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全與無限》(1971)(節選)
《他人的人道主義》(1972)(節選)
《大全與無限》(1971)(節選)
結論:外在性與倫理
(一)從相同到同一
本書所描述的並非是一種關於社會關係的心理學,這種心理學是某些基本範疇進行永恒遊戲的場所,它以一種決定性的方式反映在形式邏輯內。社會關係,無限的觀念,某一內容以超出容納者能力的方式而內在於容納者,這一切在本書中被視為是存在的邏輯動力。概念在達到它的具體時所顯現出來的特殊性並不是由於某種終極的特殊差異加了進來,而是出於質料。如此地在最後的類中獲得的具體性是無法被辨別的。與這種類同的具體性不同,黑格爾的辯證法完全將具體還原為概念,那是因為,用手指指出這裏和當下的事實必須參照著情勢(situation),必須外在地受到手指運動的規定。然而,個體的身份在本質上既不是與它自身相同,也不是由指示它的手指外在地規定,而是成為同一——成為自我,內在地成為自身。從相同到同一有著某種邏輯過渡;獨特性從邏輯領域內湧現,這合乎情理,因為此邏輯領域展示給觀看,並在大全內通過這邏輯領域返回我的內心性,我們可以這樣說,它是以從凸返回凹的方式而被組織起來的。對這一內心性的分析貫穿了這本描述此一返回之條件的書。觀看的形式邏輯總是荒唐地表現了無限的觀念,它用神學或心理學的語言來解釋此觀念(為奇跡或幻想),於是,像無限觀念這樣的一些關係在內心性的邏輯——在一種微—邏輯的種類中重新獲得它的位置,而在內心性的邏輯內,邏輯在類同之外繼續它的生機。社會關係不僅僅給我們提供一種高級的用種和屬的邏輯來分析的經驗質料。社會關係是關係的原始開展,它們不再將自身交給吞沒對象的觀看,而是在麵對麵(face à face)中從我到他人地獲得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