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既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也有在利益麵前朋友靠邊站的人,對於前一種人,我們應該傾心與他交往,對於後一種人,我們要嚴加提防,防止這種人把你當作往上爬的人梯,這種人與人結交都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他一見到你身上有他想要得到的利益,就會與你套近乎,然後慢慢成為你的知心朋友,可他一旦從你身上獲得了他的利益,他就會毫不猶豫地把你一腳踢開,甚至會讓你成為其利益的犧牲品。
東晉大將王敦因謀反被殺,他的侄子王應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應的父親王含想去投奔荊州刺史王舒。王含問王應:“大將軍以前和王彬關係怎麽樣,而你卻想去歸附他?”王應說:“這正是應當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強盛時,能夠提出不同意見,這不是常人能夠做到的。到了看見人家有難時,就一定會產生憐憫之情。荊州刺史王舒是個安分守己的人,從來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沒用。”王含不聽從他的意見,於是兩人就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長江。
當初王彬聽說王應要來,已秘密地準備了船隻接應他們;他們最終沒能來,王彬深深引為憾事。
藺相如曾是趙國宦官繆賢的一名舍人,繆賢曾因犯法獲罪,打算逃往燕國躲避。藺相如問他:“您為什麽選擇燕國呢?”繆賢說:“我曾跟隨大王在邊境與燕王相會,燕王曾握著我的手,表示願意和我結為朋友。所以我想燕王一定會接納我的。”藺相如勸阻說:“我看未必啊!趙國比燕國強大,您當時又是趙王的紅人,所以燕王才願意和您結交。如今您在趙國獲罪,逃往燕國是為了躲避處罰。燕國懼怕趙國,勢必不敢收留,他甚至會把您抓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向趙王負荊請罪,也許有幸獲免。”繆賢覺得有理,就照藺相如所說的辦,向趙王請罪,果然得到了趙王的赦免。
繆賢以為燕王是真的想和自己交朋友,他顯然沒有考慮自己背後的一些隱性因素,比如自己當時的地位、對燕王的利用價值,等等。可是現在他成了趙國的罪人,地位已經變了,交朋友的價值也就失去了,他貿然到燕國去,當然很危險了,藺相如看問題可真是一針見血啊!
實際上,一個人是不是值得相交成為朋友,不可以等到大事當前再去判斷,而應在平常的小事中就注意觀察,這樣可以防止臨時抱佛腳。利益是一塊試金石,山盟海誓不可信,利益麵前見分曉。自私的人私心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交友時碰到這樣的人,千萬別被他的花言巧語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