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的相關規定

《民法典》第六編“繼承”第二章“法定繼承”規定如下: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直係晚輩血親代位繼承。

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代位繼承人一般隻能繼承被代位繼承人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嶽父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一千一百三十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又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條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適當的遺產。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條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二、《繼承法》的相關規定

《繼承法》第二章“法定繼承”規定:第九條 繼承權男女平等。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係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係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係的繼兄弟姐妹。

第十一條 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係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隻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

第十二條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嶽父、嶽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第十三條 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

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

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

繼承人協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第十四條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配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第十五條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

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幹問題的意見》[法(民)發〔1985〕22 號]規定:

19. 被收養人對養父母盡了贍養義務,同時又對生父母扶養較多的,除可依繼承法第十條的規定繼承養父母的遺產外,還可依繼承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分得生父母的適當的遺產。

20. 在舊社會形成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子女與生母以外的父親的其他配偶之間形成扶養關係的,互有繼承權。

21. 繼子女繼承了繼父母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繼父母繼承了繼子女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生子女的遺產。

22. 收養他人為養孫子女,視為養父母與養子女關係的,可互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23. 養子女與生子女之間、養子女與養子女之間,係養兄弟姐妹,可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被收養人與其親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因收養關係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24. 繼兄弟姐妹之間的繼承權,因繼兄弟姐妹之間的扶養關係而發生。沒有扶養關係的,不能互為第二順序繼承人。

繼兄弟姐妹之間相互繼承了遺產的,不影響其繼承親兄弟姐妹的遺產。

25. 被繼承人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都可以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不受輩數的限製。

26. 被繼承人的養子女、已形成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的生子女可代位繼承;被繼承人親生子女的養子女可代位繼承;被繼承人養子女的養子女可代位繼承;與被繼承人已形成扶養關係的繼子女的養子女也可以代位繼承。

27. 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者對被繼承人盡過主要贍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可以多分。

28. 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係血親不得代位繼承。如該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對被繼承人盡贍養義務較多的,可適當分給遺產。

29.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嶽父、嶽母,無論其是否再婚,依繼承法第十二條規定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時,不影響其子女代位繼承。

30. 對被繼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經濟來源,或在勞務等方麵給予了主要扶助的,應當認定其盡了主要贍養義務或主要扶養義務。

31. 依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分給他們遺產時,按具體情況可多於或少於繼承人。

32. 依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可以分給適當遺產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受到侵犯時,本人有權以獨立的訴訟主體的資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在遺產分割時,明知而未提出請求的,一般不予受理;不知而未提出請求,在二年以內起訴的,應予受理。

33. 繼承人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願意盡扶養義務,但被繼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勞動能力,明確表示不要求其扶養的,分配遺產時,一般不應因此而影響其繼承份額。

34. 有扶養能力和扶養條件的繼承人雖然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但對需要扶養的被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分配遺產時,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從香港調回的被繼承人的遺產如何處理的函》(民他字〔1990〕第9 號)規定:

一、被繼承人林澤芸的遺產從香港調回後,被告林叢違反“通過協商解決”的一致協議,私自將遺囑繼承後剩餘的遺產以自己的名義存入銀行,原告要求分割遺產提起訴訟,應以繼承糾紛立案審理。

二、被繼承人林澤芸與被告林叢的養母子關係可予認定。但對遺產的處理,應根據被繼承人生前真實意願和權利義務相一致的原則,參照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的精神,分給林澤莘、林傳壁、林傳綬等人適當的遺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繼承人死亡後沒有法定繼承人,分享遺產人能否分得全部遺產的複函》(〔1992〕民他字第25 號)規定:經研究認為,沈玉根與叔祖母沈戴氏共同生活十多年,並盡了生養死葬的義務。

依照我國繼承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可分給沈玉根適當的遺產。根據沈戴氏死亡後沒有法定繼承人等情況,沈玉根可以分享沈戴氏的全部遺產,包括對已出典房屋的回贖權。至於是否允許回贖,應依照有關規定和具體情況妥善處理。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6-2】

唐某訴李某某、唐某乙法定繼承糾紛案1. 裁判摘要

夫妻之間達成的婚內財產分割協議是雙方通過訂立契約對采取何種夫妻財產製所作的約定,是雙方協商一致對家庭財產進行內部分配的結果,在不涉及婚姻家庭以外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應當尊重夫妻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按照雙方達成的婚內財產分割協議履行,優先保護事實物權人,不宜以產權登記作為確認不動產權屬的唯一依據。

2. 案件事實

原告唐某因與被告李某某、唐某乙發生法定繼承糾紛,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唐某訴稱:唐某甲於2011 年9 月16 日在外地出差期間猝死,未留下遺囑。名下財產有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二十三號財富中心某房屋(以下簡稱財富中心房屋)等多處房產、銀行存款、轎車等。唐某甲的繼承人是配偶李某某及子女唐某、唐某乙。現訴至法院,請求判令:由唐某、唐某乙、李某某共同依法繼承唐某甲的全部遺產。

被告李某某、唐某乙辯稱:認可李某某、唐某、唐某乙作為唐某甲的繼承人參與繼承,但登記在唐某甲名下的財富中心房屋並非唐某甲的財產,不應作為其遺產予以繼承。雖然該房屋是以唐某甲名義購買並向中國銀行貸款,但根據唐某甲與李某某簽訂的《分居協議書》,財富中心房屋屬於李某某的個人財產,之所以沒有變更登記至李某某名下,是因為有貸款沒有還清。這份協議書沒有以離婚為前提,屬於雙方對婚後共同財產的安排,在唐某甲去世前,雙方均未對此協議反悔。因此該協議書是有效的,財富中心房屋是李某某的個人財產,不屬於唐某甲的遺產。對於唐某甲名下的其他財產同意依法予以分割繼承。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查明:唐某甲與被告李某某係夫妻關係,二人生育一子唐某乙。唐某甲與前妻曾生育一女唐某,離婚後由其前妻撫養。唐某甲父母均早已去世。唐某甲於2011 年9 月16 日在外地出差期間突發疾病死亡,未留下遺囑。

2010 年10 月2 日,唐某甲與被告李某某簽訂《分居協議書》,雙方約定:“唐某甲、李某某的感情已經破裂。為了不給兒子心靈帶來傷害,我們決定分居。雙方財產作如下切割:現在財富中心和慧穀根園的房子歸李某某擁有。李某某可以任何方式處置這些房產,唐某甲不得阻撓和反對,並有義務協辦相關事務。湖光中街和花家地的房產歸唐某甲所有。唐某甲可以任何方式處置這些房產,李某某不得阻撓和反對,並有義務協辦相關事務。兒子唐某乙歸李某某所有。唐某甲承擔監護、撫養、教育之責。李某某每月付生活費5000 元。雙方采取離異不離家的方式解決感情破裂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達到效果,雙方均不得幹涉對方的私生活和屬於個人的事務。”2012 年11 月28 日,北京民生物證司法鑒定所出具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意見為該《分居協議書》上唐某甲簽名為其本人所簽。

關於財富中心房屋,2002 年12 月16 日,唐某甲作為買受人與北京香江興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唐某甲購買北京香江興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的財富中心房屋,總金額為1579796 元。庭審中,原告唐某、被告唐某乙、李某某均認可截止唐某甲去世時間點,該房屋仍登記在唐某甲名下,尚欠銀行貸款877125.88 元未償還。此外,李某某與唐某甲名下還有其他兩處房產、汽車及存款等財產。

3. 一審判決

本案一審的爭議焦點是:如何確定唐某甲的遺產範圍。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原告唐某、被告唐某乙作為被繼承人唐某甲的子女,被告李某某作為被繼承人唐某甲的配偶,均屬於第一順序繼承人,三人對於唐某甲的遺產,應予以均分。本案中,應對哪些財產屬於唐某甲的遺產予以界定。關於財富中心房屋,唐某甲與李某某雖然在《分居協議書》中約定了該房屋歸李某某擁有,但直至唐某甲去世,該房屋仍登記在唐某甲名下。故該協議書並未實際履行,因此應根據物權登記主義原則,確認該房屋屬於唐某甲與李某某夫妻共同財產。該房屋價值應根據評估報告確定的數額減去唐某甲去世時該房屋尚未還清的貸款數額,該數額的一半為李某某夫妻共同財產,另一半為唐某甲遺產,屬於唐某甲遺產的份額應均分為三份,由李某某、唐某乙和唐某均分。考慮到唐某乙尚未成年,而唐某要求獲得折價款,故法院判決該房屋歸李某某所有,由李某某向唐某支付折價款並償還該房屋剩餘未還貸款。關於唐某甲名下的其他房屋、車輛及銀行存款等遺產,法院按照法定繼承的相關規定予以分割。

綜上,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依照《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之規定,於2014 年4 月8 日判決:一、被繼承人唐某甲遺產車牌號為京KN×××× 號北京現代牌轎車由被告李某某繼承,歸被告李某某所有,被告李某某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向原告唐某支付折價款一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元六角七分。二、被繼承人唐某甲遺產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湖光中街某房屋歸被告李某某所有,被告李某某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向原告唐某支付折價款一百八十萬元。三、被繼承人唐某甲遺產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23 號財富中心某房屋歸被告李某某所有,並由李某某償還剩餘貸款,被告李某某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向原告唐某支付折價款八十八萬五千一百八十元六角九分。四、被告李某某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向原告唐某支付被繼承人唐某甲遺產家屬一次性撫恤金一萬八千三百六十六元六角七分。五、被告李某某於本判決生效後十日內向原告唐某支付被繼承人唐某甲遺產工會發放的家屬生活補助費五千三百六十六元六角七分。六、駁回原告唐某其他訴訟請求。

4. 上訴與二審判決

李某某、唐某乙不服一審判決,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唐某甲與李某某簽訂的《分居協議書》的性質應屬婚內財產分割協議,財富中心房屋無論登記在何方名下,都應以唐某甲與李某某的有效婚內財產約定確定其歸屬。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財富中心房屋為李某某個人所有,不屬於唐某甲遺產範圍。

被上訴人唐某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依法判決。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經二審,確認了一審查明的事實。

本案二審的爭議焦點是:財富中心房屋的權屬問題及其應否作為唐某甲的遺產予以繼承。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解決該爭議焦點的關鍵在於厘清以下三個子問題:第一,唐某甲與上訴人李某某於2010 年10 月2 日簽訂的《分居協議書》的法律性質。

上訴人李某某、唐某乙認為該協議屬於婚內財產分割協議,是唐某甲與李某某對其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財產權屬的約定,該約定合法有效,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唐某認為該協議係以離婚為目的達成的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在雙方未離婚的情況下,該協議不發生法律效力。法院認為,本案中唐某甲與李某某簽訂的《分居協議書》是婚內財產分割協議,而非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理由如下:

首先,從《分居協議書》內容來看,唐某甲與上訴人李某某雖認為彼此感情已經破裂,但明確約定為不給兒子心靈帶來傷害,采取“離異不離家”

的方式解決感情破裂問題,雙方是在婚姻關係存續的基礎上選擇以分居作為一種解決方式並對共同財產予以分割,並非以離婚為目的而達成財產分割協議。其次,從文義解釋出發,二人所簽《分居協議書》中隻字未提“離婚”,顯然不是為了離婚而對共同財產進行分割,相反,雙方在協議書中明確提出“分居”“離異不離家”,是以該協議書來規避離婚這一法律事實的出現。再次,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對夫妻約定財產製作出明確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采用書麵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本案所涉及的《分居協議書》中,唐某甲與李某某一致表示“對財產作如下切割”,該約定係唐某甲與李某某不以離婚為目的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財產作出的分割,應認定為婚內財產分割協議,是雙方通過訂立契約對采取何種夫妻財產製所作的約定。

第二,本案應當優先適用物權法還是婚姻法的相關法律規定。

上訴人李某某、唐某乙認為,應適用婚姻法第十九條之規定,隻要夫妻雙方以書麵形式對財產分割作出約定即發生法律效力,無需過戶登記;被上訴人唐某主張,本案應適用物權法第九條之規定,不動產物權的權屬變更未經登記不發生法律效力。法院認為,該問題首先要厘清物權法與婚姻法在調整婚姻家庭領域內財產關係時的銜接與適用問題,就本案而言,應以優先適用婚姻法的相關規定處理為宜。理由如下:物權領域,法律主體因物而產生聯係,物權法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因物之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係的基礎性法律,重點關注主體對物的關係,其立法旨在保護交易安全以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而婚姻法作為身份法,旨在調整規製夫妻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其中財產關係則依附於人身關係而產生,僅限於異性之間或家庭成員之間因身份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係,不體現直接的經濟目的,而是凸顯親屬共同生活和家庭職能的要求。故婚姻法關於夫妻子女等特別人倫或財產關係的規定不是出於功利目的創設和存在,而是帶有“公法”意味和社會保障、製度福利的色彩,將保護“弱者”和“利他”價值取向直接納入權利義務關係的考量。

因此,婚姻家庭的團體性特點決定了婚姻法不可能完全以個人為本位,必須考慮夫妻共同體、家庭共同體的利益,與物權法突出個人本位主義有所不同。在調整夫妻財產關係領域,物權法應當保持謙抑性,對婚姻法的適用空間和規製功能予以尊重,尤其是夫妻之間關於具體財產製度的約定不宜由物權法過度調整,應當由婚姻法去規範評價。本案中,唐某甲與上訴人李某某所簽協議關於財富中心房屋的分割,屬於夫妻內部對財產的約定,不涉及家庭外部關係,應當優先和主要適用婚姻法的相關規定,物權法等調整一般主體之間財產關係的相關法律規定應作為補充。

第三,物權法上的不動產登記公示原則在夫妻財產領域中是否具有強製適用的效力。

上訴人李某某、唐某乙認為,婚內財產分割協議隻涉及財產在夫妻之間的歸屬問題,依雙方約定即可確定,無須以公示作為物權變動要件;被上訴人唐某則主張財富中心房屋的產權人是唐某甲,即使唐某甲與李某某曾約定該房屋歸李某某擁有,也因未辦理產權變更登記而未發生物權變動效力,該房屋仍應納入唐某甲的遺產範圍。本院認為,唐某甲與李某某所簽《分居協議書》已經確定財富中心房屋歸李某某一人所有,雖仍登記在唐某甲名下,並不影響雙方對上述房屋內部處分的效力。理由如下:物權法以登記作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法定公示要件,賦予登記以公信力,旨在明晰物權歸屬,保護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提高交易效率。但實踐中,由於法律的例外規定、錯誤登記的存在、法律行為的效力變動、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保留以及對交易習慣的遵從等原因,存在大量欠缺登記外觀形式,但依法、依情、依理應當給予法律保護的事實物權。物權法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條對於非基於法律行為所引起的物權變動亦進行了例示性規定,列舉了無需公示即可直接發生物權變動的情形。當然,這種例示性規定並未窮盡非因法律行為而發生物權變動的所有情形,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釋規定的相關情形亦應包括在內。

在夫妻財產領域,存在大量夫妻婚後由一方簽訂買房合同,並將房屋產權登記在該方名下的情形,但實際上隻要夫妻之間沒有另行約定,雙方對婚後所得的財產即享有共同所有權,這是基於婚姻法規定的法定財產製而非當事人之間的法律行為。因為結婚作為客觀事實,已經具備了公示特征,無須另外再為公示。而夫妻之間的約定財產製,是夫妻雙方通過書麵形式,在平等、自願、意思表示真實的前提下對婚後共有財產歸屬作出的明確約定。此種約定充分體現了夫妻真實意願,係意思自治的結果,應當受到法律尊重和保護,故就法理而言,亦應納入非依法律行為即可發生物權變動效力的範疇。因此,當夫妻婚後共同取得的不動產物權歸屬發生爭議時,應當根據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原因行為是否有效、有無涉及第三人利益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不宜以產權登記作為確認不動產權屬的唯一依據,隻要有充分證據足以確定該不動產的權屬狀況,且不涉及第三人利益,就應當尊重夫妻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按照雙方達成的婚內財產分割協議履行,優先保護事實物權人。需要指出的是,此處的第三人主要是相對於婚姻家庭關係外部而言,如夫妻財產涉及向家庭以外的第三人處分物權,就應當適用物權法等調整一般主體之間財產關係的相關法律規定。而對於夫妻家庭關係內的財產問題,應當優先適用婚姻法的相關規定。

本案中,《分居協議書》約定“財富中心房屋歸李某某擁有,李某某可以任何方式處置這些房產,唐某甲不得阻撓和反對,並有義務協辦相關事務。”該協議書係唐某甲與上訴人李某某基於夫妻關係作出的內部約定,是二人在平等自願的前提下協商一致對家庭財產在彼此之間進行分配的結果,不涉及婚姻家庭以外的第三人利益,具有民事合同性質,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財富中心房屋並未進入市場交易流轉,其所有權歸屬的確定亦不涉及交易秩序與流轉安全。故唐某雖在本案中對該約定的效力提出異議,但其作為唐某甲的子女並非《物權法》意義上的第三人。因此,雖然財富中心房屋登記在唐某甲名下,雙方因房屋貸款之故沒有辦理產權過戶登記手續,但物權法的不動產登記原則不應影響婚內財產分割協議關於房屋權屬約定的效力。且結合唐某甲與李某某已依據《分居協議書》各自占有、使用、管理相應房產之情形,應當將財富中心房屋認定為李某某的個人財產,而非唐某甲之遺產予以法定繼承。一審法院根據物權登記主義原則確認財富中心房屋為唐某甲與李某某夫妻共同財產實屬不妥,應予調整。

據此,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依照《物權法》第九條,《婚姻法》第十九條,《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十條、第十三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於2014 年8 月25 日判決:一、維持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13)朝民初字第30975 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二、撤銷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13)朝民初字第30975 號民事判決第六項;三、變更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2013)朝民初字第30975 號民事判決主文第三項為: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北路二十三號財富中心某房屋歸李某某所有,並由李某某償還剩餘貸款。四、駁回唐某其他訴訟請求。本判決為終審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