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這樣記錄自己的孩子:

寶寶今天中午又不好好吃飯了,怎麽勸就是不肯吃飯。小家夥非常調皮,經常用他的小腳去踢凳子、門、毛娃娃之類的東西。而且帶他去鄰居家,他也是這樣,有時候我生氣了就打他,但是打完後又心疼他,哎,真是拿他沒辦法。

許多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任性固執,脾氣暴躁,或孤僻內向、膽小怕事等等。在考慮各種原因時,是否考慮過餐桌上的食物?孩子的食物不僅決定了他們的體重,還決定了他們的感覺和行為良好的程度。

愛哭鬧,任性,脾氣暴躁

對於這類孩子,父母要格外留意他們是否缺乏了富含鈣、鎂的食物。由於鈣有助於神經刺激的傳導,缺乏鈣,令孩子的神經無法鬆弛下來,造成精神緊張,脾氣暴躁。同樣,缺乏鎂會幹擾神經活動傳導,引發暴躁和緊張。

父母在膳食中可增加牛奶、豆製品、海帶、小魚幹、泥鰍、香蕉、蘋果、堅果和深色綠葉蔬菜。

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

含鉛、鋁高的食物有相當的影響。因為重金屬一旦存留體內就很難排除,最重要是影響孩子腦部的化學結構,繼而出現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這時應避免吃含水楊酸鹽類較多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橘子和杏子等。建議增加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髒、酵母、糙米和其他粗糧;含鋅豐富的食物,如:海魚、貝類,還有芝麻、牛肉、海藻、泥鰍等。

懶惰,憂鬱,膽小怕事

在我們人體內具有調節情緒功能的腦部化學物質叫做“神經傳導素”,某些神經傳導素不平衡時,會導致各種心理狀況。

孩子體內的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較低,其神經傳導素的速率或思想的敏捷度就會變低,做事就變得膽怯,缺乏自信,甚至會自閉。營養學家相信富含蛋白質的食品能提高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促進劑的產生,同時全穀食品也能提高血清素,所以多給孩子補充含豐富蛋白質的奶類、豆製品、魚類、禽類,尤其是紅肉類(牛肉、羊肉)。如果孩子貧血,也會造成懶惰,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動物肝髒和木耳、雞蛋也能調整這一狀況。要想改正孩子身上不良性格,正確選擇食物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

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孜孜以求的事情,為什麽不少家長在耗費大量精力和金錢培養孩子之後,卻發現孩子仍然表現平平?那敏捷的思路,日新月異的學習進步在哪裏?

據日本營養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的腦力發展決定於食物!就是說,決定腦功能優劣的因素雖然與遺傳、環境和智力訓練有關,但80%以上還是取決於腦營養。

有位日本營養學教授說:“我小時候曾患嚴重的神經衰弱、便秘、肩肌肉僵硬、背痛等,每天跑大醫院求治都未查到病因。這就使我從小立誌要研究這個問題。後來,我終於查明致病原因就是我偏食酸性食品。”

事實上,現在有很多人偏食酸性食品,使血清等體液酸性化,這樣的人容易感冒、皮膚脆弱、抵抗力差、易感染等。這樣的體質稱為酸性體質,其大腦就是酸性腦。酸性體質直接影響嬰幼兒腦和神經的功能,表現為易哭鬧、煩躁,記憶力和思維力差,嚴重時導致孤獨症等。大人則可以發展成神經衰弱和精神疾病。

我們在幼兒園、學校都不難見到一些莫名其妙煩躁不安的孩子,他們不但性格古怪,而且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也不好,給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教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是什麽原因讓這些孩子的性格變得如此糟糕呢?調查發現,出現類似症狀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與過量攝入甜食有關。

現在的孩子多喜歡吃甜食,加之家長的溺愛,不斷地滿足其需要,造成孩子體內攝入糖分過多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

甜食為什麽會對孩子造成性格怪異?從醫學的角度分析,假如體內糖分過多,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謝物就會明顯增高,這時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維生素B1來加速這些代謝產物的排便,而維生素B1在體內是不能自然合成的,全依賴於從食物中攝取,但嗜糖的兒童卻難以在偏食的習慣中攝取更多的含有維生素B1的食物。當體內維生素B1缺乏時,糖類代謝物丙酮酸等就會在腦中大量地蓄積,同時造成兒童性格的異常。

對於嗜糖所致的性格怪異的孩子,除了嚴格控製食物中的糖分外,還應積極誘導其多吃含有維生素的食物,富含有維生素B1的食物如花生、糙米、瘦肉等。若是維生素B1缺乏症狀明顯,可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維生素B1片或注射維生素B1,並增加體育鍛煉,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