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鄰居最近正在為孩子的事發愁呢。

最近我很發愁,因為孩子剛剛到了3歲,他就越來越不聽話,而且逆反心理強得很,我說什麽他都要對著幹。還喜歡惡作劇,有幾次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把杯子裏的水倒在**,我看到後心裏那個氣呀,知道打他不起作用,但就是忍不住還是打了。

天天吃飯都受罪,我一般給他盛好讓他自己吃,如果看電視的話,還能吃幾口,要不然就到處跑,說我不吃飯。試著餓過他,但沒效果,下次他還是這樣。快上幼兒園了,怎麽辦,難道等到學校後聽老師的話自然就好了?

這兩天有點咳嗽,我熬了生薑蘿卜水,加了紅糖很甜的,但他就是一口不喝,軟的硬的都不行,現在和他說什麽,好像他都不在乎,也嚇不到他。

我該怎麽跟他溝通啊?

孩子到了3歲這個年齡,智力和心理上都有很大提高,家長們要經常跟孩子溝通,促進孩子各方麵的健康成長,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多跟孩子溝通,才能使孩子建立更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跟孩子溝通,也要講究方法。作為家長,如果想要跟一個3歲的孩子進行很好的溝通,就要放下父母的架子,像一個孩子一樣跟孩子溝通,因為他們的心理隻處在3歲的年齡段,用成人的溝通方式,他們理解不了。做孩子的朋友,像朋友一樣跟孩子溝通,孩子才會理解你說的是什麽。

相比來說,中國的家長沒有西方國家的家長會跟孩子溝通,這是中國傳統的思想造成的,中國的父母都比較含蓄,喜歡把自己的愛埋在心裏,反而把不滿經常發泄到孩子身上,而且很少跟孩子溝通,跟孩子之間很容易產生代溝,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大,代溝就越深。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獨斷的。作為家長,應該放下家長的架子,努力和孩子成為朋友,隻有做到這點,才能使孩子敞開“心”來與你溝通。

一位家長在跟孩子溝通上深有體會,他講述了一下自己的經曆:

下班後我回到家,發現家裏被兒子弄得亂七八糟的樣子:水彩筆丟了一沙發,書也亂放著,於是我就對他說:“寶貝,把你的筆收起來!”然後我去洗手,他在沙發那兒等我洗好出來他還是在玩,沒有整理水彩筆。

兒子才3歲,我沒有生氣,後來我換了個說法試試,我說:“寶貝,來讓你的水彩筆回家吧,讓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在一起好不好,這樣他就不孤單了。”“哦”,於是他就開始動身了,馬上就把筆拿了起來,我說把筆套給套上哦。過了一會,他把筆都放在盒子裏了,隻是有的筆套顏色搞錯了,我坐下來指給他看:你看這隻紅色的怎麽戴了綠色兄弟的帽子呀,嗬嗬。他把筆拿了起來開始換筆套了,我又說你呀這叫“張冠李戴”,就是把姓張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頭上,搞錯啦,嗬嗬。他聽了也笑了起來。很快一切就都放停當了。

“來我們把盒子放到他原來待的地方,這樣下次你用的時候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它啦!”兒子主動地把水彩筆盒子放在了電視櫃裏。

從這件事上我總結一點經驗,那就是要結合理論,在實踐上跟孩子好好溝通。

有時候孩子會拿著一件他非常喜歡的玩具要父母跟他一起玩,或者不停地說這兒說那,父母因為忙就對孩子說一些責備的話,比如說“我正忙著呢,你自己上一邊玩去”“你自己玩去吧,我沒興趣”用這些話來打發孩子,孩子因此受了委屈,而父母一點也不以為些,認為這樣做是天經地義的。

很多家長都意識不到,這樣給孩子帶來了多大的自尊傷害,孩子的熱情就會慢慢消失,久而久之,就會對家長產生不信任感,而遠離家長,從小就跟家長產生了代溝,對家長來說,教育孩子經常感覺到非常困難,反而認為孩子不聽話,非常難約束,但是家長們往往認識不到,3歲的孩子也是一個人,一個需要尊重的人,他們有他們的自尊,有他們的情感需求,小孩子需要鼓勵,在鼓勵中他們的熱情才會得到激發。如果在大人的嗬斥聲中,這也不好,那也不行,其結果是他什麽事都不敢做,他們的**和創造力就慢慢的泯滅了。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影響下,家長們一般都認為一個3歲的孩子懂什麽,做家長的就要有個家長的樣子。可是,現在的3歲的孩子,跟古時候的3歲的孩子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古時候一個3歲的孩子還在父母的懷抱撒嬌,現在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認識很多字了,而且語言能力相比之下有很大的提高,孩子的心理也比古時候的孩子成熟多了,所以教育孩子就要改變那種“我說你聽”的模式了。孩子的偶然冒犯就會惹來大聲的斥責,容不得孩子的正當的辯解,孩子也往往迫於大人們的威嚴,既不敢怒,更不敢言。

在這種教育下,孩子往往是缺乏個性和創造力的。雖然在某些人眼中認為這樣的孩子乖,但就是因為乖,孩子就成了一個平庸的,沒有主見的人。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軟弱,也不是一生下來就缺乏獨立的意識,而是家長的不當教育使他們逐漸成為了一個平庸的孩子。

平等交流,或者說是像朋友一樣地跟孩子進行交流,能讓孩子的個性充分發揮,孩子的潛能充分地展現。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是獨立的、有主見和意誌堅強的。他們的思想是自由的,有獨創精神的。

現在的3歲孩子,已經有了豐富情感世界,所以,家長在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的時候,要更像一個小朋友一樣跟孩子交流,隻有把心態放得跟孩子的一樣,才會在溝通中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從而在情感上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中國家庭的代溝比外國的明顯,因為中國人的傳統教育裏無意中就將家長和孩子地位明顯分開了,家長永遠以家長的身份,居高臨下對孩子進行說教,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這種說教式的溝通很容易使兩代之間產生代溝。

在教育孩子,跟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拋棄一些傳統的觀念,試著尋找一些新式的或者是有效的方法。

傳統的東西裏有值得弘揚的,但也有的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教育過程中,我們也要吸收一些優秀的東西,就像平等的溝通,朋友一樣的溝通,放下大人的架子,或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或許更適應這個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