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念別人提出的,甚至是虛頭巴腦的問題,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更親切。

商業戰略專家安德魯·索貝爾和另一位作者合著的一本書《提問的藝術:為什麽你該這樣問》應該可以給我們更好的答案。這兩位作者曾經走訪過好幾百位成功人士,其中包括彼得·德魯克這樣的管理學之父,兩位發現,好的問題遠比問題的答案更有力量。

而好的問題,通常具備以下兩點:

第一,集中。

第二,從我出發。

我們看喬布斯是怎麽提問的:有一天,喬布斯去了某工程師的辦公室,那裏有一台即將問世的新型電腦。喬布斯讓工程師開機,結果開機的過程花了好幾分鍾時間。

喬布斯和工程師說:“可不可以讓啟動再快一點?”(集中)

工程師一看,趕緊加班加點,忙活了好幾天,把開機速度提高了一些,於是特別興奮地給喬布斯展示。

喬布斯看完開機,又發問了,這個發問依然隻有一句話:“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嗎?”(集中於速度)

工程師在接收到這條問題後,隻得繼續沒日沒夜地改進,終於又把開機速度提高了幾秒。

可是沒想到,喬布斯又跟他說:“我敢打賭,將來會有500萬人每天至少打開一次電腦。所以,如果能把開機速度再提高10秒,乘以500萬用戶,那就是每天5000萬秒,一年加起來就是12個人的一生。可以說,如果你將開機速度提高10秒,就是拯救了12條生命。”其實仔細聽,我們還能聽出那個問題: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了嗎?(依舊集中、從“我”的角度開始)

最後工程師真就把開機速度提高了10秒。

我想起我在做簽售的時候,有一個環節是提問互動,我去過很多城市做簽售,大多數人拿著麥克風講著講著,就成了個人演講,台下一堆人聽著他講述自己的事情。有一次,在銀川,主持人把麥克風遞給了一個大爺,大爺不知道是喝多了還是怎麽了,拿著麥克風說了十多分鍾自己的事情,主持人很尷尬,把麥克風搶回來不合適,製止他也不合適,於是他就這樣當著眾人的麵不停地講完了自己的生活。然後我問他,你的問題呢?他說,哦,對了,我還有問題沒問。我當時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後來我發現,幾乎每次活動,大家問問題的前奏都很長,很多問題也都沒有問到點子上,而簽售會的時間很短,如果一個人說太長的話,一定會導致其他人的時間被浪費。真正的有效溝通,前提一定是能提出一個好問題。可是我平時很少能看到這樣的有效提問。

有一天,我決定在這個環節裏做一些改變,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對大家說:“一會兒我們有個互動環節,希望大家可以把問題寫在手機或者字條上,然後再站起來提問。”果然,那一次互動環節,讀者的問題質量提高了很多。因為很多人在寫問題的時候,也會多次叩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是不是已經知道答案?我是否能提一些有深度的問題,我能不能再深一步?有了這樣的過程,你就會發現,許多問題變得有效了很多。在整個過程中,他們其實做的隻有一件事:集中自己的問題。

而集中問題需要叩問自己,自己提出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什麽,所以不會非常散亂,沒有核心內容。

我們回到易中天的那個例子,其實還有一種避免衝突的方式,如果主持人和他的私交很好,甚至兩個人之前是好朋友,或者在台下相互之間已經清楚什麽問題不能問,在台上,就不至於如此劍拔弩張下不來台。

如果沒有私交,從“我”出發,也是可以的。比如:“易老師好,我是您的粉絲,我那天看到網上有人說您是學術‘超男’,您怎麽看?”請注意,這樣從“我”開頭,對方是不容易發火的。因為他麵對的,不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讀網友評論的機器,而是一個人。

我想過,什麽情況下我也會在台上生氣,如果有一個我完全不認識的主持人問我隱私問題,或者他故意在念一些有敵意的話讓我感受到他的敵意時,我也會抑製不住怒火。

其實也有辦法可以解決這種麻煩:循序漸進。

當遇到一個你完全不認識的人,但你又必須問他問題時,最好的方式應該是一點一點來,慢慢突破他的心理防線。

《提問的藝術》這本書裏麵歸納了三種提問方法:

第一種,封閉式提問。你可以進行二選一或者多選一的設定,讓人先慢慢進入佳境,這個時候,你的問題比重可能會多一些,對方的回答或許會少一點。你甚至可以問一些別人都會想到的、最基本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隻關於他自己,目的是先把場子熱起來。切記,不要兜圈子,更不要分散自己的觀點。

等到他開始打開自己的話匣子時,再進行第二種提問: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提問就是我們沒有固定答案,你可以放心大膽地表現自己的觀點。當彼此的話匣子都被打開,確認雙方都沒有惡意時,場子也就熱了起來。

梭羅獨自住在波士頓附近的瓦爾登湖畔時寫了一本書叫《瓦爾登湖》,除此之外,他還特別愛寫日記,有一天他在日記裏寫了這麽一句話:“今天,我得到的最大恭維就是有人問我,我是怎麽想的,並真誠地聆聽了我的答案。”什麽是“我是怎麽想的”?這就是開放式提問。但請記住,許多開放式提問,往往是在有了封閉式提問的基礎之後,才有了後麵的滔滔不絕。

還有一種提問方法,特別適合提問成功人士:“你是怎麽開始的?”這不僅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還是一個關於他自己的問題。

這個問題會讓他們穿越回那個騎自行車的下午,穿越回貼傳單的晚上,穿越回那個一無所有的日子,然後開始滔滔不絕。

以此類推,你也可以這樣發問:“你們是怎麽在一起的?”“你小時候是怎麽讀書的?”“你跟誰學的吉他?”“你英語怎麽學得那麽好啊?”

兩個人關係近了,場子熱了,就可以把問題拓寬了,等問題的寬度足夠了,接下來可以試著往深裏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