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沈洲和祝美玲回招待所稍微休息下,收拾收拾東西就要走了。

在國營飯店門口,祝美玲抱著薑魚好半天才撒手。

“我說,平時你都沒對我這麽舍不得、也沒給我挑過魚刺。”

祝美玲今天心情很好,“幼稚,你多大人了,還吃小孩的醋,再說,小魚是咱們未來的幹女兒,喊起阿姨來又軟又糯,跟你這糙老爺們能一樣嗎?”

沈洲:“……”

祝美玲繼續道,“我就喜歡薑魚這孩子,我告訴你,不管怎樣,我也要把她認下!要是實在認不下,咱們也要跟薑泥鰍當親戚朋友走動。”

“薑泥鰍不是讓你幫忙找跟種地有關的書嗎,你能找多少就去找多少,不許要錢!他要是非給,你就是等糧食收了來點新糧食,這才能有來有往。”

幾句話把後麵的事情都給沈洲安排的明明白白。

“行、行,咱家你是一家之主,你說的話我都聽!就是,下回咱家再吃魚,你也讓我享受享受被伺候著挑魚刺的感覺唄。”沒道理當丈夫的,總是坐在旁邊眼饞吧。

“還想讓我挑魚刺?”祝美玲問。

沈洲點頭,記憶裏,他從小都沒有過這種尊貴的待遇。

祝美玲翻白眼,“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跟薑魚比,他配嗎?哼!

錢家一家人還要回去繼續開醫館,錢老讓薑泥鰍和薑魚再來縣城,沒事的話可以去家裏坐坐、吃頓飯什麽的,反正這回地方也認識。

薑泥鰍答應後,牽著薑魚的手繼續在縣城裏逛。

計劃中該買的東西還沒買,不僅身上多了一萬塊錢,竹筐裏還多了不少錢家和祝美玲送給薑魚的零嘴,這下她能吃個夠。

薑魚嘰嘰喳喳的說了半天,嘴巴都幹了,這才發現薑泥鰍根本沒聽。

“爹、爹?你到底有沒有聽我在說話呀?”

薑泥鰍回過神來,“不好意思小魚,爹在想事情,你剛才說啥?”

剛剛在飯桌上,沈洲說的話給他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沈洲說在國外,那邊種地的莊園叫做農場,就像以前國內的地主,那些莊園有大有小,大的非常大。

種地的時候,則像生產隊似的,按照土地適合種植的農作物,劃歸區域,如果種玉米,那一大片都是玉米,播種和最後收割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用機器,比純粹用手方便、快多了。

另外他還說到薑泥鰍沒聽說過的東西,塑料大棚,也就是溫室種植,可以在冬天也能種出蔬菜來。

沈洲還說,其實古時候這東西就有,不過那時候是有錢人家,純粹在冬天燒炭提高室內溫度,弄出來的,可以種蔬菜,也可以催生鮮花,都是達官貴人才弄的東西。

大石頭村所在的省份屬於北方,幹旱少水,冬天要下雪、水會結冰,非常冷,地裏更是什麽都不長。

為了過冬,大多會種些土豆白菜蘿卜這樣可以儲存的蔬菜,或者再曬些幹菜,除了這些根本沒有多少菜吃。

如果他能搞這什麽蔬菜大棚,在冬天種出菜來,肯定能賺錢吧!

所以薑泥鰍破天荒的求了沈洲一件事,那就是托他給自己買點種地的書來,這小縣城裏的書店賣的都是學生用的,根本沒有別的。

村裏人種地,都是靠著一輩子一輩子積累下來的經驗。

這裏麵應該大多數都是對的,否則也不會都這麽幹,但保不準也有錯的。

而且薑泥鰍覺得,種地也是一門學問,要不然為啥有人種的好、有人種的壞呢?為啥同樣一塊地,自己今年種跟去年種的收成也不一樣?

有一扇大門仿佛在他麵前推開了一條縫,薑泥鰍想把它推開的再大一點,興許能讓他學出點什麽、能把地種的更好呢?

畢竟他也隻會種地了。

像現在這樣,或許他可以讓自己和女兒吃飽飯,可是薑泥鰍還想讓薑魚過的更好,甚至讀書、考大學、像沈洲夫妻似的去國外瞧瞧,別跟他似的,一輩子在土裏刨食。

“爹,我說我剛才問了祝阿姨他們吃的粽子都是啥樣的,祝阿姨說他們吃的都不是白粽子,裏頭可以放棗、還有紅豆餡什麽的,還說她家裏小時候還吃肉的粽子呢!鹹香鹹香的。”

說起吃的,薑魚這個小饞貓就開始吞口水。

這幾天雖然又吃魚,又吃了豬油渣,可肉這東西,她還沒吃夠呢!

唉,啥時候才能想吃多少肉、就吃多少肉!

“爹,咱們能不能也包這樣的粽子呀?可以少包幾個,嚐嚐味道就行了。”

要是沒有錢,薑魚大概不會提這樣的要求,但剛剛人參才賣了一萬塊呢!

她掰著手指頭數好久,也不知道一萬塊是多少、能買多少肉,但包幾個帶餡的粽子,應該可以吧?

要是太貴,那就、那就少包幾個。

“行、怎麽不行。你想吃,爹就給你包,不過爹以前沒包過,可能不好吃。”

“爹真好,小魚最喜歡爹了!”薑魚高興死了。

所以她決定,不管好不好吃,都要給爹麵子,多吃一點,不能浪費糧食和錢。

糯米在他們這裏是個稀罕玩意,也就這個節日前後糧店裏有賣的。

但糧店裏需要糧票,隻能從倒騰這東西的人手上買。

之前分開的時候,錢家人告訴他們哪裏可以從私人那裏買到糯米,他們也是從那裏買的。

除此之外,薑泥鰍還買了些玉米麵、大米和細麵。

家裏的糧食不多,還是魏大花見薑老太一點吃的都沒分給他們時給的。

另外又稱了紅豆和五花肉,棗沒有買到,而且他們也不知道蜜棗到底怎麽做。

來的時候,竹筐裏隻有人參和薑魚,回去的時候,卻滿滿的一大堆,竹筐根本就裝不下,更是沒辦法背薑魚。

好在遇上了隔壁碾子村的驢車,薑泥鰍問了問,說好了搭他們的車走。

趕車的是碾子村村支書的二兒子,叫孫勝利,也就十六七歲,也是為了送他奶奶來城裏買糯米的,順便拉了幾個村裏人。

兩個村挨著,以前生產隊的時候雖然私下總是互相攀比,但離得近,出了什麽事也會互相幫忙,搭車啥的,也根本不算啥事。

薑泥鰍把東西放在地上,帶著薑魚在邊上等。

孫勝利他奶奶、還有村上的人還沒回來,約好的到了點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