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特質的養成
領導特質的培養和擁有絕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明了自己的弱點,做好實施的計劃,持之以恒,長期實踐才是不二法門。
領導是一類特別的人,他們必須擁有普通人不具備的特質,這一點不會有人否認。所謂特質指的是與眾不同的個性、思維與行為習慣。那麽這些特質又應該如何獲得呢?我以為除了天生性情之外,其它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與學習來獲得的,領導是無法教的,但是卻是可以學習的,尤其是領導在實踐中學習。當然,特質並不意味所有的領導都是一樣的,不一樣的人格、不一樣的環境是多樣表象的基礎。這裏羅列一些依我的經驗覺得十分重要的特質及培養獲得特質的方法。
第一,領導人的道德水平是至關重要的一項特質,誠實守信、正直公正,如同“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愛惜自己的道德名望”,要敢於正麵和不道德的行為作鬥爭,對有不道德行為的員工采取果斷措施。對不道德行為的軟弱,就是對道德的褻瀆。不僅對員工嚴格要求,對自己、家人、親戚、近友更應嚴格要求。一個成功的領導,道德是他立足的基礎。這個基礎一旦坍塌,任何特質都沒了意義。
子路向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說:“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論語·子路》)意思是說從事政治的人對於所說的話必須合於禮法原則,能夠實行,不能隨隨便便。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說,不管對誰,如果說了,就努力做到。說了又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做到,一定要有替代的行為,一定要得到當事人的理解。虛的口號或標語不要常常掛在牆上或吊在嘴邊,而是要付諸行動。一旦發現企業有“欺騙客戶”、“虛假許諾”等行為,應該立即采取措施,不僅如此,還應該將這件事情集體通報,提高員工誠信意識。例如,海爾集團創業初期,張瑞敏就將幾十台有質量缺陷的冰箱當眾砸毀。林肯說:“你可以在一時蒙騙所有人,也可以在長時間蒙騙一些人,但不可能在長時間蒙騙所有的人。”
男女關係涉及到對配偶的忠貞;環保等涉及社會責任;信息泄露涉及組織忠誠;小團體可能會直接導致利益衝突,慈善表現內心的仁慈,等等,道德能極大地增強領導人的人格魅力和可信度,極大增強其影響力,而不道德的行為經常並不違反法規,但是對領導人各方麵的損害之深,無論怎麽強調都不為過。
李光耀資政早年曾經說過:“如果倫理和道德價值觀的水準低落,新加坡就會日漸走下坡。因此,我們是否維持穩定和保持我們的優勢,問題不在經濟發展方麵,而是在於社會的道德結構。”領導人的道德水準,對整個團隊的道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是整個的團隊的標杆和水位線。
有一種割裂的現象在許多中國企業家身上可以看見,他們對自己的道德嚴格要求,吃穿住用極度克製,對人仁慈守信,積極正直,但是其企業行為卻是卑劣不堪。它蔑視所有的行為規範,行賄中傷,欺詐壟斷,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完全蔑視消費者的智商,對公眾輿論和社會道德不加理睬。他們對競爭者冷酷無情,缺乏職業道德,漠視遊戲規則,相信“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格言,為達到組織目標不惜采用任何卑劣的手段。要知道這種行為的結果隻能是企業被整個行業拋棄。組織行為的道德水平比領導個人的道德水平更重要。
第二,領導人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與廣博的智慧,比如對行業、市場、產品的了解,對戰略、計劃、激勵、人性的深入研究,判斷等等。“理性和判斷力是作為一個領導者的基本素質(泰西塔斯)”。獲得這些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學習,二是讓有這些知識和智慧的人為你工作。學習可以是係統的,如學校課堂的學習,比如MBA、EMBA、短期培訓,也可以是工作中、生活中的積累與學習,從別人的成功與失敗中學習。從讀書的角度上說,曆史、傳記、管理思想書籍是極有用的知識智慧來源。曾國藩也認為,人的性情是極難改變的,讀書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知識和智慧的含義並非一致,互聯網擁有幾乎所有的知識,它隻是表示知道一些事實,如果知識不成為人大腦中活生生的處理事情的方法和原則,它們隻是一堆沒有意義的文字和符號。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對領導人而言不是美德,而是必須做到,現代社會,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如果停止學習,就會遭到社會和環境的淘汰。因此,領導不僅要時刻學習新知識,並將知識轉化為智慧,靈活運用,使之為團隊的管理和發展服務。麵對廣闊的知識海洋,我們也不太可能擁有全部所需的知識和智慧,尤其是對專業知識而言,如財務、會計、電腦、工程等。當我們不具備,或無法具備較高水準的知識與智慧的時候,我們就要求諸他人。在團隊中有意識地增添相應的人員,可以讓團隊獲得多樣的共同知識與智慧,極大地提高解決問題的成功率。
第三,領導人需得有勇氣、魄力和公正。“幸運習慣照顧勇敢的人”(達爾文語)。懦弱的領導人常常借民主與協商的名義拖遝,借公平的名義犧牲效率,借細節和零碎的行動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怯弱和慌亂。有效的領導人必定是有魄力、果敢、頑強、有膽識、自信。因此,在日常言談中,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辭句,將已經決定的事輕易地推翻;在眾人爭執不休時,要有主見;遇有別有用心的攻擊、誣陷、不公正、不仁義的事情,必須敢於澄清和反駁,不要一味地沉默。
公正正直能帶給人勇氣,這是一種光明正大、無欲則剛的狀態。俗話說吃了人家的嘴軟,拿了人家的手短,十分形象。如果領導人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夾帶了一些私活的話,理也不會直,氣也不會壯。有油水的地方也很滑,很容易摔倒,而且倒下去了,還不容易站起來。
從某種方麵來說,冷靜和自信也是來自於勇氣,領導人遇事應該胸有成竹,冷靜、坦然、鎮定地麵對困難和危機。麵對問題要思考之後再做決斷,直覺隻能是解決問題方法的一種思路,不應該完全依照直覺立即行動。先冷靜地思考問題,當然征求一下他人的意見也是可以的,但絕不能為他人所左右,在征詢別人的意見以前,自己要先作思考,但不要先講。這就要求領導人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憂慮,不要逢人訴說你的困難與遭遇,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你的不滿。
沉穩的性格多半是由思考造就的,喜歡思考的人一般比較沉穩。語言比思想還快的人,即便沒有失言,也不會受到敬重,因為人們認為來得快、來得多的東西價值低。假想可能出現的問題、危機,事先計劃好行動的步調,預先準備好所需的資源,甚至進行預演,這些可以讓領導人擁有驚人的自信和從容。
勇氣的另一個表現是負責任,勇於擔當,不推諉自己的過失,甚至擔當下屬的錯誤。事情或項目結案後,先審查“過錯”,再列述“功勞”。認錯從上級開始,在檢討任何過失的時候,先從自己或自己人反省;表功從下級啟動,從相對關係疏遠的人開始。對於失敗,要冷靜公正地總結經驗,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並做相應調整,把壞事變成好事,繼續朝目標前進。
如果道德、智慧和勇氣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需的特質的話,熱情、親切和大度就是領導人所獨特的了,這是因為熱情、有趣的狀態是激勵團隊成員的前提,親切使雙方溝通的屏障**然無存,從而獲得充分的情報與反饋。而大度意味著寬容、忍耐、謙和、慷慨和分享,這是領導人獲得愛戴的基礎。要做到這一點,了解自我,進而克服性格上的可能缺陷是必須的。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尤其是兒童少年時期,個性形成都會經由許多的固定模式的強化。比如嚴厲的父母會使得孩子長成後變得挑剔、冷漠、自我保護意識強於正常的孩子;過於自由放縱的父母會使得孩子變得沒有責任心,過於自我等等。消除心理障礙的辦法是多參加集體的體育運動,在遊戲中放鬆、消解溝通的障礙。在我的經驗中,聚餐、遠足、參加專題俱樂部也是好辦法。聚餐中常常飲酒,飲酒能十分容易地開發出人們的熱情,而且食物的分享也是愉快的體驗,其間的情感交融是其它場合所不具有的。即便偶爾喝多了也沒什麽,還會成為下次見麵重新獲得信任與友情的好話題,當然天天喝多就不好了。每一個領導人都可以尋找最合適的表達自己熱情的方式,比如握手擁抱、幽默笑話、關心員工配偶家庭,但是從心底裏的喜愛和微笑是必須的基礎。
第四,領導人必須要大度。大度的領導是具有戰略眼光的,他們不會對別人的小過失、小錯誤時時牢記,斤斤計較。他們都會從長遠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成功的領導人隻有朋友,少有敵人,他們從不會刻意地把潛在的朋友和夥伴變成對手,而會主動化解敵意,把敵人變成同盟者,或至少中立化。他們淡看自己的個人得失,卻極為尊重他人的一切利益和要求。
大度還包括不和不值得鬥爭的人與事鬥爭,擠占自己寶貴的時間資源,耽誤工作不說,還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鬥爭的結果還不如不鬥爭。野狗咬了你,你不必要也要咬狗一下對不對?和野狗開戰,結果可能有三種,你成功地把野狗也咬了一口,這時你比野狗還野狗;鬥來鬥去,你又被野狗咬了,你連野狗都不如;最後就是誰也贏不了誰,雙方僵持不下,這時候你也就和野狗一樣了。所以不要和不是人的人開戰,免得陷入窘境。
第五,積極行動也是領導人所必需的特質。凡是預則立,積極主動是指預測事情的發展,做好計劃,把行動做到事情發生之前。行動也意味著不僅僅在語言和文字上,而是要實際行動,要看到真實的結果。計劃必須有後備方案,期望成功的同時還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失敗都不怕,也就隻能成功了,這些都是積極主動的例子。
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領域,快魚吃慢魚,贏者通吃成為行業的規律。許多領導人崇尚“先開槍,再瞄準”的準則,意思是不需要把事情的細節優劣考慮得十分清楚,先試探往下做,在行動中校正,迅速行動是獲得成功的必備條件。日常工作中,領導人每天做一個需要處理的事情清單,按事情的重要緊急程度排序,是一個很好的積極行動、提高行動效率,保證對事件控製的簡單辦法。找一兩件無論如何都要堅持的小事,比如睡前散步半小時,讀十頁書,或寫兩頁日記等,養成這樣的小習慣能幫助領導人形成持之以恒的個性。
運動對於領導人來說還不僅僅是一種遊戲、一種體育鍛煉,它對於緩解壓力,建立和保持健康的人格都有非常積極的作用。一個人的運動培養我們的堅毅,多個人的運動讓我們合作,對抗性的運動更是能調動我們全身,讓我們更專注、更積極、更果斷。
最後,領導人還應該有細致縝密的特質,知道完美的過程和結果,關注完整全麵的信息掌握,謹慎縝密地調查和研究,放棄偏見。毛澤東有一句十分有名的話: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觀微知著,這要求領導人對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係,分析事情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因素。對做不到位的戰略或執行問題,要發掘它們的根本症結。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細致與認真必須在工作中形成,個人的修煉是一方麵,夥伴、配偶、甚至敵人都是提醒我們忽略問題的來源。組織與程序的嚴格和傳統,有些時候會讓我們不厭其煩,但是它確實是全麵細致評價解決方案的必需。
偵探題材的影視、小說或可以訓練人關注細節的思考習慣。但是細致和縝密不能過度從而失去對大勢的把握,行業會議、專業人士的交流可以讓我們領導人擺脫無關緊要細節的糾纏,了解市場、對手和行業的變化,這樣的交流應該多多參與。
雖然,擁有了這些特質並不是就一定能成為領導,但要成為一個好領導,這些特質都是不可缺少的。領導特質的培養和擁有絕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明了自己的弱點,做好實施的計劃,持之以恒,長期實踐才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