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之所以能夠成功,與其與眾不同的思維方法存在著莫大關係。他們在確立人生目標以後,一定會隨時判斷自己的目標是否存在偏差,隨時確認實現目標所需的時間、財力、人力,等等。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選擇唯有通過驗證才能預測出目標的現實性。一旦發現自己的目標背離了現實,他們就會迅速加以修正。
事實上,很多人的失敗就在於此:他們雖然滿懷壯誌、堅韌不移,但由於不懂得隨“機”應變,往往會因為無法適應事態的變化,最終與成功失之交臂。
毫無疑問,堅持目標無可厚非,但絕不能太過拘泥、不知變通,倘若我們確實感到自己的目標幻想多過於現實,那麽不妨嚐試換一種方式。
古代迦太基著名軍事統帥漢尼拔向有“戰神”之稱,他在與羅馬爭奪地中海的戰爭中,就是憑著數次的隨“機”應變,劍走偏鋒,將人數高出自己數倍的羅馬軍隊打得落花流水的。
那是公元前218年,羅馬向迦太基宣戰。漢尼拔膽略驚人,他準備率軍進攻意大利,在敵人腹地作戰。他認為,由海路進攻意大利過於冒險,所以選擇了越過阿爾卑斯山脈。
同年4月,漢尼拔經過細心準備,率軍從新迦太基城出發,沿途越過比利牛斯山,順著高盧南岸向前推進。9月下旬,他們終於衝破重重險阻,走出深山,到達波河上遊地區。
迦太基人突然出現在意大利北部,宛如神兵天降,羅馬人做夢也沒想到迦太基人會如此神速,出現在自家門口,他們頓時亂了陣腳,不知如何應對才好。
漢尼拔領兵擊退了西庇阿,兵不卸甲、馬不停蹄,迅速繞過羅馬的防禦屏障,出其不意地抵達羅馬城附近。直搗黃龍。
羅馬人當然不想就此敗北,他們臨陣換將,推選主戰派代表人物發羅為執政官,率軍抵抗漢尼拔大軍。公元前216年夏,在坎尼地區,發羅與漢尼拔展開了驚天動地的大決戰。
開戰之初,羅馬主帥眼見漢尼拔大軍中央方陣力量薄弱,便決定調整兵力部署。加強自己中央部隊力量,意圖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擊潰漢尼拔的中央方陣。
發羅自以為棋高一著,誰知正中漢尼拔下懷。當羅馬軍中央主力發起猛攻後,迦太基軍中央步兵便開始緩慢收縮,兩翼精兵則向羅馬軍側翼包抄過去。發羅目睹此狀,尚以為是敵軍在準備撤退,不由得暗中得意。
恰在此時,500名迦太基死士佯裝潰敗,投向羅馬陣營。發羅命人收繳“降兵”的武器,將其暫時安置在己方的陣後。發羅心想:漢尼拔又退又降,是決戰的時候了。於是他一聲令下,預備隊全部參戰,向漢尼拔發起了總攻。
漢尼拔一直縱覽全局,此時見時機已成熟,便命令兩翼騎兵猛攻。精銳部隊左翼騎兵迅速擊潰羅馬軍右翼,並迂回到羅馬軍左翼的側後部位。
羅馬軍僅存的一路騎兵腹背受敵,頃刻間土崩瓦解。隨即,迦太基騎兵配合步兵圍殲羅馬步兵。這時突然間東風大作,漢尼拔預先背風埋伏的士兵和假降的500死士又一起湧出,羅馬步兵迎風而戰,眼淚橫流,隻得任人宰割……
此一役被載入世界軍事史冊,堪稱經典,而“漢尼拔”也因此一直與“戰神”並肩齊驅。
漢尼拔以“用兵如神”著稱於世,名垂千古。他“神”的地方就在於能夠隨“機”應變,不按章出牌,料事如神,出奇製勝。人生同樣如此,與競爭對手博弈,必須不斷變換套路,博弈高手絕不會被對手牽著鼻子走。
人生與戰場一樣,其環境與態勢都瞬息萬變。它時而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秋月映湖;時而山雨欲來風滿樓,黑雲壓城城欲摧;時而電閃雷鳴、疾風驟雨、天昏地暗。久經沙場或曆經起落的人會對此習以為常,他們深信變化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隻有無窮的變化,才會有無窮的機緣、無窮的魅力,才會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
然而變化之中有機緣,隻說明了機會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變化之中發現機緣、把握機緣。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何謂時務?不難解釋,時務就是指世事的發展變化態勢。識時務,就是指根據這種發展變化態勢去尋找、把握機緣,決定自己何去何從。
任何世事的構成或運動變化都是由係統內外部條件和多種因素決定的。當某些條件和因素達到一定的排列組合和結構狀態時,隻要從係統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質,整個世事就會發生結構上的重大變化,而身處局內之人可能就會因此而被卷入這一變化之中。即將發生變化的這一轉折點可以稱為“事機”。世事的事機對應著的時間數軸上的某一點,被稱為“時機”。事機和時機統歸於“時務”的涵蓋之下。時務在事機和時機之上更具有待選擇、決策和行動的意味。抓住時機和事機,選擇、決策的行動,能產生更高的工作效率,不僅時效高、效能大、運動的勢能強,而且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性也最大。任何世事在其發展過程中都存在時機和事機,尤其對人生選擇、經營決策、計劃實施等至關重要。能夠較準確地識別時機和事機的到來,並據此作出人生抉擇,即為識時務的俊傑。
其實隻要你毅力夠強,並能隨機調整目標,實現目標就不會再困難。須知,幾乎每一位成功者都懂得審時度勢,隨時確認自己的目標是否存在偏差,並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他們會掌握機遇走向,讓自己不斷地接近成功。選擇→調整→成功,相信在這一過程中,你一定也能夠得到更多快樂,體會到人生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