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聽故事的時候,聽眾大約隻能聽到15%的詞匯,許多內容他們是不會記住的。他們評價一個故事是好還是不好,主要是依靠講述者的表情、姿勢、著裝等等。
所以,你的故事不僅要有好的內容,還要用真實表情傳達情感。
比如在講到緊張的事情,可以閉上眼睛,用好我們的身體語言。比如講到驚訝的事情,可以忽然“啊”一下,用好我們的語氣和“特效”。在強調什麽時,可以忽然停下。講故事不一定要一直說話,適當地停頓,有時會讓故事意味深長。
曾經有一個在底特律貧民窟長大的人,給安妮特講過自己的經曆:他的弟弟妹妹加起來共有十個,在他35歲的時候,其中一個自殺了,另外還有兩個死於暴力事件。在他的整個童年和青年時代,家裏都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說這些事的時候,他一直把雙手插在褲兜裏,眼睛看著地麵,語氣很緩慢,直到他說自己是家裏唯一高中畢業的男人時,他才仰起頭,露出堅毅的表情,語速也快了起來。
就算這個故事內容一般,但光是語氣就能感動到每個人,這就是細節表現得到位。很多故事之所以好,就是因為細節好,有時候一個細節,可以支撐得住一部電影。細節決定成敗。
就比如,剛才提到的貧民窟故事裏,其實我們可以思考,他為什麽不說自己生長在一個大家庭,而非要強調“十”呢?因為“十”這個數字是細節,把一個抽象的大家庭概念具體化了。數字能很好地吸引人的眼球,數字就是細節。我們之前說過,孩子如果多聽到數字,會提高他對數字的敏感度。大人也是一樣,數字包含的信息很多。
還有一個更令人喜歡的細節,就是他講的每一句話,都在說自己。
所以,這就是講故事的最重要的事情,記住: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