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數理邏輯的新發展,導致了哲學研究從對於認識能力和知識基礎的“認識論”考察,轉向了對於主體間的交流和意義傳達的“語言學”反思。“語言學轉向”已成為整個20世紀科學哲學和其他分支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共識。此後,哲學研究的重點便集中於語言的意義、語言的理解和交流、語言的本質等問題。這也使得當代哲學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哲學的語言學化和語言的哲學化。因此,立足於20世紀初“語言學轉向”的曆史背景,在具體分析這場哲學思維革命的發生動因基礎上,展示其內在的哲學本質和方法論特征,進而總結邏輯經驗主義的成敗和曆史教訓,成為我們把握這一哲學轉向的出發點,同時也是研究語言分析方法的立論基礎。

具體來說,語言學轉向對科學哲學的巨大影響能夠從哲學思維的轉變中得到體現,在這一方麵,庫恩前後期思想的對比成為這種轉變的典型案例。從早期一反邏輯經驗主義靜態科學的累積觀,以範式(paradigm)為核心,提出常規科學和科學革命交替運動的動態發展觀,到後來部分地接受語言分析工具,深入到科學革命內部,對其做出語言上的剖析,庫恩深刻認識到,科學知識不僅是曆史發展的產物,而且也是對描述語言進行變革的結果。由此,科學語言在科學知識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凸顯。事實上,知識和思想的表征、交流、傳播甚至構造,都離不開語言。

基於這些認識,本章係統地考察了“語言學轉向”的哲學實質,從語義分析方法的角度著手,全麵揭示了語言學轉向的內在動因與本質特征,進而以庫恩後期的科學哲學思想為例,通過探析其發生語言學轉向之根源、本質和意義,來彰顯語言學轉向對於科學哲學發展的巨大影響,凸顯出科學語言對於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在科學語言的形成、特征和意義等方麵進行了專門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