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結合體。隨著民族的傳承和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精神也需要不斷被構築。隻有具備崇高的、有民族特色的、順應和引領時代潮流的“中國精神”,才能成為實現民生中國夢凝聚不竭的動力。

專欄9-1 美國精神孕育美國夢

美國在《獨立宣言》中強調:“我們以為下述真理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一種對民族精神的信仰,一種對淳樸夢想的信仰,在此精神的感召下,美國人民為著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美國民權運動的偉大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對“美國夢”做了進一步的闡釋。“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州的紅色山崗上,昔日奴隸的兒子能夠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同席而坐,親如手足。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一個非正義和壓迫的熱浪逼人的荒漠之州,也會改造成為自由和公正的青青綠洲。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小女兒將生活在一個不是以皮膚的顏色,而是以品格的優劣作為評判標準的國家裏……我夢想有一天,深穀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我們終有一天會獲得自由。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座山崗。”

美國總統奧巴馬重申了美國的精神——“麵對困難時要充滿希望,麵對無常時要充滿希望,大膽無畏的希望!”正如奧巴馬所言:“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財富,然而並非財富使我們富裕,我們的大學和文化受到全世界的羨慕,然而並非這些使得全世界接踵來到美國,而是美國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前行,盡管道路坎坷,是美國的精神將我們團結起來,盡管我們各有不同,是美國的精神讓我們的目光不是停留在已收眼底的東西,而是放眼尚未看到的領域。”

資料來源:根據相關資料整理.

9.1.1 傳承民族精神,再創中國輝煌

“中國精神”首先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紮根於中國的曆史,紮根於中國廣大人民的生活實踐,表現在中華民族的氣節、道德風尚和文化涵養上,它是民族的意誌、心態、美德和智慧的凝結。

構築“中國精神”要從中華民族的曆史傳統中尋找源泉。隻有不忘曆史,繼承傳統,才能更好地定位中國特色,更好地定位中國民生夢的未來。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有著不畏困難、奮發有為、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意誌;有著勤勞樸實、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友好寬容、重仁重義、崇尚禮儀的美德;有著天人合一、順應自然、中庸之道、以柔克剛、矛盾辨證的智慧;有著天下大同、眾生平等、共享太平、逍遙自在的價值追求,正是在這些卓越的意誌、可貴的美德、燦爛閃光的智慧和崇高價值追求的鼓舞、感召、照耀和引領下,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曆史上無與倫比的輝煌。到了近代,在帝國主義鐵蹄的無情**和炮火的瘋狂轟炸下,中華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難深淵。然而中華民族並未就此沉淪、一蹶不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戰爭,建立了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民主國家,中國人民重新站了起來。經過幾十年的不懈改革和努力,現在我國經濟實力持續穩定增長、政治改革有序不斷深入、社會穩定並逐漸趨向和諧,我們正走在民族複興、國家繁榮、追求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新征程上。站在新征程的起點上,為了更順利地實現我們的中國民生夢,我們必須要重拾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必須要構築和提振“中國精神”。

9.1.2 民生發展麵臨“精神危機”

雖然,在長期鬥爭和改革的實踐中,大部分中國人民仍然保有著傳統精神的主流,中華民族精神依然生機勃勃地存在著。然而,在長期戰爭的撞擊和社會轉型的巨大衝擊下,我國傳統的民族精神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壞、侵蝕,作為中華民族精神主要體現的道德風尚和傳統文化受到的破壞和侵蝕尤為慘重,現在整個社會麵臨道德滑坡和傳統文化斷裂的風險。在民生建設領域,大量存在的官員腐敗現象就是這方麵的典型體現。例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開發商通過向官員行賄而拿到工程建設項目已經成為公認的普遍腐敗方式。為了討好和賄賂掌握招商權的官員,開發商使盡“渾身解數”,想方設法滿足和迎合官員的各種需求和嗜好。開發商用於行賄的東西不僅包括金錢、名車、名表、別墅等有形物質,還有各種名目的“出國行”“旅遊觀光”“變向賭博”和“色情服務”等。正是在開發商為其提供的“糖衣炮彈”的狂轟濫炸下,有些官員開始利令智昏、腐敗墮落。他們醉心於聲色犬馬,逐漸把“養情人”當成一種標榜其特權和能力的時尚。他們的一舉一動對整個社會又起到強烈的道德示範作用,使整個社會道德標準發生滑坡,道德風尚淪喪。另外,由於接受了開發商的賄賂,腐敗官員在對民生工程進行驗收時,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玩忽職守,將“豆腐渣”工程貼上“合格”的標簽,甚至鼓吹為“優良”工程,直至它們瞬間開裂或垮塌。眾多安全生產事故、醫療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幾乎都與腐敗官員的腐敗墮落和由此導致的瀆職、失職緊密相關。眾多事故的發生奪去了眾多無辜的生命,是官員缺乏最起碼的良知所釀成的惡果。道德與良知就這樣被腐敗官員的私欲所吞噬,為這些本該成為中華民族脊梁的人們所摒棄,還何談中華民族之精神?

相對於經濟等物質條件的快速恢複發展而言,傳統精神的恢複、重建和傳承是一個更為艱難和漫長的過程。因為它是一個從民族精神自覺到民族精神自信,最後到民族精神挺立和弘揚的社會學習和潛移默化的連續過程。僅就傳統文化中尋找精神內涵來講,它不僅需要幾代人尤其是幾代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經典文獻及其精神內涵進行潛心研究和解讀,還需要將解讀出來的文化精神內涵進行廣泛傳播,而更關鍵的是,傳統文化精神的內涵還要真正注入到每個民族成員的心靈,並在人們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加以切實體現。“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國家的實力,取決於國人的文化自覺。”[1]作家馮驥才說:“文化的自覺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文化和文明於人類的意義必不可少。反過來講,如果人類一旦失去文化的自覺,就會陷入迷茫、雜亂無序、良莠不分、失去自我,甚至重返愚蠻。”也隻有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才可能談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

專欄9-2 中華民族如何實現“文化自覺”

文化人首先要實現自覺。文化人要積極做社會發展的啟蒙者,文化人隻有不怕擺脫短期個人利益的約束,才能為文化人和社會贏得整體的長遠利益。權力行使者文化自覺是關鍵。文化自覺,一方麵需要文化的呼籲;另一方麵也需要社會各方麵切實行動起來,這裏權力精英就是轉變的關鍵。要積極吸收西方先進文化。文化自覺,目的是要實現文化自強。而文化的封閉,必然導致文化的落後。所以,中國發展,應當積極借鑒國外一切先進文化成果,為我所用。在文化觀上,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應當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資料來源:根據《北京日報》對宋圭武教授的采訪觀點整理.

9.1.3 汲取傳統精華,反對不良文化

盡管重拾傳統民族精神過程艱難而漫長,但我們卻不能因此而摒棄它,因為它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源泉,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一個民族的發展動力和希望所在。一個民族隻有記住曆史,記住自己的傳統文化信仰,堅守自己民族的精神,才能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積極的心態、更加堅定的意誌、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高遠的智慧投身於現在追求幸福民生夢的實踐中,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民生中國夢的實現需要構築中國精神,而構築中國精神需要尋根於傳統的中華民族精神。當然傳統的民族精神有其精華,也有糟粕,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秉承“民為貴,君為輕”的重民精神。民生夢,是中國人民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這就意味著它不是政府官員追求權力以及權力背後所帶來的名譽與私利等某個官員個人或整個官僚集團的夢。這就要求,中國政府及其官員成為中國人民追求民生夢的引領者、開拓者和服務者。政府要帶頭克服官本位文化、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遏製和取締腐敗文化;要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凝聚群眾力量和智慧;要與人民建立魚水深情,共同追求民生夢,共享民生發展的喜悅和成果。

堅持“天人合一”的和諧精神。在民生夢的實現中,不僅要追求人際關係間的和諧,包括減少和避免官民衝突、民間衝突,促進鄰裏和社區關係等;還要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保持和創造美麗怡人的自然環境。

堅持“自在逍遙”的自由精神。政府要盡量減少對市場和民間社會的強製幹預,為個人發展創造寬鬆自由的廣闊空間,激發社會生機和活力,形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社會氛圍。

堅持“不患貧,而患不均”的平等精神。破除官員特權,破除富人特權,建立合理公平的規則,規則麵前人人平等,機會麵前人人平等,最大限度地縮小貧富差距,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

弘揚民主與法治精神。要在民生建設中,有序擴大人民參與,使人民參與民生目標和藍圖的規劃、參與製定民生發展政策、開拓各種渠道讓人民監督民生政策的執行過程、向人民公開各項民生政策的財政預算和結果、賦予人民問責官員的權力。要弘揚法治精神,將民生發展納入法治化的軌道。政府官員要依法辦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破除選人用人上的裙帶關係,通過公開製度、回避製度、問責製度等法律製度建設防止官員辦事“講關係”“講人情”。

構築中國精神不僅要明確和弘揚其精神內核,還要積極遏製與民族傳統精神相悖的文化侵蝕。

遏製腐敗文化。當今,腐敗不僅成為一種不斷蔓延的行為模式,而且幾乎成為一種人們認同的所謂“文化”。這種文化以一種“潛規則”的形式不斷向越來越多的人滲透,成為升官發財和成功的“法寶”,它們為社會中眾多精明的人們所“心照不宣”甚至倍加“推崇”。曾幾何時,腐敗窩案或連環案成為高發的腐敗模式。眾多人集體犯案往往是整個集團成員對於腐敗文化的認同所致。你腐敗,他腐敗,我也腐敗,大家都腐敗,“天下烏鴉一般黑”,看你怎麽治理?在這種“多數壓倒少數”的心理下,很多人對腐敗變得越來越麻木,變得見怪不怪。那些通過找關係行賄賂而包到工程項目的商人成為人們豔羨的對象,被讚為“有手腕”“有能力”“有眼光”;那些因受賄或行賄而暴富起來或“平步青雲”的官員,則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被讚為能夠“翻雲覆雨”,在官場“遊刃有餘”;反而是那些立場堅定,為官清廉的幹部成為大家眼中的“傻子”“假正經”和“特例”,受人冷落和打壓。如果腐敗得不到有效遏製,那些因腐而升、因腐而富的官員得不到應有的製裁;那些廉潔正直的官員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那些因腐而得到項目的商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那麽由腐敗而滋生的“潛規則”就會在少數腐敗官員的示範作用下,在人們的從眾心理、仿效心理和投機心理的驅動下,逐漸向整個社會進行滲透,從而形成腐敗文化。腐敗文化的蔓延比腐敗現象本身危害更大,所造成的後果更惡劣。因為它不僅危害一個民族所創造的物質財富,還會危害甚至瓦解一個民族的精神,使這個民族意誌消沉、道德墮落,處於精神萎靡狀態。

抵製低俗文化。低俗文化追求的是對人們的物質欲望和肉欲的滿足,它隻停留在對人們的觸覺、味覺、嗅覺、聽覺的淺層次的享受上。例如,在民生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有些地方官員為了求新求異,求高求奇,不管事實上是否需要,是否科學合理,爭相建立各種奇“樓”、奇“橋”和“大”廣場等。北京有“大褲衩”,蘇州有“秋褲樓”,上海有“靴子樓”,真是“山外青山樓外樓,一樓更比一樓牛”。民生建設領域裏的低俗化,不僅浪費了大量財政資金,而且助長了人們的虛榮和攀比心理,這些心理搶占了人們心中本該高雅的世界。低俗文化的滋長,還使得大量的民族建築、曆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址遭到破壞,其對中華民族的藝術和文化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反對低俗文化並不等於反對“草根文化”。草根文化並不代表低俗,它是接近現實生活和接地氣的文化,這樣的文化應該大力提倡和發揚,因為隻有接地氣的文化才有著最樸素的精神,才是最切實的精神。

反對拜金主義。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席卷人們生活的時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它可以買到所有的商品和服務,可以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在“金錢萬能”和自古“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論調下,很多人將追求金錢作為唯一的生活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作為自己一切行為的指南。這種拜金主義極大地削弱了人們的道德追求,使得民生領域的發展出現畸形。例如,在醫療領域,有些醫院和醫生為了追求“金錢”收益,而拒絕收治無力承擔醫藥費的患者;有的醫生為了收取高額藥品“回扣”,不惜采購假冒偽劣藥品,從而給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帶來威脅。在教育領域,大、中、小學的招生指標甚至被有關領導貨幣化為幾萬至幾百萬元一個,被私下買賣;另外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或其他領域,拜金主義也是眾多官員腐敗的重要誘因。總之拜金主義的存在和蔓延成為中國人民追求美好民生夢的一大重要精神阻礙,必須加以強力抵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