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愛德華七世為拉攏法國,準備訪問巴黎,臨出發前首相跟國王講,你要做好受到法國人民不友好對待的心理準備。國王在法國一登陸,法國人高奏《馬賽曲》,打倒暴君。國王的馬車一過,雞蛋西紅柿就招呼,回旅館能炒一鍋菜。但英國國王隻要一聽到《馬賽曲》奏響,就從馬車上跳下來立正,穿軍裝的時候敬軍禮,穿便裝的時候手放在胸前,向《馬賽曲》致敬。10天後離開巴黎的時候,法國老百姓到街上自發歡送,高呼“英法友誼萬歲”,“國王陛下萬歲”。巴黎的報紙驚呼,這是自1848年“七月王朝”被推翻之後,巴黎街頭第一次喊起“國王陛下萬歲”。英法就簽訂協約了。法國跟英王講,你看尼古拉二世也是你外甥,你何必跟外甥過不去呢?於是,英俄也協約了。這樣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形成,就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7月到1918年11月,一共四年零三個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奧匈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和大公妃索菲婭在薩拉熱窩市遇刺。看過電影《茜茜公主》嗎?茜茜的老公弗蘭茨皇帝在那個時候是84歲高齡了,茜茜公主就是伊麗莎白皇後,今天到奧地利、匈牙利、捷克這些國家,滿街都是他們倆的畫像。但是皇帝的畫像都是皇帝老年時代,白胡子絡腮,而伊麗莎白皇後的畫像全是她青年時代的,所以你說這是兩口子,怎麽都不相信,總像是祖孫倆的感覺。伊麗莎白皇後1**8年在瑞士遭到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刺殺身亡。那個無政府主義者也不一定非要殺她,而是隨便殺一個皇族就行,皇後正好輕裝出行旅遊,又不帶隨從。

他們倆的獨生子也就是王儲魯道夫,因為失戀自殺了。這外國王儲真有意思,當了皇上你想戀誰不行,非要自殺?魯道夫王儲一死,斐迪南大公有了機會。他是弗蘭茨皇帝的侄子,本來不怎麽招老皇帝喜歡,但是哈布斯堡王朝沒有其他男性繼承人了,隻好把他立為王儲。這哥們兒又跟老皇上頂著幹,非要娶一位宮女,這在歐洲皇室是絕對不允許的。歐洲皇室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跟平民通婚,英國人總說戴安娜是平民王妃,其實她家祖上是伯爵,也是貴族,怎麽是平民?你祖上是售票員試試,絕不可能!皇帝不同意,大公執意要這麽幹,最後皇帝沒辦法就妥協了。你可以娶她,但是她在維也納得不到任何禮遇,比如說她一進來沒有人起立,沒人管她叫殿下。可是大公夫妻倆感情很好,結婚那麽多年,孩子也挺大的了,他感覺很對不起自己的妻子,既然在維也納宮廷得不到禮遇,那我帶著她到外地去顯擺顯擺吧。這一顯擺,倆人全死在那兒了——遭到了塞爾維亞激進民族主義者的暗殺。大公一被暗殺,老皇上就急了,一生見過太多親人的非正常死亡,媳婦被暗殺了,兒子自殺了,侄子又被暗殺了。皇上那年84歲了,都已經老糊塗了,所以德國就趁機挑唆他宣戰,老皇上一暈頭就向塞爾維亞宣戰了!

奧匈一向塞爾維亞宣戰,俄羅斯不幹了,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是斯拉夫民族,都是“諾夫”、“斯基”,你對他宣戰就是對我宣戰,你敢打我斯拉夫哥們兒就等於打我,俄國就向奧匈宣戰。德國說我跟奧匈同族,你打我日耳曼兄弟就是打我,於是德國就向俄國宣戰。法國說我跟俄國是盟友,你打他就是打我,法國向德奧宣戰——這時候已經四大國參戰了。英國本想再觀望一下,沒想到德國竟然進攻中立國比利時,比利時國王是英國國王的舅舅,當時也是德國皇帝的舅舅。所以英國說你真不像話,你敢打咱舅舅,我抽你去。薩拉熱窩街頭三聲槍響,英、俄、德、奧、法五大強國就幹上了。這還差一個“意”呢,威廉二世皇帝拍電報給意大利國王愛曼努埃爾,你該履行同盟義務了,該宣戰了。國王回一封電報,我們很想履行同盟義務,可我們國家窮,外號叫窮光蛋帝國主義,你們也知道,我們需要點物資,你借給我們。皇上一看這電報,就給扔地上了。你要300萬支步槍,1萬門大炮,5000個火車頭,我要把這些東西給你,我們德國人得拿棒子打仗去。你不來拉倒,不要你了,結果意大利就觀望了兩年。

兩年後,協約國招呼意大利,哥們兒跟我幹,因為意大利想要的領土都是奧匈帝國的,所以你哪能跟同盟國,你得跟我們幹,我們給你領土。果然意大利樂嗬嗬地參戰了,意大利一參戰,協約國後悔得腸子都青了。本來戰線就很吃緊,還得抽調部隊去增援意大利,連俄國和葡萄牙都各派了一個師。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低到什麽程度?一個連的德奧士兵挺著刺刀一衝鋒,光意軍戰俘就抓了9000人。意大利的失敗被稱為雪崩,幾十萬大軍上前線,一兩天就完蛋了。可能意大利人的熱情都在足球、歌劇、冰激淩上,戰爭是他們最不適應的一種活動。所以戰後凡爾賽會議瓜分戰利品就沒意大利什麽事了,那是按貢獻大小來的,你貢獻是負的,還想分戰利品,你應該被占領才對。

兩大集團比拳腳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是帝國主義間的非正義戰爭。其中隻有塞爾維亞、比利時堪稱正義。比利時招誰惹誰了,當舅舅容易嗎,外甥打舅舅,90%的領土被德國占領,卻堅持到了戰爭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在歐洲,另外在西亞也爆發了戰事。歐洲戰場分為三條戰線,西線是英法比對德國,東線俄國對德國和奧匈,南線是意大利和塞爾維亞對德奧。

大戰分三個階段,1914年是第一個階段。德國人是世界上最擅長計劃的民族,計劃做得特別好,思維特別縝密。早在1900年,大戰爆發前14年,總參謀長施裏芬伯爵元帥就製訂了德國的作戰計劃,被稱為施裏芬計劃。伯爵設想,戰爭一爆發,德國無法避免法俄兩麵夾擊,因此要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那麽首先殲滅誰呢?元帥認為俄國工業落後,鐵路匱乏,除了人多,什麽都少,所以從宣戰到參戰需要3~6個月的時間。因此德軍集中主力在西線,爭取3~6個月內消滅法國,然後利用德國發達的鐵路網把軍隊調到東線,在俄國完成戰爭準備之前擊潰俄國,結束戰爭。

德國的軍隊一共是8個集團軍,81個師,設想在東線投入1個集團軍,9個師對俄國進行牽製,在西線投入7個集團軍,72個師,進攻法國。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部隊部署在法德邊界上,法國的6個集團軍70個師也在這裏,你72個師他70個師,邊界設防都很堅固,就變成僵持了,不能速戰速決。所以邊界上擱1個集團軍9個師,采取守勢,牽製法軍,而用6個集團軍,63個師去進攻中立小國比利時。比利時全國隻有4個師,比、法邊界又不設防,德國人設想我一宣戰他就投降,他一投降,我就可以沿不設防的比、法邊界進攻法國。部隊迂回,兜擊法國,封鎖英吉利海峽,阻止英國遠征軍渡海增援,在法軍從法德邊境回撤之前,就占領巴黎,從而結束戰爭。元帥在1906年退役,1913年故去,死之前他再三告誡自己的繼承人小毛奇將軍,一定要加強右翼。但戰爭一爆發,計劃趕不上變化。

首先因為俄國人拿了法國的錢,一打起仗來法國就督促它趕緊出兵,你拿了我的錢就要趕緊出兵。俄國在沒有完成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就投入戰爭,太愣了,軍長帶著軍部先上前線,然後動員一個師,就上去一個師。德國在東線隻有9個師,漸漸抵擋不住了。而且德俄交界處是東普魯士,霍亨索倫王朝的發源地,曆代普魯士國王都是在柯尼斯堡登基加冕,這是霍亨索倫龍興之地。普魯士容克馮們的莊園都在那兒,要是丟了,沒臉見祖宗啊,所以給皇帝施加壓力,皇帝就跟小毛奇將軍說要加強東線。於是東線增加到16個師,西線就變成65個師了。問題是小毛奇將軍在戰爭爆發之後,發現法軍瘋了似的進攻法德邊境,德軍的9個師擋不住,萬一最後是我們占了巴黎,他們占了柏林,成雙方交換場地了。所以法德邊境增加到了27個師,而右翼隻剩了38個師,比施裏芬元帥設想的兵力少了一半。更沒想到的是中立小國比利時激烈反抗,戰爭一爆發,12歲的王子都穿上軍裝到前線作秀去了。同仇敵愾,全國緊急動員,馬上從4個師就變成了12個師,一個小小的列日要塞擋了德國人18天。德國人認為我一宣戰你就投降,當天就可以進攻法國,結果等他打進法國的時候已經是8月底了,這個時候法軍已經開始從法德邊境回撤,雙方爆發了第一場大戰——馬恩河戰役。

馬恩河位於巴黎東北120公裏,戰爭期間,發生了人類曆史上最壯觀的一幕。打到最激烈的時候,法國急需從巴黎調一個師,封堵戰役缺口。那會兒的步兵是名副其實的步兵,全靠兩條腿,120公裏,如果跑著去,這個師的士兵到前線能累死一半。怎麽辦?情況緊急,巴黎城大喇叭開始廣播,所有的出租車司機放下乘客,到市政廳門口集合,拉上軍人上前線。巴黎司機立刻停車,先生你請下車,我要去參加戰爭了,倍兒自豪。乘車的先生給雙倍車錢,祝你好運。2000輛出租車把一個師的士兵送到了前線,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跡。馬恩河戰役打了3個月,雙方的傷亡是150萬人,拿破侖戰爭十多年也沒死這麽多人。歐洲人終於領教了工業化時代的戰爭是什麽樣,大炮、速射步槍、馬克沁機關槍,一分鍾600多發子彈,割草似的,士兵一會兒就全躺下了,而士兵的進攻方式跟拿破侖時代沒區別。一個腦袋,兩手端著槍就往上衝,麵對機槍、大炮、鐵絲網、地雷組成的死亡陷阱,進攻無異於自殺。

雙方一看,這麽打不行,挖戰壕吧。德國人先挖,從瑞士邊境開始,想包圍法國。法國人也不傻,小樣兒你想幹什麽我不知道,你挖我也挖,雙方向大海奔跑,綿延700公裏長的戰壕就挖出來了。這樣一來,馬恩河戰役之後雙方轉入塹壕戰,就是陣地戰。這一轉入陣地戰對德國是非常不利的,實際上就是雙方僵持了。同盟國人力、物力資源跟協約國沒法比,缺少海外殖民地,就是非洲有點土著,大洋洲有點吃人的生番,棒子還不會使呢,你讓他操槍弄炮?再說,你怎麽把他們拉到歐洲來?所以德國隻能死自己人,因此小毛奇將軍跟德皇說,陛下,我們輸掉了戰爭。陛下一生氣就把他給撤了,換上了法爾肯海因將軍。

精英幾乎打光光

法爾肯海因將軍一上來就想打破僵局,大戰開始了第二階段,1915年—1916年。這期間爆發了三大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日德蘭海戰。按照法爾肯海因將軍的設想,凡爾登戰役就是攻敵所必救,進攻一個敵人絕不放棄的地方以吸引其主力來和我決戰,這樣就把陣地戰變成了運動戰,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法爾肯海因把這個戰役命名為“處決地行動”,要在這兒把法國人處決,他的口號是:讓他們把血流幹。打了半年,法國人血幹了,德國人也幹了,所以這場戰役也叫凡爾登絞肉機。爭奪這麽一個小城,雙方的傷亡超過了70萬人,整個凡爾登被炸得跟月球沒什麽區別了。英國人為支援盟友,發動了索姆河戰役,開戰之前往德國人的陣地上傾瀉了1100萬發炮彈,整個德軍的陣地被炮火犁了一遍,地下水都給炸出來了。炮擊停止後,英國的步兵一進攻,一天之內倒在馬克沁機槍下的就有5.7萬人,陣亡2.2萬人,受傷3.5萬人,再打幾天英國就沒男的了。於是,英國人投入了**,奇形怪狀一個大盒子,過頂履帶,後麵兩個大轉向輪,如果那輪打壞了**隻能直著開,沒法轉向。一共生產了48輛**,運到法國壞了30輛,開戰之前壞了12輛,真正投入戰鬥的是6輛,沒等戰爭結束全都壞了。不是被德國人打了,是壞於機械故障,但是把德國人嚇得夠嗆,這玩意兒不怕刺刀捅,不怕手榴彈,也不怕機槍掃,還能噴火,挺可怕的。這時候大戰的主動權已經轉到了協約國一方。

1917年,美國和中國參加一戰,美國是真派兵參戰了,中國派的是勞工,因為協約國工廠裏的人都打仗去了,中國人去它們的工廠裏做工,間接支援戰爭。同年,俄國退出大戰。但同盟國已是無力回天了。

1918年,德奧投降,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一戰造成800萬人死亡,1000萬人終身殘廢,歐洲的精英階層幾乎全完了,因為那時候的傳統軍官是貴族,打仗的時候軍官往往衝在最前麵,死得最多。歐洲的政治平民化在“一戰”之後算是完成了。

戰爭已去,影響仍留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有這麽幾點,第一,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爭由平麵發展到立體。原來的戰爭隻是平麵化的,地上、海上,現在天上、地上、海上、海底。大戰剛爆發的時候,雙方飛行員見麵就揮揮拳頭,小子等著瞧,隻能這個,飛機沒有武器嘛。有的哥們兒聰明,帶漁網、鐵鏈子上去,纏住敵機螺旋槳,那你得扔得準,有的時候一扔出去給人家螺旋槳套上去了,自己鬆不開的話一塊兒掉下去。後來有人帶手槍上去,1915年機槍開始裝上,到了1918年殲擊大空戰的場麵就出現了。今天所有的空軍戰術動作,基本上在“一戰”的時候就已經定型了,雙機編隊,四機編隊,那時候就都有了。“一戰”結束的時候,世界頭號王牌飛行員德國的裏希特霍芬男爵(紅男爵),一個人就打下了80架敵機。王牌飛行員的界定就是“一戰”的時候定下來的,擊落敵機5架,就叫王牌飛行員,10架是雙料王牌,裏希特霍芬男爵16料王牌。

第二,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結構,女權運動興起。原來的歐洲婦女是不工作的,在家相夫教子,戰爭一爆發老爺們兒上前線了,過幾天都裝盒裏送回來了,死了800萬人嘛,空出來的工作崗位隻能婦女來幹。一開始教師、醫生,後來郵差,再後來消防員都得是女的幹。一人多高的大炮彈,女的登著梯子擰引信。為什麽索姆河戰役英軍傷亡這麽高?打了1000多萬發炮彈,一半沒爆炸,婦女生產的,忘了裝引信,給人送塊鐵過去。等戰爭一結束你再把她們轟回廚房,人家就不去了啊。再者說800萬人死亡,1000萬人終身殘廢,多少就業崗位空了出來,你把她們轟回去誰幹事?所以“一戰”後,歐洲國家的婦女普遍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包括美國婦女,女權運動興起了。

第三,資本主義政府開始調整政府職能,實施國家幹預。國家幹預政策壟斷組織形成後就出現了。“一戰”的時候,開始大規模實施國家幹預,工廠原來都是私人的,現在最起碼得派駐廠軍代表,國家幹預你進行生產。

第四,和平主義思潮彌漫,導致20世紀30年代的綏靖政策出現。綏靖政策說穿了就是英法這些大國怕打仗,損失太多了,嚇壞了。維多利亞女王60年的積攢,4年全打光了,英國庫存的炮彈隻夠遠征軍打10天的,工業化時代的戰爭太殘酷了。戰爭把歐洲人打怕了,能不打就不打,對希特勒咱能讓就讓著點吧,結果你讓他不讓,他不怕打仗,已經豁出去了。

第1節有個國家叫蘇聯

十月革命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