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一帶一路”倡議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麵臨著經濟、政治、安全、人文、生態等方麵的挑戰。為進一步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本書提出以下針對性路徑。
一、經濟層麵:促進經濟複蘇、為發展注入新動能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必須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改革,共同促進經濟複蘇,促進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共建國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不斷提高共建國家人民的福祉。第一,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改革,支持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製。中國是現行全球經濟治理體係的受益者,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促進建立以互利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與治理機製,是應對全球挑戰的務實選擇。中國應堅持維護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權威地位,維護其公平性、公正性、公開性、代表性和有效性,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新的全球經濟治理機製。積極推動國際治理體製的變革,逐步取消經濟特權和不合理的做法,加強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製定規則和製定議程的能力,增加其比重,提升其在世界經濟治理體係中的話語權。
第二,要繼續加強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習近平指出,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是互聯互通,要構建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實現共同發展繁榮。要夯實基礎設施基礎,推動經濟走廊建設,促進陸海空網絡互聯互通,促進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流動,為發展提供強勁的推動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對重大聯通項目做好科學設計,要從質量標準、建設過程、運營管理等方麵進行綜合考慮,確保實現互聯互通的可行性與可持續性;各國應建立健全投融資機製,以確保資金等要素的可持續穩定投資,防止資金鏈斷裂、投資回收超預期、債務負擔過大所造成的項目停工、延期、中斷、取消等問題;抓住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機遇,堅持創新驅動,攜手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探索新的發展動力與途徑。
第三,要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發展。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以開放的世界經濟為基礎,把握全球發展趨勢,強化宏觀政策協調,發展科技提升發展動能,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防止某些國家政策調整產生嚴重負麵外溢效應,促進全球平衡、協調、包容發展。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
第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促進發展、保障民生置於突出位置,開展以人民的福祉為優先的行動。進一步完善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讓廣大發展中國家能夠更好地參與全球分工並從中受益。深化農業、衛生、減災、水資源等領域的合作,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切實的貢獻。要關注發展中國家緊迫需求,圍繞減貧、糧食安全等重點領域推進務實合作,推廣糧食生產、加工、倉儲、物流、貿易等技術和經驗,積極開展糧食領域的合作。
二、政治層麵:加強溝通與協商、創新交流平台
要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需要以政策溝通為落腳點,加強與各國的溝通協商,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還要形成“一帶一路”成果的可視性,增強共建“一帶一路”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第一,做好團結和鬥爭的雙重準備,努力維護良好的國際合作環境。在國際合作中,不論是哪個國家,都應該是首先爭取合作的機會與可能;實在無法合作的,那就爭取通過良性競爭促進共同發展;但如果有的國家執意作對,就應統籌好合作和鬥爭,團結和鬥爭兩手都要硬。首先是要從整體上爭取與歐盟及其國家開展合作。中歐互為最大貿易夥伴之一,且歐盟(尤其成員國中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視中國龐大的市場為其利益所在,傾向於在經濟領域與中國加強合作。其次是積極推進中國和日本、印度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日本和印度聯合推出的“亞非增長走廊”計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有很多重合之處,因此可以考慮以開放的姿態開展對接與合作,坦誠對話交流,同時有效宣傳共建成果,積極研究製定高質量共建規則標準,以實際行動增信釋疑。
第二,加強在政策協調中發揮積極的外溢效應。“一帶一路”建設是各方共同努力的方向。為了充分發揮各方優勢,要實現各國在市場、法規、標準等方麵的軟連接。要進一步加強發展政策與規劃的銜接,使“一帶一路”與各國國家發展戰略緊密融合,與區域和國際發展議程有機銜接,逐步構建多層次的合作框架。在項目建設、運營、采購、招投標等各個環節,都要遵循國際通行的規則和標準,並遵循聯合國協議。
第三,完善各國間的合作交流平台。要讓各方了解、參與和支持“一帶一路”的發展,就必須進一步加強相互了解和信任。要強化平台建設,利用現有的論壇,如“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博鼇亞洲論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為各方提供深入交流、溝通思想、分享成果的平台,推動形成以高峰論壇為引領、各領域多雙邊合作為支撐的架構。要創新溝通方式,以數字媒介為載體,搭建文化交流的橋梁,擴大文化交流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第四,做好“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麵對國際上的刻意抹黑,要加大宣傳和引導力度,以事實打消個別的懷疑。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多渠道加強與基層群眾的交流與合作,麵向基層民眾,開展醫療衛生、教育培訓、精準扶貧、智庫建設等方麵的民間合作,為民眾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用實際行動造福沿線國家和人民。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力量,講好“一帶一路”建設在參與國家的合作故事,營造有利的“一帶一路”輿論環境。
三、安全層麵:統籌好發展與安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需要各方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國安全,為各國提供更加包容、靈活的多邊安全合作框架,推動世界和區域安全問題的解決。
第一,支持聯合國發揮中心協調作用。聯合國自成立以來,為人類的和平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其作用並未充分發揮,其運行機製尚不完善,尚有諸多有待完善之處。譬如在國際反恐怖主義、環境治理、裁軍等問題上,聯合國缺乏權威和號召力,維持部隊的活動範圍和權力也十分有限。因此,要加強聯合國的治理,扭轉聯合國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麵效率低下的頑疾。要在全球範圍內實現正義,擴大聯合國在反恐等方麵的權威,建設高效率的聯合部隊。
第二,加強國家層麵、區域層麵的安全交流,建立安全對話與合作機製。圍繞維和行動、打擊跨國犯罪、實施人道主義救援等全球安全治理議題,製定有關國家之間的安全合作協定,並製定相關基本準則,積極開展多邊合作。圍繞衛生、金融、網絡、糧食、能源等非傳統安全問題,加強體製機製建設,為普遍安全探索相應的製度機製保障。針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安全風險,考慮建立“一帶一路”國際刑事法院,建立與各國間的司法合作交流與協調機製,從法律的源頭上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活動,增強各國對境外利益的保護。特別是在疫情衝擊下,防止恐怖主義組織以流行病為借口,煽動和實施恐怖主義行動。
第三,以發展促進平衡。要標本兼治,推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從源頭減少和消除貧窮,從而鏟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要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打擊恐怖主義的前線國家,通過物資援助、人員培訓等手段,不斷鞏固打擊恐怖主義的各個環節。加強各國專家、學者的交流與合作,為打擊恐怖主義的國際合作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四、人文層麵:增強文明互鑒、加強民眾間的全方位交往
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需要進一步增強各文明的交流、互鑒以及共存,加強各國民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交往,激發民間組織的活力,加強與共建國家的密切互動。
第一,加強各國民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交往。從根本上來說,促進人文交流靠的是各國人民的實體接觸與虛擬空間中的交往,在交往中展現友好姿態,樹立良好形象,共建美好事物,這不是盛大排場的政府工程能夠達到的效果。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各國間的跨國互動急劇增多,在國外的中國人和在中國的外國人就是實現民相親、心相通的關鍵橋梁。要堅持從普通民眾的角度出發,為中國人到國外務工和學習以及外國人來華經商求學提供更多機會和政策引導,以實現人民間的全方位接觸。通過長時間的、深層次的接觸,各國人民才會對彼此知根知底,不隻接觸到對方對外所展現的恢宏與華麗的那一麵,也能了解到最底層、最本土、最具特色的那一麵。
第二,弱化人文交流的官方政治色彩,激發民間組織的活力。弱化人文交流的政治色彩,讓政府進行角色轉變,從人文交流的主導者變為引導者。在搭建好人文交流的台子後退居幕後,把舞台交給半官方性質的民間組織、純民間組織、企業和普通百姓。鼓勵中國文化企業走進國外、回饋當地社會、成立社會責任聯盟,鼓勵華人華僑發揮自身的紐帶作用,依托其講述好中國故事,增進各國對中國的認識和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共鳴。
第三,增強不同文明間的互動,引進更多國外的文化資源。中國應始終保持平等的心態,從不同的文明、文化中汲取養分。應在文化產業上與共建國家展開對話,促進其文化市場的開放和文化資源的整合。應發掘有特色的文化產業的增長點,共同將其做大、做強。例如,非洲尼日利亞的影視行業發展快,已經成為尼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尼日利亞電影人生產的作品主要講述的是非洲自己的故事,中國在未來可以更多引進這些作品,了解非洲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類似的優勢領域,都可成為中國與共建國家對接文化產業的優先考慮。
五、生態層麵:加強生態環保合作、共建綠色絲綢之路
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需要紮實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用綠色貿易、投資、金融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的先行引導作用。
第一,紮實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理念,讓“一帶一路”成為經濟繁榮之路和綠色發展之路。麵對日趨嚴重的生態環境挑戰,維護可持續的生態環境應成為世界各國的基本共識。以《“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為指引,把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通過建設境外經濟合作區、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技術轉讓、合資合作等方式,將綠色理念、綠色標準、綠色實踐融入“一帶一路”沿線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服務鏈,形成共建、共贏、共享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
第二,讓綠色貿易、投資、金融促進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建立綠色經貿製度,與共建國家共同製定綠色貿易路線圖、施工單和時間表,加快建立“一帶一路”國家的環境標誌互認製度、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體係,加大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進口。加大對綠色項目投資,引入低碳投資目標,把節約能源和環保理念融入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業的合作進程中。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優先支持綠色經濟領域的優質項目,通過財政獎補、貼息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進行獎補,引導金融資本投向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
第三,推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基礎設施是維係人類社會經濟運行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載體,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要將生態文明融入“一帶一路”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培養先進的綠色基礎設施理念和企業文化。建立綠色交通、綠色建築、清潔能源等領域的綠色環保標準,加強在整個項目周期的環境管理。創新綠色金融機製,給予綠色技術投資研發更大力度的財稅政策支持,探尋綠色環保項目新模式。加大在綠色基建方麵的技術革新,促進先進生態環保技術的聯合研發和推廣應用。
第四,堅持各國在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合作,旨在防止發展中國家遭受發達國家的“生態剝削”。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各國需要最大可能的合作,而且各國都有責任作出相應的行動,同時也兼顧各國不同的國情、能力、溫室氣體曆史排放及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