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互尊互信,合作共贏

“一帶一路”倡議秉持互尊互信、文明互鑒的總原則,倡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理念,追求美美與共、和諧共進的新前景。建設“一帶一路”是順應時代潮流、實現互利共贏的重大戰略,契合中國、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要,符合有關各方共同利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就是要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實現共同發展。

互尊互信

怎樣避免20世紀人類文明浩劫的重演?為了人類的永續發展,國際社會應如何尋找最大公約數,以進入理解和互信的良性循環?“一帶一路”便是中國向世界給出的答案。

墨子有雲:“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人類文明之花萬紫千紅。不同曆史文化、不同國情、不同社會製度的國家應當相互理解、真誠相待,善於傾聽對方意見,設身處地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一帶一路”提出的願景與行動,不是權宜之計,更不是外交辭令,而是從曆史、現實、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促進國家關係發展的基礎性工程。反之,相互懷疑和相互恐懼,是所有時代的戰爭溫床、和平毒藥。和平造就富足,戰亂摧毀文明。人類正行進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中途,多一些共識,多一些尊重,多一些包容,人類就會有更多的心靈相通和相互信任,才能共享世界

和平與穩定。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出的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是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信而形成的文明。曆史上,漢代張騫兩度出使西域,唐代各國使臣、商人雲集長安,明代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文明兼取眾長、以為己善;而中國文明的成就,從哲學到文學,從醫藥到烹飪,從絲綢到瓷器茶葉,豐富了世界各國民眾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以尊重、欣賞、包容、互鑒的態度來看待和詮釋不同文明,將讓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變得更加美好。

合作共贏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與世界各國人民夢想交匯的產物。人類和平、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穩定,既是中國夢的內在要求,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

古絲綢之路精神本身蘊含共同營建、共同受益的內涵特征。“一帶一路”是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是惠及各參與方的共商共營共建共享項目。無論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與民心相通等互聯互通的具體機製化安排,還是實現方式、合作內容、階段目標等,都需要各方共同商議、共同參與、共同營建、共同受益。

21世紀是合作的世紀。心胸有多寬,合作舞台就有多廣。合

作共贏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根本動力。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項區域合作構想,隻有真正通過合作、實現互利、取得共贏才具有持久活力和廣闊前景,互利性是一切合作得以實施和延續的動力。因此,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求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參與方之間,不搞零和博弈,不搞利益攫取、殖民擴張,更不能打著開放、自由貿易的幌子,搞以鄰為壑的重商主義、產品傾銷。要立足於各參與方優勢互補,實現利益共享、共同發展,使所有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凝結成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乃至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使不斷改革開放的中國成為時代的造橋者,在東方和西方之間,在曆史與未來之間,攜手國際社會,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將合作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將外溢效應惠及更多國家,從而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目前,我國經濟正在迅猛發展,正逐步實現從以往的遵循世界經濟規則到製定和主導新的世界經濟規則的重大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需要向世界證明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恰恰符合這種潮流和趨勢,這一偉大構想正在一步步實踐當中,其中取得的成果足以令我們驕傲。“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助力中國全麵開放,為中國在未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偉大目標,成就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夢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