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麽說你知道他是誰了?”

羅士信一下站起來看著石三緊張的問道。

石三聳聳肩又恢複了往日那慵懶的狀態,說道:

“我想除了那位常駐荒原王帳的三皇子自己之外,我想差不多陽關城的人都已經知道了。”

羅士信的臉色一下變得不好看了,甚至比早上看到車隊衝進陽關城北門的時候還要難看。

大夏帝國當今皇帝除了早已立為皇太子的大皇子之外還有另外的三位皇子,其中二皇子被分封到帝國西南邊疆區,統轄西南邊疆包括諸多蠻族在內的廣大土地。而那位三皇子的經曆則是叫帝國上下最為驚奇的,八年前荒原王帳上一任可汗暴斃,大夏帝國周邊的敵對國家紛紛出手,趁新任可汗年幼之際暗中挑唆荒原各部落打算借機逼退新可汗然後南下對帝國動手用兵。

當時的大夏帝國正在經曆一場百年一遇的大旱,上下軍民全部投入到了抗旱之中,一時之間根本無力應對這場突變。就在這個時候原本的上京等待分封的三皇子主動出馬,在禁宮門外長跪八個時辰執意出使荒原。

這件事當時在帝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百姓議論紛紛,文官武將紛紛上疏勸解,甚至皇帝陛下在禦書房砸翻了龍書案。但是這些根本無法動搖三皇子的決心,最後陛下無奈隻好同意三皇子出任帝國常駐荒原王帳使節。

八年來這位三皇子在荒原上合縱連橫,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幫助年幼的王帳可汗收服了周邊準備叛亂的十八部落,使荒原部落重新聚集在王帳之下,也化解掉了一場眼看就要降臨到帝國頭上的災難。

不過在某些陰謀論的版本之中,這位三皇子之所以會選擇離開帝國前往荒原王帳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那位居住在東宮中太子的排擠而做出的決定。另外在三皇子出使荒原的第二年,帝國年僅七歲最受皇帝陛下寵愛的四皇子的意外失蹤也就更加加重了這些人心中的猜測,雖然在遍布帝國各處的黑衣緹騎從未停止過尋找的腳步,但是八年時間過去了,對於這位四皇子的行蹤卻沒有一絲一毫的線索。

很多人都暗中懷疑這些事情都是和那位太子殿下脫不開關係,這麽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皇帝陛下並不怎麽看好這位太子,甚至在某些傳言中,陛下甚至有打算廢掉太子的言語流傳出來。但是麵對朝廷中的一幹太子心腹人等,更多的人是選擇把這種懷疑深深的埋藏在心底。

不過這位在帝國處在關鍵時刻全力挽救的三皇子,不管是在民間還是在朝堂上都有很好的口碑。尤其是在軍方的大部分將領之中,對於能夠憑借

一己之力消弭戰爭的三皇子更是崇敬的很,或許其中還有些自責的成分在裏麵,但是說起那位三皇子的時候,更多的是一種由深深自責和愧疚演化而來的崇敬之情。而陽關城守捉羅士信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看來原本應該是自己這些邊關軍兵完成的事情卻被一名帝國高高在上的皇子一個人在荒原上完成了,這叫這位對於軍隊榮譽看的無比崇高的將領感到汗顏,所以在麵對這個問題的時候更加顯得難以釋懷。

當然相對於這些將領們來說,軍中底層的士兵卻又不同的看法。要知道現在帝國最重軍功,底層的軍士想要得到升遷的機會看的也是軍功。但是帝國近百年來承平,根本沒有什麽大的戰事發生,所以想要獲得升遷的機會就更加渺茫。如果帝國和荒原的戰事開啟,雖說有丟掉小命的危險,但還是有機會獲得軍功的。所以在看待三皇子的問題的時候,軍中的將官和下層的士卒之間有了很大的差異,甚至就連石三也隱隱的覺得,要是沒有這位三皇子,可能自己進入帝國學院的時間就會大大的提前。

“我看那些馬車上的箭痕和車隊中的傷患,將軍您覺得僅僅是荒原上的馬匪會有那麽厲害麽?”

石三的臉上沒有表情,好像是在訴說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一樣:

“其實想想也就知道了,整件事情都是馬匪做的,並且也隻能是馬匪做的,不過重點是這些馬匪究竟是誰假扮的。不過那要是這樣的話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既然全天下的人都可以想到這些馬匪是荒原的騎兵做的,難道他們就不擔心這個消息被帝國知道以後會對他們產生不利麽?雖然說帝國想要把荒原上的人趕盡殺絕不大可能,但是想要覆滅掉幾個部落還是有能力的。”

說到這裏石三沒有繼續說下去,其實他不說羅士信也知道他要說的是什麽。

如果說大夏帝國為了區區幾個馬匪就要興兵雖然看上去不大可能,但是這種事情在之前的歲月裏也並不是沒有出現過。

當年帝國的對外戰爭剛剛結束不久,多年的戰亂使得帝國內部也不平靜,一些前朝的舊臣和不少占山為王的草寇依舊在帝國各處活躍著。荒原上有個叫達斡爾的部落不知道是吃了什麽瘋藥,竟然在秋上的時候闖到了帝國北部邊疆區大肆劫掠,還在雲斷山附近屠掉了一個小山村的幾十口人,當時北部邊疆區派出去交涉的使節也被割了鼻子耳朵被扔了回來。

晚年的世祖皇帝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勃然大怒,當即下旨全國境內進入戰爭狀態,調集六萬鐵騎親征達斡爾。意識到事態不好的達斡爾部落一下就慌了手腳,對於龐大帝國的深

深畏懼終於是他們不顧當時已近深冬,冒著風雪向極北之地逃遁。可世祖皇帝並沒有打算就此罷手的意思,親自率領帝國鐵騎遠征,連續三個月的征戰終於在極北的寒海之濱殺掉了達斡爾部落的最後一個人。

隆冬時節連續作戰,並且還是在極北的苦寒之地,雖然是殺光了達斡爾部落全族,但是帝國為此也付出了極其昂貴的代價。為了支撐起這場看上去極其荒唐的戰爭,帝國征伐了數十萬民夫保障糧草輜重,同時征調北部邊疆區的全部牲畜,南方地區的糧稅接連增加兩倍百姓的生活甚至降回到了立國戰爭初期的水平,朝堂上的軍政大員忙於戰事根本無力應對帝國當時糟糕的經濟,或者說已經對於糜爛的經濟束手無策。

甚至周邊的敵對國家都已經在暗中準備,隻要是帝國經濟一旦崩潰就要借機興兵的時候,在大華族百姓骨子裏傳承了千百年的血性卻被激發出來了,甚至就連周邊國家的人都看不懂了。

當世祖皇帝的鐵騎在極北荒原上縱橫的時候,散落在帝國各處的前朝反抗勢力和那些占山為王的草寇紛紛在這個時候退回到了山林草莽之間,都沒有在這個時候借機作亂,好像是要為前方的帝國軍隊穩定後方一樣。並且一直活躍在燕雲地區的響馬盜竟然自發的組織起一支三千餘人的騎兵隊伍開赴荒原幫助帝國軍隊維護後方糧道。

當然這其中也有人想要借機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是原本在暗中和他們站在一起的百姓甚至是手下的嘍囉頭目都在做著消極抵抗命令的時候,這些人也明白隻有保存實力才是最好最重要的選擇,要不然僅僅是那些憤怒的村民和懈怠的嘍囉就可以把自己生吞活剝。

誅滅達斡爾部落的世祖皇帝並沒有因為這場複仇戰爭而受到臣民的過多誇讚,甚至不管是在史書的記載還是在酒肆茶坊故事的演義裏,這位世祖皇帝的形象一直就是好大喜功、任用奸佞、崇信後戚等等。

但是當人們說起當年的那場戰爭的時候,前麵那位咒罵世祖皇帝恨不能食肉寢皮的人,馬上就會轉變風向甚至還會跑回到自己家裏拿出當年的嘉獎令牌,在眾人麵前炫耀自己先祖當年也是受到過那位世祖皇帝的嘉獎,令牌上還有世祖皇帝的親筆題字。不管是鄉間百姓還是帝國學子、就連對帝國商稅痛恨的無以複加的商賈也會在這件事情上位世祖皇帝豎起大拇指。

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大陸上的大華族人,始終保持著與人為善的傳承。但是與人為善並不是任人宰割,一旦要是有人觸動了大華族人的逆鱗,傾家**產身死殞命也要把對方置於死地,這就是大華族人的傳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