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柳
[宋]周邦彥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a、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b,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年來,應折柔條過千尺c。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d。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e。望人在天北。
淒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f,津堠岑寂g。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注釋
a隋堤:隋煬帝時所建的汴河之堤,是北宋時到京城必走的路。b故國:指故鄉。c柔條:指送別的柳枝。d榆火:寒食節在清明節的前一天,舊俗寒食禁火。唐代時清明節皇帝要取榆、柳之火賜給大臣。e迢遞:遙遠。f別浦:指送別之處的水邊。g津堠(hòu):渡口守望的高台。岑寂:清冷寂寥。
解析
柳蔭連成一條線,柳絲在輕煙中擺動。在隋堤上,見過多少次柳條拂水、柳絮紛飛、依依惜別?登高眺望故鄉,誰認得我這個長期漂泊在京都的人?在十裏長亭,一年又一年,折下的柳條應該有上千根了吧。
我趁著有空去尋找以前的痕跡,又在哀怨的音樂中飲酒,燈光照耀著離別的宴席。寒食節在梨花和榆柳的催促中來到。我懷著愁緒看著船像風中的箭一樣離開,一半竹篙插進溫暖的水裏。等船上的人回頭再看,船已經過了好幾個驛站,而送別之人已經遠在天邊。
我心中痛苦,離恨聚積。送別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漸漸沉寂。夕陽悠悠地照著,仿佛春天沒有盡頭。我懷想以前我們在月光下的水榭攜手遊玩,在飄露的橋頭聽人吹笛。回想往事,就像在夢中,淚水暗暗流下來。
這首詞是周邦彥自創的新聲,全詞以柳起興,從不同的視角觀察和描繪了柳樹之景,寓情於景,抒發自己的離愁別恨。
作者小傳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自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年紀還小的時候就展露出才華,精通音律,能自己創作曲調。他寫的詞在北宋婉約詞派裏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詞風富麗精工,被認為是詞壇正宗,對後世影響很大。
語文小課堂
周邦彥是宋朝有名的才子。相傳,他因為寫了一首詞,得罪了當時的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就要把他貶出京城。周邦彥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寫了這首《蘭陵王·柳》。有人把這首詞唱給宋徽宗聽,宋徽宗聽後,覺得周邦彥確實是個人才,就赦免了他,還讓他做了大晟府樂正(主管朝廷禮樂事務的官員)。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唐]杜審言
注釋
a宦遊人:在外做官的人,這裏指陸丞和詩人自己。b物候:景物變化的特征。c曙:天剛亮。d淑氣:暖和的氣候。黃鳥:黃鶯。e古調:指陸丞所寫的《早春遊望》。
解析
詩人在江陰縣做官的時候,有一個叫陸丞的晉陵人寫了一首《早春遊望》,詩人就作了這首詩來唱和。在詩中,詩人抒發了自己宦遊江南的感慨和思歸的感情。
首聯就發出感慨:隻有在外做官的人,才會對異鄉自然物候的變換感到驚奇。“獨有”“偏驚”已經暗含了思鄉的感情。頷聯和頸聯描寫詩人在江南所見的春景,“出”“渡”“催”“轉”四個字具體描繪了物候的變化。尾聯提到陸丞的《早春遊望》觸發了詩人心中的思鄉之情,與首聯呼應,點明詩人思鄉的主旨。全詩結構嚴謹,對仗工整,用字講究。
作者小傳
杜審言(約646年—708年),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詩聖”杜甫的爺爺,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合稱“文章四友”。他擅長寫五律,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語文小課堂
唱和詩是舊體詩的一種。“唱”是指吟詠歌唱,“和”是回應,就是一個人先寫一首詩,另一個人根據第一個人的詩回一首詩。第二個人所寫的詩要在內容、體裁、韻腳上都與前一首一致,這對寫作功底的要求很高。
金陵酒肆留別
[唐]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嚐a。金陵子弟來相送b,欲行不行各盡觴c。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注釋
a吳姬:指吳地酒店賣酒的侍女。壓酒:新酒釀好後需要壓糟取酒汁。b子弟:年輕人,指李白的朋友。c欲行不行:要走的人和不走的人。盡觴(shāng):喝盡杯中的酒。觴,酒杯。
解析
風吹著柳絮,滿店都是香氣。吳地賣酒的侍女壓好了酒後邀請客人來嚐。金陵的年輕朋友都來送我,要走的人和留下的人都頻頻舉起酒杯一飲而盡。請你們問問這向東的流水,離別的情緒和它相比到底誰短誰長?
李白離開金陵去揚州時,寫下這首詩贈送給來送行的朋友。全詩雖然篇幅短小,但內涵豐富,表現出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前四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言辭懇切地述說離別之情。“柳花”說明時間在暮春,“金陵”點明地點在江南。一個“香”字串聯起店內和店外。風吹柳花,吳姬壓酒,香氣滿店,好友送行,景美、酒好、人好,讓人不禁產生留戀之情。
結尾兩句把離別之情與東流的江水相比,化抽象為具體,以問句來融情於景,構思獨特,讓人覺得餘韻無窮。
語文小課堂
在唐代,特別是唐代中後期,飲酒之風盛行,幾乎各個階層都喜歡飲酒,酒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唐代的酒文化在唐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並且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文化現象——詩酒文化。詩酒文化最好的代言人就是李白,杜甫曾寫詩稱:“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六年級下冊)
解析
街上細密的春雨滋潤細膩得如同酥油一樣,遠遠看去,一片草色若隱若現,近看時卻好像沒有。一年之中最美的時光就是早春了,遠遠超出了綠柳滿城的盛春時節。
這首詩是詩人贈給水部員外郎張籍的,因為張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所以叫張十八。這首詩就像是一幅淡雅樸素的早春圖,畫中有淺淺的嫩草和蒙蒙的細雨,空靈傳神。
首句中的“天街”指的是洛陽城內的定鼎門大街。因為是“早春”,還沒有出現百花爭豔的盛景,所有的事物在春雨的籠罩下顯得朦朦朧朧,有一種靜謐的美。詩人把春雨比喻成滋潤細膩的酥油,突出了雨絲的細、雨勢的小。第二句寫雨中小草:早春的小草剛剛萌發,在雨霧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形成一種似幻似真的視覺效果。三四句中,詩人用盛春時候的景色與早春的景色對比,讚美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春寒料峭、乍暖還寒的時候,即便是一抹淡淡的春意也會讓人覺得振奮,詩人在這裏準確地表達出了早春給人們帶來的欣喜之情。
作者小傳
韓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他主張“以文為詩”,作詩講究新奇,並多發議論。他大力倡導古文運動,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語文小課堂
韓愈比張籍小幾歲,卻是張籍的良師益友。他引薦張籍進士及第,後來又推薦張籍為國子博士等,在張籍窮困潦倒的時候多次伸出援手。但是,韓愈並不認為自己是張籍的恩人和老師,而是和他平等地交往。《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呈”字意思是“恭敬地送給”,從中就可以看出韓愈對張籍的態度。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a,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b。
(收入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六年級下冊)
注釋
a渭城:在今陝西鹹陽東北,位於渭水北岸,是秦時的鹹陽城,漢時改名叫渭城。浥(yì):潤濕。b陽關: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南。
解析
渭城的早上下了一場雨,潤濕了路上的塵土。驛站前麵的柳樹在春天的時候格外清新。請你再幹了這一杯酒,向西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
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詩,後被編入樂府,又叫《渭城曲》《陽關曲》或《陽關三疊》,被人們廣為傳唱。唐代在安西設立了統轄西域地區的都護府,有人要離開長安去安西的時候,人們大多在渭城送行。
前兩句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和周圍的環境。“柳”象征離別,古人講究折柳送別。“浥輕塵”“柳色新”,描繪的畫麵清新明朗、素樸清雅,具有詩情畫意。後兩句寫離情,“更盡”二字承載了送行的人惜別、勸慰、體貼、關懷之情,情感真摯深厚。全詩用詞簡單,意象常見,但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能千古傳誦,久唱不衰。
語文小課堂
陽關位於河西走廊西頭,北麵相對的是玉門關。從漢代開始,陽關就成為從內地通往西域的通道。唐朝時期因為國力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比較密切,從軍或出使陽關以外的地方都被盛唐人認為是壯舉。
閨 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a。忽見陌頭楊柳色b,悔教夫婿覓封侯。
注釋
a凝妝:盛裝。b陌頭:路邊。
解析
閨中的年輕女子不知道什麽是憂愁,在一個春日裏,她盛裝打扮去登翠樓。忽然看到路旁的楊柳變成了新綠色,她才生出後悔之意,覺得當初不該叫丈夫去參軍謀功名。
在這首詩中,詩人選取了閨中少婦的一個生活小片斷,描寫了少婦從“不知愁”到“悔”之間細微的心理變化。前兩句交代時間是“春日”,閨中少婦“不知愁”,盛裝打扮出遊,暗示了女子輕鬆愉快的心情,刻畫出一個天真爛漫的年輕女子形象。第三句寫登樓後所見,“忽見”一詞暗示了轉變的突然,春日裏有很多景色,抓住少婦眼光的卻出乎意料。“楊柳”在古代象征著離別,為後麵寫離思做了鋪墊。最後一句中,“悔”字畫龍點睛,與前麵的“不知愁”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此時少婦的愁很深、很重,刻畫細膩、精準。
釵頭鳳
[宋]陸遊
紅酥手a,黃縢酒b。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c,幾年離索d,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e。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注釋
a紅酥手:紅潤白皙的玉手。b黃縢酒:宋代官釀之酒,因用黃紙或黃羅帕封口,故名。c一懷:滿懷。d離索:離別,分散。e鮫(jiāo)綃:指絲帕。
解析
紅潤白皙的玉手,送來黃縢酒。滿城春意盎然,宮牆旁邊柳條飄動。東風太可惡了,把兩情相悅的歡情吹散。我滿懷愁緒,分開的這幾年一直感到蕭索,隻是後悔曾經的決定:錯!錯!錯!
眼前的春色跟以前一樣,人卻消瘦了很多。胭脂被淚水化開,浸濕了手中的絲帕。桃花凋落,池塘閣樓也空了。從前許下的山盟海誓還在耳邊,卻連想給她送封信都很難,隻能痛苦歎息:莫!莫!莫!
這首詞是陸遊在沈園邂逅前妻唐琬時,有感而發,在沈園的牆壁上寫下的,詞中滿含著對前妻的思念之情,感歎自己與她分離後十分痛苦,感情真摯動人。詞的上闋追憶兩人曾經度過的美好生活,悔恨做出了分開的決定。“東風”是一種比喻,暗示詞人與愛人是被迫分離的,結尾連續三個“錯”字把沉痛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下闋回到現實生活,抒寫自己對前妻的深切思念和痛苦的心情,結尾連用三個“莫”字,寫出了詞人的無可奈何。
語文小課堂
唐琬曾經是陸遊的妻子,兩個人感情非常好,但是陸遊的母親不喜歡唐琬,迫使他們分開了。陸遊另外娶妻生子,唐琬改嫁趙士程。幾年後,陸遊在沈園偶然遇到了前妻唐琬,心裏痛苦不堪,就在牆壁上寫了這首《釵頭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