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隋滅陳之後,開始進行建設,主要表現在:

第一,興建兩都。

隋文帝營建大興城,不是今天北京南部的那個大興,而是長安。隋煬帝下令營建東都洛陽。隋唐都是兩京,西京長安,東都洛陽。

第二,廣設倉庫。

這個倉庫多到什麽程度?有一個隋朝的糧倉叫含嘉倉,考古學家在含嘉倉進行了挖掘,據不完全統計,含嘉倉有259個糧窖,其中一個糧窖裏麵就發現了碳化的穀子50萬斤,那259個可想而知有多少。而且這還不全,不止一個含嘉倉,還有洛口倉、京洛倉等。修了這麽多的糧倉,可見當時隋朝的糧倉儲備很生猛。

糧食儲備豐富到什麽程度呢?能供天下五六十年。隋朝38年就滅亡了,所以到唐朝建國20年,吃的糧食都是隋朝攢下來的。《文獻通考》上說:“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從古至今,要說哪個朝代官府最有錢,誰也比不上隋朝,隋朝是典型的藏富於國。

第三,開通運河。

隋煬帝開通的,分成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達餘杭,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大運河。

第四,修築馳道。這個很像秦朝。

隋滅亡原因也和秦朝一樣,隋煬帝的暴政導致了隋的滅亡,也是二世而亡。

隋煬帝是個暴君,不是昏君,他幹的那些事兒並非都沒有好處。像運河,這個和秦修的長城一樣大氣磅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但是相比秦始皇修長城,運河的作用要大得多,長城你花這麽多錢,搭進去這麽多條人命,卻擋不住少數民族。運河就不一樣,在20世紀初津浦鐵路通車以前,運河都是南北交通大動脈。因為中國的河都是從西向東往海裏流,南北交通就不便了,這條大運河的出現正好解決了南北溝通問題。天塹變通途,這是好事兒。但問題是這些好事不能攢一塊兒幹,你受得了,老百姓受不了。寫兩本一百萬字的小說也得分幾個月,你熬夜一個星期把兩本都幹出來,腦細胞不夠用,人就over了。

隋煬帝在位時,三征高句麗,營建東都,嚴刑酷法,事兒實在太多了,沒幾件辦得風光圓滿的。

隋煬帝三征的是高句麗,中國東北的一個地方政權,包括今天朝鮮北部。它桀驁不馴700多年了,頭400年都城在吉林,後300年在平壤。所以我們說高句麗是中國的政權,韓國說是它的政權……煬帝三次打高句麗,用了100多萬大軍,生還了2700人,因為高句麗對付隋軍的戰術,就跟俄羅斯對付拿破侖和希特勒似的。天氣晴朗萬裏無雲的季節我不跟你打,我撤、撤、撤,一到冬天我反攻,還沒打你,你自己就凍死了。為了打高句麗,光從陸上興兵不行,還得走水路,走水路就需造戰船。工匠整天在海裏泡著折騰,腰部以下半個身子腐爛生蛆,不下去的話就斬首。

隋煬帝的暴政使生產遭到破壞,老百姓忍不了了,爆發了農民起義。

第3節戰火中的“親情”

替表哥報仇

隋朝時有個叫王薄的農民,做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別去遼東白白送死歌”,發表之後,把農民都煽惑起來造反。評書裏什麽瓦崗寨、程咬金、秦叔寶,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狼煙,都是被《別去遼東白白送死歌》鼓舞起來的。

最後在江都,就是今天的揚州,禁衛軍嘩變,隋煬帝一看時辰已到,死吧。就從身上解下絹帶遞給部將,讓部將將他勒死了。公元618年隋朝滅亡。

隋煬帝在位14年,13年待在揚州,他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在南方待的時間很長的皇帝。由於他老在揚州待著,所以有人說他修運河一個重要原因就想上那玩兒去。不是,說話要負責任,還是溝通南北為主。

隋滅之後,就是唐朝。

公元618年,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在晉陽起兵,稱帝,即唐高祖,國號唐,都長安。李淵是隋煬帝的表弟,他們倆的母親是親姐倆,所以他們倆等於是姨表親。李淵當時是唐國公,晉陽留守。

他一開始起兵攻進關中長安後,曾立隋煬帝的孫子為皇帝,這就是隋恭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由他攝政。這樣一來,李淵起兵的理由就有了,因為隋唐兩朝是表親。後來他表哥隋煬帝被殺,李淵還給表哥發喪,隆重安葬,然後按叛變罪處理了殺死隋煬帝的那些人。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

李世民即位的過程是很慘烈的,雖然慘烈但也幹淨利落,那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把他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全都做掉,逼著老爹退位,動作雷厲風行。然後他還篡改史書,現在的曆史書一寫到李建成、李元吉,就是倆混蛋、花花公子。倆花花公子怎麽可能取得這麽高的戰功,一琢磨就是胡說。因為史書被李世民給改了,沒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