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引擎

謝謝denr的月票支持,嘎=w=

結果,問題還是出在時間上。

技術的發展容不得馬虎(馬虎導致的科學新發現除外,那概率太低),第六代鎧甲的幾個問題事實上都有專項小組研究處理辦法,並且大都已經有了解決的頭緒,但重點是,研究部門需要時間等待這些人將頭緒轉化成實用技術。

在空幻看來,另外幾個技術搞不好也有同樣的問題,畢竟這些技術大都還處於試驗階段,若非戰況緊急,它們也不可能突然要求定型。

如此一來,他之前還認為‘隻有幾個本就接近尾聲的技術申請定型,而眾多前景美好的技術卻不提前定型讓人感到不滿’的行為,在這時候的空幻看來,倒顯得有些可笑了。

“不過,既然申請定型,我們也是有一定把握的,”設計人員如是說道:“以現在完成的技術,雖然不算完整版,但隻要使用者按照我們整理出來的注意事項,小心使用這些前期試作型的鎧甲,短時間戰鬥起來也並無太大的問題。”

“何況,現在就連第五代鎧甲,也才配屬到隊長一級,各部隊普遍使用的還是第四代改,所以即便第六代完全定型,產量顯然也不高。”

如是說者,研究員同時也在將掛在朋人人體模型上的鎧甲一一取下。

隨後,他就這樣當著眾人的麵,毫不在意地脫去外衣,在空幻等人囧然的視線之下換上一身貌似特殊材料做成的緊身衣,在將鎧甲部件自行穿上。

不一會兒,一個渾身散發著淡藍色熒光,英氣逼人的戰士就這樣出現了。

當然,也就賣相好點,真到戰場,這位靈魂級研究員大概也不比一名普通陰魂級士兵來的厲害。

但空幻在意的顯然不是這方麵的東西:(之前還以為這個家夥在研究員隊伍中算正常的,現在看來,我族的研究人員果然沒一個簡單。)

吐槽結束,空幻這才可以細細打量這種第六代鎧甲的外形。

在拋棄傳統鎧甲本身組件的防護作用之後,第六代鎧甲已經不再需要做成那種,全身上下連尾巴和觸手都必須照顧到的樣子。如此一來,外觀設計上似乎顯得跳脫了很多,也美觀了不少。

鎧甲整體,已經脫離一體式設計,被細分成了:頭盔、觸尖、護肩、雙臂、手套、護胸、裙甲、雙腿、靴子、尾刺這十個部分。

不知道出於什麽考慮,各個部分之間甚至不再統一能量的供應,而是分別裝備電核凹槽。這使得能量不再相互使用,卻也不再擔心傷到核心的線路之後,就導致整個鎧甲能量作用無法產生。

想想大概也就這個目的吧。

但有利有弊,這種設計也導致電核的更換變得麻煩,所幸耗能最大的磁場護盾由麵積最大的護胸提供能源,而更換胸口的電核相對來說輕鬆很多。

而處於保護線路的考慮,在第五代鎧甲采用的嵌入式線路敷設技術,也在這一代鎧甲中同樣采用。

因此單從外觀上看,第六代鎧甲也已經不能看到五代以前那種繁複的花紋,顯得很是整潔。

“怎麽說呢?除了熒光閃閃容易暴露目標,單從外觀上看的確很不錯了,不過實用性上?”

下一刻,設計員露出一絲微笑,隨即鎧甲上的熒光消失。

“額。”

反應好快

麵不改色的設計人員,緊接著微笑著解釋了一大堆,關於能量線路發出光線的原理之類的東西。

為了便於理解,空幻等人都認真地聽從,同時在大腦中進行著理解。

不過最後,設計員卻將這些東西,總結成了一句很簡單的話:“其實,隻有在使用的時候鎧甲才會發光,之前的熒光不過是為了讓長老留下一個好印象而已。抱歉,看來是多此一舉了。”

“……”把我專心聽講的時間還回來

接下來當然是實際效果的演示,不過第六代鎧甲的特色在於磁場護盾和簡單的外形,除此之外的功能,在前麵幾代鎧甲中都已經有了完善的設計體係,問題不大。

從第三代鎧甲采用的能量線路開始,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十年,各種鎧甲用的線路、電路已經逐步完善並進一步劃分成為,從能量線路技術發展出來的新體係。

從設計人員身上的鎧甲發出的各種能量技巧,基本上都是從成熟的技巧線路中,選擇的最適合蟲族戰場所使用,例如能夠幹擾生物體生物電的混亂電網、直接對點進行高壓電能攻擊的升級版電擊術等等。

而根據設計人員說明,因為受限於單個鎧甲部件上的麵積,嵌入線路的數量並不多,所以需要的話,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更換擁有相應能量技巧應用線路的鎧甲部件。

“說簡單點,就是可以通過戰前更換擁有不同線路的鎧甲部件,來配置自己身上這副鎧甲的具體功能,上麵那些原理,普通士兵不知道也沒什麽。”(你又調皮了。)

當然,設計人員所說的這些,如果要應用到每一位朋族士兵身上(非電能生物的其它族穿上第三代之後的朋族鎧甲,都完全是浪費),期間所需消耗太大。

因此,那種可以自由選擇戰鬥配置的鎧甲模式,應該隻會配屬少部分的精銳部隊,或者高等級個體才有機會裝備。而普通成員將獲得根據部隊組成所配屬的固定鎧甲,就比如車輛功能劃分的一樣。

“不過即便如此,以現有第六代鎧甲試作型的產量,一個月內也隻能生產100副,這還是有提前改造了三條第四代鎧甲生產線的結果。”

“也就是說,這一次對蟲族戰鬥可能用不上了。”空幻一針見血。

“誰知道,也不一定用不上不是嗎?”研究人員看來知道點什麽,顯得很隨意。

“額,”空幻滿頭黑線:(如果戰鬥不得不拖上一兩個月,當然就用得上了是吧?)

這話沒說出來,不過對於第六代鎧甲暫時無法上場的情況,空幻也早已有了心理準備。畢竟現在這些東西,誰都知道即便定型,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擴大到足以影響戰局的數量。

更多的,這些緊急定型的東西,也都隻是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而已。畢竟即便是現在就定型,也有從建立生產線、生產出成品、到裝備到部隊的時間間隔。

“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小範圍裝備的條件足夠,就當實戰檢驗吧。”

第六代鎧甲方麵的消息說好不少,說壞不壞。結束參觀之後,空幻將這種試作型,按照設計局方麵的想法,單獨明名為‘光蠍1型’。不考慮有些繁瑣的注意事項,光蠍1型鎧甲足以讓一個普通原人,發揮出不超過10分鍾的靈魂級初期能量體的實力。

當然,所產生的能量消耗也更大了。

暴發完之後,鎧甲就必須停下來更換,供應給最主要的磁場護盾能量的電核。天知道這防護能力也就比55mm合金板強上一點的磁能護盾,為什麽會達到每分鍾100N這樣高的能量消耗數值,要知道一道自然雷霆也才2000N而已。

浪費啊

事實上,如果可以,空幻更願意稱呼其為‘青銅聖衣’或者‘凹凸曼變身’,雖然三者似乎毛線關係都沒有……真的沒有麽

等到空幻一路或抱怨、或感歎、或神經質地亂嚎著走過一段距離之後,被這位貌似有些不正常的長老給給弄地滿頭黑線的羅法,終於鬆了口氣般地告訴空幻:“長老,航空動力實驗室到了。”

“啊哦,我們走吧。”迷迷糊糊地邁開步子,空幻徑直走進了實驗室大門。

“……”

呼嘯風聲吹過,恭敬地等待在實驗室門口的幾位實驗室接待員的內心,被寒風撩地那是哇涼哇涼的。

……

G09的航空動力實驗室,脫胎於最開始的浮空動力研究小組。

在磁場引擎出現之後,這個實驗室前身的動力小組才開始分出來單幹。其先後研究過很多有用沒用的東西,其中風扇動力螺旋槳最出名。因為,朋族曾經還試飛過一總,如同人類一戰時期的螺旋槳飛機。

不過後來,這杯具的螺旋槳飛機,連裸奔翼人的飛行水平都比不上,無論是機動性、高度、持久性等等都是如此。所以沒多久,隨著磁場引擎的不斷升級,為了避免研究力量的浪費,技術部也就將螺旋槳飛機給打進了博物館。

現在的航空動力實驗室主要分出了三個小組,分別研究:噴氣動力、磁場引擎和火箭動力,此外還有人提出了‘引力’和‘反重力’這兩個東西,但很可惜,這兩個項目的研究現在還停留在科幻小說中。

不過,噴氣動力看樣子最近也要下馬存檔了,因為磁場引擎的小型化隻要一完成,兩個本來就有些撞車的動力係統,在朋族為了盡可能地將人力資源用到實處的目的之下,就不得不暫停其中之一。

這也是沒法的事,朋族一沒時間,二沒人,即便有資源也誰去用。

“長老,這就是新一代的磁場引擎設計,”這次的說明者雖然做的很恭敬,但其中的得意和傲氣誰都看得出來,誰讓人家打贏了噴氣動力小組,更突破了朋族數年來的難題呢?

“很好,說說看具體的情況吧。”

說明者也未遲疑,完全將空幻當作專業人員對待般,詳細地解說起來。因為隻要是他們這個級別的研究人員,大都知道空幻長老掌控著一個秘密研究部門,許多朋族關鍵技術更是有著這位長老親自參與的影子。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讓技術協總來負責這次定型監督,而不是由此時的總指揮部的技術總長愛依過來。

當然,也有愛依奔波於各種電磁技術部門,而對於這種並不是太技術性的監督工作,有些不願浪費時間的原因在裏麵。

稍稍走神想了點這方麵東西,說明者咳嗽兩聲掩飾自己的尷尬,隨即開始說明。

朋族的磁場引擎到現在為止的技術,其實隻能總結為一代。因為這些都是以類似外骨骼的模式,將磁場線圈等東西全部敷設在飛船外殼上的引擎結構。這種模式不僅耗能巨大,而且對引擎的體型影響也極其龐大。

即便是朋族的研究人員們費盡心思,現在朋族裝備的第一代磁場動力引擎,所能製作出來的最小飛船,也接近1千噸。就是當初第三作戰集群,在抵達G06外圍時派出去偵查的那艘試驗飛船。

可一旦縮小到這種程度之後,引擎占據飛船的比例就達到了恐怖的60,剩下貨倉、艦橋、臥室等等占據大半,結果武器方麵,都隻能裝上一門電磁炮就滿了。這悲催的配置,讓這艘試驗飛船除了速度外,其它的都被踢到了牆角。

而被逼無奈的研究人員們,最終在某次討論會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點陣結構(請勿與現實掛鉤=。=),該結構一改第一代磁場引擎的外骨骼式引擎外貌,將90的骨骼都變成了如同骨架般的結構埋入船體,甚至成為船體骨架的一部分。剩下與外部磁場接觸的區域,則變成了分布船體各處的點。

單此一項,就大大地減少了船體設計之時,在引擎上所需要考慮占據的噸位和空間。

當然,有利有弊。

這樣一修改,未來使用這種引擎的戰艦,將無法再更換引擎,因為引擎和船體最主要的骨架融為了一體。也就是說,引擎和船體成了一部分。

這種影響的優劣還在論證中。

幸好,朋族現在弄出這個引擎的目的,並不是製造大型戰艦,而是以引擎小型化為主要發展方向,以此建造出個位數成員的戰機這一類別的武器。

而此時擺放在空幻麵前的,就是兩架技術論證用的試驗機型——S-1型技術論證機、-2型體積論證機。

S-1型技術論證機,全長22米、寬15米、高7米,全重102噸,用於論證第二代點陣式磁場引擎的實用性。最高升限可達2萬米,最高時速1000km,最大航程4700公裏,載員3——5名。

若是將其改進成為戰機,可以配屬25mm速射炮兩門(備彈2700發)、或者75mm炮一門(備彈500發)、或者改進為轟炸機載運彈藥7噸、亦或者將這7噸用於改進為其它類型機種設備。

S-2型體積論證機結合了S-1的經驗,結構上要簡單很多。

其全長10米,寬6米,高5米,全重57噸,最高升限1.9萬米,最高時速1.2倍音速,最大航程3300公裏,成員2名。其存在目的,最初隻是單純用於試驗,第二代引擎在確保實用性的前提之下,戰機所能達到的最小體積和最小重量。

不過後來不斷完善,現在的S-2看起來倒是有些實用型戰鬥機的作用了。

進一步改進的話,它可以配屬25mm速射炮兩門(備彈2300發)、或者10mm衝擊槍四門(備彈6000發)、亦或者清理出2噸的空間,用於其它對應武器配屬。

這裏需要說明的是,10mm衝擊槍是朋族最新武器設計(參考人類世界的金屬風暴),威力強大的同時彈藥消耗量之恐怖也不言而喻;此外,朋族電磁武器的彈體隻有彈頭部分,所以各種電磁武器的彈藥攜帶量都很不錯。

此時,站在這個專門為兩架朋族戰機(空幻很想吐槽這貨更像是炮擊艦)建造的機庫,若是確認這種機型可用,那麽相關的戰機設計局就會在一天之內組成,並隨後在一天內拿出戰鬥改造方案,因為這些步驟都是早已經準備好的。

不過……

“開始生產後的初期速度恐怕很低。因為是全新的武器,生產線也隻有我們實驗室有那麽一條,即便大部分零件采取工廠流水線生產,但一周也隻能生產出來兩架。”

說明者有些無奈地向尋求擴大產能的空幻表示,他們對此無能為力:“擴大產能的方法,隻有增加生產線。而按現在的速度,一個月後才能新開啟三條生產線,將每月產量提升到30架。”

“這已經很不錯了,”一旁的羅法幫腔。

在他這位戰艦船塢的質量監督員看來,這種名為戰機的‘戰艦’微縮版物體,能夠達到一個月30架那都是奇跡。畢竟戰艦中,即便是最簡單的梭魚級突擊艦,那也是兩個月才能建造一艘的。

“好了,具體成與不成,我們先看看試飛結構在予以討論吧,不過戰機在一段時間內是我們的武器發展主流,將成為輔助戰艦戰鬥的主力單位,繼續完善不能停。”

“了解,空幻長老。”

“嗯,”空幻擺了擺手,向那位說明者點頭之後,轉頭看向正在走進了S-1機艙的兩名試飛員。不一會兒,換裝完成的空幻也隨後走了進去。

作為驗收人員,最主要是他身為自保能力強大的幽神長老,所以也將親自參與試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