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審訊

看小說“小說巴士”????按照周副參謀長事先交待,李誌高一行是在天黑以後回到軍部的。葉徐二人被摘去“抗敵”臂章後,關進了軍法處禁閉室分開囚禁,由衛士排派人看守,嚴禁無關人員包括特務營的人員靠近。

禁閉室沒有窗戶,加上長期閑置,乍一進來黴味撲鼻。室內隻有一張木板鋪,一條薄薄的軍被,屋角放了一隻尿桶。葉首誌簡單地清掃了房間,呆坐在鋪上一聲不吭。

晚飯是看守人員送來的,滿滿的一碗粗糧米飯,飯上蓋了一層水煮蔬菜,一點油葷的味兒也聞不到。葉首誌已是餓極,捧起飯碗三扒兩扒吃了個精光,要來清水漱了漱口,把碗筷朝門口地上一放,轉身朝鋪上一躺便沉沉睡去。半夜時分門外有人說話,葉首誌知是查哨,不加理會,翻了個身接著呼呼大睡。

一早醒來,葉首誌隻覺神清氣爽。按照從軍多年養成的習慣,簡單洗漱之後,蹲起馬步,舒展手腳,在禁閉室中自顧自地打起了一路拳法。隻見他步法穩健,進退之間,拳掌舞動,砸撞劈擋剛勁有力,呼呼有聲。

此拳名叫“靠山拳”,頗有些來曆。相傳是闖王李自成麾下大將李過所創。李過是李自成的親侄兒,為人正派,戰功卓著,尤其是後期反對起義軍高層*,堅決抵抗清兵入關,深得下級官兵和勞苦群眾的擁戴。李過兵敗後,隱居在湘鄂贛交界的黃龍山當道士,遊方講學,拳法也隨之傳出。因李過素有威望,民眾視其為靠山,因此稱其為“靠山拳”。十年前葉首誌參軍後,曾給許繼慎軍長當過幾年通信員,許軍長見其勇敢機靈,有空便教他讀書識字,見他過於瘦弱,順手教了他這套拳法,用以防身健身。許軍長軍務繁忙,極少閑暇,葉首誌隻能是粗通要領,學了個皮毛。

從此開始,葉首誌勤練不綴,用心琢磨,慢慢摸到了門路,同時還教會了徐長勝,兩人的戰友情分更是深了一層。在以後獨自領兵的曆次征戰中,兩人勇武過人,銳不可當,贏得了“黃安雙虎”的威名。上次輕鬆卸了李誌高的手槍,用的就是拳法中“貼身纏臂”的招數,李誌高猝不及防,當然中招。一路拳打了下來,葉首誌停步收勢,調勻呼吸。這時早飯送來了,粗糧米飯加鹹菜。

剛吃完,門外傳來喊聲:徐長勝出來,跟我們走。葉首誌一步跨到門後,透過禁閉室門上洞口循聲看去,隻見徐長勝被衛兵押了出去,知道軍部要審訊他們了。一個小時後,徐長勝被押送回來,滿臉激憤。當他經過關押葉首誌房間的時候,大聲叫道:他們說我們是叛變投敵,瞎講八啦的,血口噴人。

葉首誌聞言暗驚:軍法處這幫人想幹什麽,總不能胡亂編造罪名吧。轉眼功夫衛兵來到門外,打開房門,押著葉首誌走進了裏邊的一個院子,連續拐了兩個彎,進了一間像是會議室的房間。房內正對著門的位置擺了一張長桌,後麵端坐著三個人。隔著長桌三四步遠的地方,孤零零地擺了個樹墩子,葉首誌走到跟前,就被按坐在樹墩子上,兩個衛兵一個站在門口,一個站在葉首誌身後持槍警戒。葉首誌身為軍部特務營營長,別說是軍部首長,就是軍部裏營團級別的幹部也都十分熟悉,否則他這個營長也是白當了。

葉首誌抬眼向長桌看去,三人當中有一人是記錄員,不認識。另兩個人都是軍法處的,一個是審判科的楊科長,一個是軍紀科的高科長,都是熟人啊,葉首誌不由得苦笑。在審訊室隔壁的房間內,這時還有兩個人默默地坐在那裏,旁聽這邊的審訊情況。

楊科長板著臉問到:我們奉命對你審問,你要如實回答,不得隱瞞。你的姓名,職務。葉首誌不卑不亢地回答:我叫葉首誌,新編陸軍第四軍特務營營長。你知道你犯了什麽罪嗎?我隻有錯誤,沒有犯罪。有人檢舉你們叛變革命,投靠張國燾。這是誣蔑!誰說的,叫他站出來當麵說。你組織小集團,串通他人帶槍逃跑,不是叛變又是什麽?

葉首誌氣極,大聲說:好,你們要聽實話是吧。我和徐長勝、陳五和原先都是四方麵軍的,我們從小就參加了紅軍,對黨從無貳心。這次從延安來到這裏,一門心思就是抗日救國打鬼子。可是新四軍看不起人,不相信我們,職務壓的很低,整天沒有事情做,我們心裏有氣,就想回八路軍工作,一二九師是我們老部隊,他們那邊已經跟鬼子幹上了。

你說你要去找八路軍,為什麽不向北走,反而向南走?要是直接去找八路軍,怕他們不相信。我們想先到九江,乘船去武漢找八路軍辦事處,拿到介紹信以後再回老部隊。你這是狡辯。你為什麽不說是去找國民黨,去找張國燾?

你給我住口!我十八歲參加紅軍,國民黨縣長帶人殺了我父母,燒了我家的房子,殺父殺母之仇不共戴天。張國燾的事情原先我不知道,在武漢聽了傳達才知道他投敵叛黨,他還是製造冤案,殺害許繼慎軍長還有許多紅軍幹部的主使。許軍長是我的恩師,殺師之仇豈能忘記。你們怎麽不用腦瓜想一想,我為什麽要去投靠殺父滅師的仇人!

不管你怎麽說,帶槍逃跑就是事實,你不老實坦白,難逃軍法懲處。你們不講事實,隨意捏造罪名,跟你們講不通。我要找軍首長,我們是?副軍長、周副參謀長從延安帶過來的,他們知道我。

聽到這裏,隔壁房間裏的兩個人實在聽不下去了,互相看了一眼,搖搖頭,站起身來一同走了出去。如果葉首誌此時看見了,肯定會大吃一驚,因為這兩人正是葉首誌剛才鳴冤叫屈時提到的軍首長:袁國平和周子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