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思維是暢遊曆史的“往返票”

曆史思維是從現實出發,找到正確理解曆史的鑰匙,再把關於曆史的真理性認識,重新回到現實中來、回到實踐中來。曆史思維是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統一起來的思維方式。曆史並不是單純的過去,也不僅僅是對於當下的感受,而是指向未來的,換句話而言,現實是曆史的充分展開,曆史以濃縮的形式包含在現實社會之中。

曆史思維具有後饋性,即向後反饋,也是一種“向後思索”的思維。這種後饋性是指與過去的曆史事物去比照,從而總結經驗提高認識的過程。曆史思維的後饋性是指主體在思維中,堅持用曆史的聯係、傳統的力量和以前的原則來製約現在的思維方式,從而使現在按曆史的樣子重演,或根據事物活動的結果反思事物發展的原因和過程。曆史思維的後饋性有可供借鑒利用和提高思維能力的積極作用。首先,可供借鑒利用。過去的生活經曆、成功、勝利,形成了“理想模式”的思維定勢,失敗的教訓可以揚長避短,給今後以有益的借鑒。其次,有助於提高思維能力。曆史思維後饋性所形成的認識常常比較準確深刻,能夠以思維模式的形式來重複使用,從而提高曆史思維的效率。同時,曆史思維的後饋性也存在著消極作用。比如,缺乏創新、循規蹈矩、因循守舊,對過去的挫折和打擊消極地吸取教訓,易產生反現實情緒和心理老化等狀態等。另外,曆史思維的後饋性也存

在著滯後性。後饋思維的基礎是曆史,它的穩定性是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是在觀念中再現曆史的思維。事後總結反思在時間上就會滯後。所以,領導幹部在掌握曆史思維的時候,必須注意曆史思維的特性,從而做到揚長避短。

曆史思維從現在出發,通過對曆史的總結,找到真理性的認識,而後又來指導今後的實踐。它一方麵是向後的,即具有後饋性;另一方麵又是向前的,即具有前瞻性。

曆史思維的前瞻性是指主體以一定的經驗事實或科學原理為依據,對思維對象的發展趨勢和後果作出猜測、推論的思維活動。它是通過預測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來對現在的活動進行彈性調整的思維過程。曆史思維之所以具有前瞻性的特征,是由於過去的成功與失敗經驗已經在觀念中形成、存在,因而就能夠據此提出今後的行動計劃、生產目標、學習要求等。由此也就決定了人們在行動之前,對於將要做的事可以進行預先的思考準備,對於正在運行的事物將會出現的結果也能夠做出預測。未來是曆史和現實的延續,要受到曆史和現實的製約。人們從曆史和現實中看到了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和發展的方向,看到了事物的內在矛盾和外部條件對事物發展進程的影響。因此,就能夠根據事物運動發展的規律,分析預見到事物發展的進程,然後根據對事物發展的方向和進程的預見提出相應的對策。由於事物的發展存在多種可能性和多種趨勢,領導幹部要

充分把握曆史思維的前瞻性,要做多種考慮,當某種趨勢即將由可能轉化為現實時就要采取適當對策,用目標、計劃、要求來指導和約束行為。

領導幹部把握曆史思維的前瞻性,也要注意其前瞻性的四個特性。一是或然性。由於曆史思維的前瞻性是立足於現實的規律性對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進行分析的思維過程,而未來對於現實來說,僅僅是一種趨勢或可能性。這些可能性組成一個或然性空間,其中有現實的可能性和不現實的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不好的可能性。因此,從不同的可能性出發,立足於不好的可能性,多做幾種準備就是必要的。二是模糊性。對事物的未來發展進行思考的時候,僅僅是一種表象和思想的運作,和現實生動的具體實際比較起來是一種虛擬的信息活動,具有這樣或那樣的不確定性,顯然是比較模糊的,因而隻能作為思考問題、處理問題的參考,不能作為實踐活動的唯一根據。三是創造性。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往往具有創造性,其思維建構的主要形式是創造性聯想,是一種由共性探討個性的思維過程。未來是隨客觀現實的變化處於變動不定狀態的,為了認識和把握未來,必須依靠超前思維搭起邏輯通路。四是靈活性。對未來實踐的預測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隨著現實改變而自我調整,使預見同現實一致起來。雙向調整中的條件性、前提性因素,會不斷激起好的希望和期待,主體就會創造條件去爭取實現的可能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