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講

全球思維促進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從全球思維的角度強調,要把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聯係起來,把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係起來,把中國人民利益與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結合起來。他指出:“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全球思維擁有全球視野

全球思維的定義很多,至今還沒有學界公認的權威說法,但是全球思維的諸多定義中比較普遍的因素包括幾個方麵:一是對不同文化、不同經濟體製保持開放、了解和尊重的態度;二是善於接納那些不同的文化與思維模式,並將其視為與本土文化一樣重要來學習;三是對多文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複雜性具有適應性;四是擁有全球範圍的網絡體係;五是應具備靈活性、適應性和同理性。可能這些因素說起來比較學術化,簡而言之,全球思維就是要求我們擁有全球的視野,而不僅僅局限於本土。具體來說,在世界範圍內,全球思維是普遍存在的社會性思維方式。全球思維並不是僅考慮某個國家或局部地區個別存在的思維方式,而是把某個問題放到整個人類利益中去考慮,因此全球思維是具有全世界性和全人類性的思維方式。全球思維有助於領導幹部解讀在跨文化環境下發生的事件,以及如何在正確的形勢下采取合適的行為。

雖然我國現今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對外開放程度也不斷深化,但我國有著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曆史,長期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形成了與全球思維相反的封閉思維方式,而且這種封閉思維方式根深蒂固,存在的時間非常長,其主要表現為

思路狹窄、信息封閉、思維定勢僵化。沒有全球思維,人們在考慮問題時就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不能從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出發,將視野不斷縮小,隻局限於自己或周圍的狹小範圍,甚至把自己與周圍的環境割裂開來。沒有全球思維,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會產生局限性。在空間上,缺乏全球思維的人就會向內看不向外看,坐井觀天、畫地為牢;在時間上,缺乏全球思維的人就會向後看不向前看,思想僵化、因循守舊。在國與國之間,或是在國內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缺乏交往和交流,缺乏橫向聯係和信息反饋。

目前,領導幹部麵臨的全新挑戰是:他們必須在跨越不同文化的環境中領導自己的團隊,通過影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利益相關者來實現全球化戰略。他們的影響不再局限於管理直屬人員,而必須擴展到一個綜合的關係網。關係網越來越全球化,這就對領導幹部的全球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領導幹部培養全球思維必須了解國際大勢。從國際形勢看,雖然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但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繼續朝著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演化,我國同各主要大國、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的關係持續平穩發展,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明顯提高,國際環境總體上仍然有利於我國的和平發展。但是從世界政治、軍事的角度看,雖然冷戰已經結束,但並不意味著冷戰思維方式的終結,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穩定的主要根源。再從世界經濟的角度看,國家間貧富差距的擴大,將不斷激化摩擦,成為困擾世界的緊迫問題。另外,發展中國家過度貧困,必然導致它們過度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資源,這樣就會進一步破壞生態環境,甚至波及其

他國家和地區,從而使全球的生態環境麵臨的種種問題更為嚴重。從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角度看,生態環境惡化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作為生命在地球上生存保護屏障的臭氧層,由於大氣汙染逐漸變薄,物種滅絕加速,同時自然資源的匱乏嚴重製約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人口增長的角度看,人**炸及其所帶來的人口問題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人**炸給世界經濟、政治及社會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壓力,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激增,給這些國家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加劇了耕地、森林、淡水等一係列危機,使許多人麵臨著饑餓和失業的威脅,並誘發社會動亂。就其嚴重程度而言,它不是世界範圍內存在的一般問題,而是嚴重威脅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一係列重大問題,具有相當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就其解決的方式而言,全球性問題必須運用全球思維進行解決,這種解決不是僅僅依靠某些國家或地區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須通過世界各國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隻有具有全球思維,才能協調一致和相互合作。

一些領導幹部的思維中至今還缺少全球思維。例如,改革開放以來,有一些黨員領導幹部不顧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以自己本地區的利益為主,閉關自守,搞地方保護主義,限製市場的自由發展。這些問題已成為製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在全麵深化改革的新時期,領導幹部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全球思維方式,要以全球的眼光看待問題,把走出去和引進來統一起來,把國內與國際結合起來,把當前和長遠結合起來,積極吸取和引進有利於本國發展的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管理方法,以後發優勢推動我國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