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是那些大齡女青年的一個新稱號,她們被稱作“單身派”,也可以稱為“3S女人”:Single(單身)、Seventies(大多數生於20世紀70年代)、Stuck(被卡住了)——單身,這些人一般具有高學曆和高收入,條件優越。比她們年紀大的女人,孩子都上小學了,比她們年紀小的也在挑三揀四之後喜氣洋洋地嫁人了;比她們聰明的沒她們漂亮,比她們漂亮的沒她們聰明——可偏偏被剩下的就是她們。有人說,“剩女”是被男人製造出來的。因為她們獨立,有工作,有房子,有車子,普通的男人不敢往旁邊站;至於優秀的男人,他們更不急,他們改追事業追名牌,泡健身房泡咖啡館,就是不泡妞。
剩女有穩定的收入,體麵的工作,生活環境舒適幽雅,卻在愛情上遲遲停留不下來。她們有充實的幹勁追求高層次的生活質量,遠大的理想,和出類拔萃的另一半。但出類拔萃的男人大多是不會在她們背後默默付出的。要做好她們背後的男人,壓力太大。這些女人,遲遲徘徊在婚姻的殿堂外。隨著年齡增長,也就在社會上剩了下來,所以成為了剩女。
為什麽會剩下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總認為自己很優秀,擇偶眼光過高,對男方的長相、才華、學曆、人品、經濟、地域等各方麵都很挑剔,結果使擇偶範圍變狹窄。
(2)女權主義意識甚強,相處中,男方一旦有與自己觀念不同的地方,她們便立即產生反感情緒。
(3)習慣使她們隻重視自己的感受,越來越個性化,越來越自我。比如,很多“剩女”有潔癖,一旦對方在衛生習慣等方麵有她看不順眼的地方,她便無法忍受。
(4)猴子掰包穀,錯過了最佳擇偶時期。在當“剩女”之前,她們常常是眾多男子追求的對象,可她總是覺得還會有更好的在等著她,最後就被剩下了。
(5)很多人可能會因為被一次刻骨銘心的戀愛所傷,從此固執地認為,此生不會再有真正的愛了。於是,便有一種自殘的心理。
(6)事業上要追求成功,不僅僅她自己這樣認為,就連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也如此鼓勵她。加上情感上的傷害和空虛,導致她躲在自己的事業中,以此為寄托。
女權主義思想、自視過高、心靈的傷害等使幾乎所有的剩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她們生怕找不到比周圍女性朋友的丈夫更優秀的男人,遭人笑話。
在如今這個社會風潮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剩男剩女行列。中國單身現象被一些媒體稱為“危機”。但有一點指向不明,究竟是誰的危機?單身者自己?老爸老媽?綱常倫理?
單身的增加,有很多並不是被迫的,而是自願的,至少是自作自受的。單身生活對於這些人自己來說,不是什麽"危",而是“機",是更多機會和機遇。因為單身,有更多的選擇和更自由的生活,正因為不願意失去這些,才堅持這種生活方式,拒絕為結婚而結婚。
至於那些想結婚卻又找不到合適對象的“單身”們,也很難說是完全“被迫”。事實上,擇偶標準從來都是相對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準備接受一個不完美的選擇。世上怎麽可能有“完美”的事呢?那些高素質的未婚男女,絕對具有足夠的智商和理性來理解這個道理,但大家還是不願意接受現實,不願意將就湊合,寧缺毋濫,這種堅持本身,一方麵是結婚的願望並不真的那麽強烈,另一方麵也在於自己有這個獨立的基礎和本錢,有條件才能如此“任性”。在這個意義上,還是那句老話:藝高人膽大。至於那些真的為各種客觀條件所限,找不到結婚對象的人,確實存在,但這種情況任何時候都有,也不是今天的特殊現象。
另外,剩女還有一個隱藏更深的心理學成因,那就是潛意識裏的缺失感,這可能來自生命以往成長經曆中的痛苦與挫折,卻沒有轉化為信念與力量,想追求卓越,進而從外部不斷地索取從金錢、名譽、地位到身心的完全平等與自由,本質上就是:聰明才智用於個人的私利,隻想索取,不想付出與承擔責任,隻是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而不再是一個女人,因而越是優秀越是被外在社會所拒絕(包括別人拒絕與決絕別人)。
就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剩女”被煉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