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精神,這是一個令人十分敬畏的名詞,但這種精神是建立在它的軍國主義體製基礎之上。整個國家就是一座大軍營,整個國家機構就是一部軍事機器,全力支持著一支代表國家榮譽的龐大軍隊。普魯士精神”在腓特烈二世時代發展到了它的極點,這個國王也以“戰神”的形象留在青史之中。一)叛逆少年腓特烈二世生於1712年1月24日,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與英國國王喬治二世的姐姐索菲婭的次子。小腓特烈自幼便在父親極為嚴苛的教育下長大。由於哥哥的早夭,小腓特烈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普魯士的王位繼承人。具有極強控製欲的腓特然一世要把兒子培養成為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他曾明確地說:腓特烈必須和我一樣!所以,他用治理軍隊的辦法來教育兒子,所有的一切都得由他安排。5歲時,小王子腓特烈就被要求穿上軍服,和父親一起參加騎馬、狩獵、閱兵和演習等活動。7歲時,他就有了一位監督、一位家庭教師、一位音樂老師以及不計其數的仆人,從日常生活到學習,甚至是玩耍,都必須按照事先定好的時間表行事,以達到父親的標準:不管什麽時候,都必須讓他看起來幹幹淨淨的,絕不能有髒亂的感覺。在小腓特烈的學習課程表上,有數學、德文、法文、經濟學、政治理論和神學等許多內容,卻沒有拉丁文。小腓特烈一度跟隨宮廷教師學習拉丁文,但在腓特烈一世看來,那是“玩物喪誌”為“長笛的複興”者”腓特烈大帝腓特烈很小的時候就背著父親偷偷學習文學和音樂,並開始嚐試吹奏長笛。即使後來繼承王位,他也一直保持著吹奏長笛的習慣,他的吹奏技藝得到了巴赫的高度讚揚。腓特烈二世一生創作了將近1000首長笛曲,他所製定和推崇的長笛演奏規範與技巧,使長笛的藝術地位得到極大的提高,被後人稱為“長笛的複興”者”小王子腓特烈此,腓特烈一世還狠狠地教訓了小腓特烈和宮廷教師一番。此外,腓特烈一世還親自教小腓特烈軍事理論,帶著兒子參加各種軍事演習。無論在哪一方麵,腓特烈一世的要求都是極為嚴格的,隻要有絲毫的偏差,他便會對小腓特烈“大刑侍候”如此一來,使得本就感情豐富、活潑浪漫、崇尚法蘭西文明的小腓特烈產生了嚴重的叛逆傾向:他把頭發留成父親最不喜歡的法國式,他鍾情於父親斥之無用的文學作品和哲學書籍,狩獵時他偷偷躲起來吹長笛……小王子的這些舉動,往往令腓特烈一世大發雷霆,他開始鞭打虐待小腓特烈,甚至對其斷食。有幾次,若非旁人阻攔,小腓特烈險些死於父親的盛怒之下。這對父子的矛盾越來越深,幾乎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小腓特烈也變得愈發的叛逆、不受管束。

18歲時,小腓特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逃離父親的魔爪,到舅舅英國國王那裏去。在原定的計劃中,他的好友卡特幫他籌集金錢、地圖和衣服,然後越過邊界,從法國輾轉到荷蘭。但這兩個年輕人的小把戲當然逃不過腓特烈一世的眼睛。暴跳如雷的腓特烈一世將兒子和卡特送上了軍事法庭,卡特被判死刑,小腓特烈則被送到位於庫斯特林(Küstrin)的監獄。1730年11月6日清晨,小王子被看守粗暴地叫醒,並被強迫在窗邊旁觀血腥的一幕:在要塞的空地上,卡特跪在那裏,隨著一聲令下,手起刀落間,卡特人頭落地。親眼目睹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的死刑執行過程,王子麵無人色。

卡特的死深深地觸動了小腓特烈,他開始反思此前的人生,學習應有的責任感,同時也了解到了權力的用途。18個月後,小腓特烈向父親屈服,他放棄了所有叛逆行為,開始遵照父親的指示,研究戰略戰術,學習軍事理論與實踐。並在短短的幾年間,使自己成為了符合父親期望的兒子。腓特烈一世在彌留之際欣慰地說:我的事業後繼有人,我死而無憾。”

(二)文治武功

腓特烈一世在1740年去世之後,28歲的小腓特烈繼承王位,史稱“腓特烈二世”榮登權力巔峰,本是人人豔羨之事,但腓特烈這個國王當得極不情願。後來有大臣恭維他的功績時,腓特烈回答說:當國王實在不是我的願望,音樂家或者詩人才是我的追求。然而,即便不情願,腓特烈還是以德意誌特有的嚴謹履行一個國王的責任,他施行開明,約束軍隊不得擾民,禁止強征青年入伍,他還把父親的巨人擲彈兵團遣散,因為他認為軍隊是富有效率的戰鬥單位,不需要裝點門麵。他開設公共糧倉,降低食品價格,成立貿易工業部,促進生產和商業發展。在腓特烈一世高壓下解脫出來的普魯士人民歡呼雀躍,熱烈歡迎這一嶄新時代的到來。然而,人們不曾想到,最先來臨的卻是戰爭。腓特烈即位的第一年就遇到了大好機會。1740年,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西亞繼承父位,因為女性繼位在德意誌史無前例,腓特烈便以此為借口同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結盟,發動對奧地利的戰爭。奧地利一方則有英國支持,史稱“奧地利皇位繼承”

“戰爭”腓特烈對奧地利的皇位並不感興趣,他要的是德意誌人聚集的發達工業基地西裏西亞。戰爭進行得十分順利,普軍很快就占領了整個西裏西亞,並先後在莫爾維茨會戰和霍圖西斯會戰中擊敗奧軍。腓特烈聰明地利用奧地利同法國、巴伐利亞的矛盾,節節勝利。

奧地利無法承受這一係列慘敗,隻得求和,普奧簽訂《德累斯頓條約》承認普魯士對西裏西亞的占領,而腓特烈則同意選舉特雷西亞的丈夫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一條約使普魯士的疆域和人口一下子增加了30%,而且西裏西亞比普魯士任何地方都富饒。腓特烈二世頓時聲名鵲起,軍隊凱旋時,首府柏林的居民傾城而出,揮動鮮花和帽子,熱烈歡呼“腓特烈大帝萬歲”這是普魯士人第一次稱自己的君主為“大帝”腓特烈成了普魯士人民心目中的“不敗戰神”普魯士在腓特烈二世這一漂亮的開局和西裏西亞的滋潤下,贏腓特烈一世的巨人兵團腓特烈一世除了不斷擴大軍隊的規模、完善軍隊的裝備之外,還擁有一個巨人擲彈兵團。顧名思義,這個兵團裏的所有士兵都是身材偉岸的巨人。由於普魯士國內巨人的數量不夠,腓特烈一世便派人綁架來了從北海到地中海整個歐洲各地的巨人,然後將他們編入這個特殊的擲彈兵團當中,為他戰鬥。即便是那些身材高大的女人,也難逃腓特烈的手掌心。他將她們一並抓來,好與巨人兵團中的巨人配對,利用其巨人的基因,以生下更多的巨人。得了短期的休養生息,開始了11年的和平建設。腓特烈倡導義務教育,成立柏林科學院,設立科學獎學金,對各種發明進行獎勵。這種對教育與創新異乎尋常的重視,被德意誌民族頑固地繼承下來,許多世界級的文化巨人就是在這片溫潤的土壤中誕生。

腓特烈還采取一切手段大力發展經濟,把普魯士建成一塊近代氣息濃厚的綠洲。他還第一次開放了普魯士的出版言論自由,打破新聞禁忌,甚至允許柏林的書店裏公開展出醜化他的漫畫。他說:

“我和我的人民達成協議,我幹我想幹的事,而人民則說他們想說的話。

(三)七年戰爭

就在普魯士享受著短暫和平的背後,整個歐洲早已是波濤暗湧。

神聖羅馬帝國的各諸侯國中,作為兩支最強大的力量,普魯士和奧地利都希望成為諸侯國中的霸主,再加上此前普魯士奪走了西裏西亞,兩國的矛盾正日趨激化。歐洲的各大國中,對於普魯士的迅速崛起,法國和俄國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一個擔心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威脅,另一個則視其為向西擴張的阻力。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由於擁有共同的敵人普魯士,1756年準備對普魯士發動戰爭的奧地利和法國、俄國自然而然地結成了同盟。隨後,薩克森、瑞典和西班牙也先後加入到了反對普魯士的陣營之中。腓特烈二世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他找到與法國爭奪殖民地的英國及其漢諾威選帝侯國作為自己的同盟,於1756年8月向薩克森發起進攻。七年戰爭”正式爆發。1757年,趁著法國和俄國都還未準備就緒,腓特烈二世擊敗6萬奧軍,並將其圍困在布拉格。但隨著法軍對黑森—卡塞爾和俄軍對腓特烈二世東普魯士的進攻,普魯士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困境之中。麵對力量遠大於己的各大敵隊的步步緊逼,普魯士的國力消耗幾盡,柏林危在旦夕,腓特烈二世一度攜帶烈性毒藥隨時準備自殺。

但就在此時,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

1762年1月5日,俄國女皇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ElizavetaPetrovna)病逝,彼得三世即位。這位新任的俄皇瘋狂地崇拜著腓特烈,眼見自己的偶像陷於困境之中,彼得三世一聲令下,不僅停止了對普魯士的進攻,把俄軍占領的全部土地歸還普魯士,而且還義無反顧地幫助腓特烈二世共同對抗其他國家的攻擊。戰爭的局勢頓時發生戲劇性的變化,普魯士不僅逃過一劫,而且還保住了西裏西亞地區。最後,普軍擊退法奧聯軍,取得勝利,普法於11月3日簽訂初步和約,普奧於11月24日訂立停戰協定。1763年2月15日,普魯士、奧地利和薩克森簽訂《胡貝圖斯堡條約》七年戰爭結束。這場神話般的勝利和腓特烈的“偉大堅持”使他成為普魯士精神的代表,以至於200多年後,腓特烈的另一瘋狂崇拜者希特勒在蘇軍兵臨城下之時,還在淚流滿麵地讀他的傳記,堅信奇跡會重演。不過曆史沒有給他創造奇跡的機會。

對於普魯士而言,雖然保住了西裏西亞,使其躋身於歐洲強國的行列,但七年的戰爭令普魯士滿目瘡痍。此後的歲月裏,腓特烈二世全力恢複被戰爭折磨得千瘡百孔的國家。他建立國家福利製度,救助戰爭中流離失所的弱勢群體;他拋棄了封建法規和傳統陋習,並催生了一部嶄新的法典——《普魯士邦法》他創建了普魯士國家銀行和國際貿易機構,經營木材和鐵產品,這其實也是國家資本主義的雛形。在腓特烈大帝的苦心經營下,普魯士的經濟很快複蘇。

到1786年腓特烈二世去世時,普魯士已經成為歐洲強國之一,其行政機構的高效率和廉潔為歐洲之首,腓特烈二世無愧於“大帝”的榮譽。腓特烈與伏爾泰腓特烈的政策很合當時啟蒙運動領袖們的口味,伏爾泰曾致函腓特烈:相信我,真正好的國王就是像你這樣的國王。1750年夏,伏爾泰給腓特烈登基10周年獻上了一份禮物:他決定定居於普魯士。腓特烈和伏爾泰仿佛一對密友,兩人經常徹夜長談,共同欣賞音樂、參加宴會,伏爾泰為王室編寫各種書籍,還順便幫助腓特烈提高散文寫作水平。腓特烈大帝的“無憂宮”在任王儲期間,腓特烈大帝經常在自己鄉郊的莊園招待友人。登上帝位之後,為了保持這一傳統,腓特烈於1745年1月13日下旨建造波茨坦的行宮,即“無憂宮”雖然宮殿的設計圖是由建築師喬治·克諾伯斯多夫完成,但由於腓特烈大帝想要的是一座帶有洛可可風格的私密居住宮殿,因此該宮殿很大程度上是依據腓特烈本人想法建造的。

1747年5月1日,無憂宮舉行了落成典禮。自此之後,除了戰爭時期,腓特烈大帝每年的4月底到10月初都居住在無憂宮。因為隻有獲得他本人許可的男賓客才能入住無憂宮,所以這裏又被稱為“無婦宮”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二世在其無憂宮的沙發椅上安然去世,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