們結怨,使他們猜忌對立,各自擁兵圖謀對方。賀齊於是領兵進討,一仗就大敗張雅,詹強黨羽震懾恐懼,率眾出來投降。這是漢王朝第一次正式在福建地區立縣。當時正是孫策“居會稽、屠東冶”,征服閩越故地,設立“建安”、“漢興”、“南平”三縣之時,賀齊是創立這三縣的實施者。此時,原冶縣(東冶)地就有了四個縣,其中建安縣(今建甌)是以漢獻帝年號命名的首個縣份,在四縣中地位居首。孫策鼓勇追擊,王朗、虞翻投降,孫策派張昭勸王朗為他效命,但王朗堅決不肯,宅在家中。

孫策平定江東,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自己兼任會稽太守,仍以虞翻為功曹。

還是公元196年,見孫策不斷壯大且有獨立的趨勢,袁術便拉攏流竄到安徽等地的祖郎,讓他鼓動山越共同對付孫策。而太史慈也占據涇縣,自稱為丹陽太守,阻遏孫策西進。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至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宣城以東均已歸孫策所有,隻有涇縣以西未附。孫策要開拓豫章,西征黃祖,必須先拔掉這兩根

釘子。於是,他先進擊陵陽(今安徽青陽縣東南),擒獲祖郎,又進擊勇裏(今安徽涇縣西北)。

此時,孫策已經平定宣城以東一帶,惟涇縣以西有六縣尚未平服。太史慈即進駐涇縣,屯兵立府,為山越所附。周瑜令三麵攻縣,隻留東門放走;離城二十五裏,三路各伏一軍,太史慈到那裏,人困馬乏,必然被擒。原來太史慈所招軍大半是山野之民,不諳紀律。涇縣城頭,苦不甚高。當夜孫策命陳武短衣持刀,首先爬上城放火。太史慈見城上火起,上馬投東門走,背後孫策引軍趕來。太史慈正走,後軍趕至三十裏,卻不趕了。太史慈走了五十裏,人困馬乏,蘆葦之中,喊聲忽起。慈急待走,兩下裏絆馬索齊來,將馬絆翻了,生擒太史慈,解投大寨。策知解到太史慈,親自出營喝散士卒,自釋其縛,將自己錦袍衣之,請入寨中說道:“我知子義真丈夫也。劉繇蠢輩,不能用為大將,以致此敗。”太史慈見孫策待之甚厚,遂請降。

孫策見太史慈,即為其解縛,握著其手說:“尚記得神亭一戰嗎?如果卿當時將我生獲,你會怎樣處置我?”太史慈說:“不可知也。”孫策大笑,說道:“今後之路,我當與卿共闖。”即拜太史慈為門下督,還吳後授以兵權,拜折衝中郎將。此時劉繇接受許劭的建議逃到豫章(今江西省南昌縣一帶)投靠劉表,但當時豫章太守周術因病而死之後,太守之位懸空,以劉表的後援來說理應以諸葛玄(諸葛亮、諸葛瑾之叔父)成為太守,但是漢室朝廷卻命朱皓(朱儁之子)為太守,導致為爭奪豫章太守而有多次衝突,劉繇後來出兵協助朱皓當上太守,將諸葛玄趕回襄陽劉表身邊。但笮融詐殺朱皓,於是劉繇又進攻笮融,首戰被笮融擊破,很快便聚集大軍擊破笮融,劉繇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劉繇因病去世,享年42歲。孫策後來將劉繇安葬在其故鄉東萊郡牟平,並且帶回其遺孤。後世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是漢皇族的人,為攏絡其勢力而故意這樣做,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生前因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陳壽評價為:“劉繇藻厲名行,好尚臧否。至於擾攘之時,據萬裏之士,非其長也。”太史慈部下士眾萬餘人無人可附,孫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撫兵眾。左右皆說:“太史慈必北去而不還了。”孫策卻深具信心地說:“子義他舍棄了我,還可以投奔誰呢?”更替其餞行送別至昌門,臨行把著太史慈的手腕問:“何時能夠回來?”太史慈答道:“不過六十日。”果然如期而返。

江東便被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