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發展與高度集權

機械和電子出現以後,人類交通運輸和通訊的能力躍升了一個巨大的台階,我們看到的是企業領導人控製的力度和廣度得到了巨大加強。

集權和分權是兩個同時存在的趨勢,此消彼長。公司的權力我們不妨具體化為資源的調配和使用,包括人、財、物;過程的控製評價標準的確立,以及結果的評價和利益的分配三個方麵。現代公司管理強調授權,組織扁平化,這是由國際商業機會增加,超大型跨國企業的出現,以及競爭加劇造成的。當然人員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政治民主化的影響、通訊與交通手段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我認為分權隻是外表,集權是趨勢,這種趨勢我們能夠從曆史和現狀中都觀察得到,而造成集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性和通訊手段的高速發展,通信手段中又以手機為最。

在通訊落後的古代,分權大概是唯一的選擇。馬謖失街亭的時候,王平的告狀信送到了,仗也打敗了,聰明的孔明想指揮都沒辦法指揮。如果孔明先生有手機,估計曆史會改寫。飛鴿傳書、驛站快馬,都是古代人們為了解決這類問題所想出的辦法,但是畢竟是人力畜力、血肉之軀,需要的時間總是太長。但這並不意味著領導人願意分權,隻是因為無法實現而已。正確的集權所產生的高效、次序、嚴謹,其吸引力對企業而言大得讓個人無法抗拒。

機械和電子出現以後,人類交通運輸和通訊的能力躍升了一個巨大的台階,我們看到的是企業領導人控製的力度和廣度得到了巨大加強。上個世紀初,英國富豪羅斯才爾德就是利用越海電報,及時了解紐約交易所行情,利用與倫敦的時間差而大賺特賺。到了今天,作為下屬,不論你在哪裏,也不管是何時,移動電話都能找到你,給你最新的指示;即使遙遠的邊地,飛機可以隨時飛過,既可以帶來導彈,還能帶來麵包。企業裏充分授權後麵總還跟著一個隨時匯報,上司隨時可以中止你正在做的事情,這種授權難道不是隻有名義上的意義?有人甚至抱怨授權是一個陷阱,授的隻是責任,沒做好就是執行力出了問題!

中央機構的管理越來越精細,一線工作人員的自主決定權也就越來越小,但並不妨礙個人積極性和組織效率的提高。這看上去有些矛盾,但是當我們深入仔細研究後,就很好理解了。中央機構領導人的控製力來自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的積累。知識讓我們更加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標準化分工與程序讓這個紛繁的世界變得有條理。有人或許會說一線人員十分清楚在何種狀態下應該做什麽事,網絡通訊提高了溝通的及時性,遇到特別的問題也可以獲得及時的指導幫助,一線可以非常迅速地正確處理,這是效率,是組織超越個人的因素,朝規範和現代化的道路在前進。我認為這是一種虛幻權力的體現,一線人員在自信地根據規則處理問題,這和隨心所欲的方式不一樣,實際的權力來自於組織和知識,而不來自於個人。越來越多的人根據手冊來工作,製定手冊、解釋手冊的人才具有最大的權力,不論是資源調配、過程控製,還是利益分配。

想要擺脫控製,可以!你可以采用扔掉手機、砸爛電腦、撕爛手冊的辦法獲得短時間的清靜,從而獲得完全獨自處理事情的環境。在沒有手機信號的地方旅行,那種心理的寧靜和自由的感覺,相信不止我一個人有過。隻是這樣做的後果不妙。

如果環境確實不允許則另當別論。比如你在柬埔寨,上網要每月數千美元,不看電子郵件的理由就比較充分了。環境完全陌生,手冊毫無用處,你就獲得了重做一本工作手冊的權力;如果你在非洲叢林,衛星電話貴且不說,電話可能會招來野獸的襲擊,危及生命,那麽你把電話關掉沒有人會怪你,你就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吧。實際上真正的授權必須加上一個不幹涉,哪怕是類似於查賬這類的隱性幹涉。不幹涉意味著不用時時事事匯報,意味著被授權人對過程和結果負全責。這個時候,結果會最終決定一切,任何辯解都蒼白無力。

集權是人性的體現,集權的程度會是領導個人和組織能容忍的最高限度;實際也是事務發展和領導進步的必然要求,我觀察到的中國成功企業集權的程度都很高,企業強人大多如此。中國曆史基本是一個越來越集權的過程,而支持這種集權的根本因素是通訊與交通的發展,集權的程度是和通訊交通的程度相適應的。說到這裏有必要增加一點說明,我們談的是商業管理的問題,因為求方便的緣故,使用一些和政治、軍事相關的例子,絕對不是說這裏的結論能在政治中成立,或者這些說法能代表某人的政治觀點。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屬於一個個人或團體的機構。迅速反應、效率、次序等的價值對它而言是競爭的基本,而集中全力能最好保證這些。董事會和經理團隊的結構,就是為了最好地發展這些特別價值,董事會可以舉手表決,但是管理的決策權隻能領導執行,隻能是集權,這與軍隊的主官製度有相似之處。沒有核心人物或組織的企業,無法形成統一的步調,就是一支無法形成戰鬥力的部隊。

事業部的構架變為大客戶構架,銷售代理變為直銷,層級架構變為矩陣、網絡架構,實際都加強了總部的力量。以上市企業公告規範為代表的現代企業報告體係,要求更多更細致的信息數據,甚至是許多即時信息,這實際上削弱了下層的部分權力。我們都能感覺到會議更多,文件更多,報表更多,這也是集權的一種表現。質量運動、ISO管理標準、外包等等全新的管理觀念與實踐,在標準化員工行為的同時,也加大了中央總部的話語權。

所以說企業的發展就是一個集權加大的過程。資信交通發達的結果是更加龐大的國際化企業,是更加標準化的工作流程,是更加集權的企業結構。而這種企業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正在加大,看看我們身邊的WALMART、微軟、中石化就不難理解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