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阿希姆·梅耶的《劍鬥藝術》一書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當時盛行的長劍劍術;第二部分是一種德國短刀杜薩克(Dusuck)的格鬥技術;第三部分是劈刺劍(Side sword)技術和迅捷劍(Rapier)技術;第四部分是短劍與匕首技術;第五部分是棍術。由此可見,當時(1570年)迅捷劍已經相當流行,這時的迅捷劍還沒有發展出後來那種複雜的護手,其劍身看起來相對後來的較寬,護手也比較簡單。很可能梅耶本人在著述時也未曾想到,這種看起來造型優雅的武器會主宰下一個世紀的決鬥場。

迅捷劍是一種擁有細長劍身和複雜護手的單手武器。門外漢根據它獨特的造型也可以看出來,這是一種以穿刺為主要攻擊方式的武器。事實上,它也確實是由中世紀的一種用來刺穿鎧甲的穿甲刺劍(Estoc)發展而來的。迅捷劍的重心較所有刀劍都靠後,幾乎就在護手的位置,這使得劍手能夠輕巧地把劍尖準確地對準目標。

《劍鬥藝術》中的迅捷劍術

科學的訓練能使劍手發出最快速、最精準也最致命的一擊

迅捷劍的出現標誌著隨著醫學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穿刺對人體組織造成的貫通傷要比砍劈造成的切割傷致命得多。被砍下四肢所造成的傷口固然可怕得多,但救治及時的話,保命的概率也不小。然而,身體即使被很細的銳器刺穿,即使從外部看隻有很小的傷口,傷者卻十有八九會死於肝髒或脾髒破裂造成的內出血,或是腸子被刺穿造成的腹腔大感染。因此,千萬不要被迅捷劍優雅的造型所迷惑,誤以為其殺傷力有限。

如此細長的劍身和如此短的劍刃,決定了這種劍的劈砍能力很弱,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不能劈砍。迅捷劍針對**部位(麵部和脆弱的手)的抽擊還是能夠造成很嚴重的傷害的。許多人關於迅捷劍不能劈砍的認知其實是一種誤解,常常是因為他們混淆了迅捷劍和其後代——小劍(Small sword)。

因為要在格鬥中保持劍身的強度以使其不至於折斷,許多迅捷劍的劍身橫截麵都變成了菱形,再加上其複雜的大型護手,使它的分量遠不像看起來那麽輕。實際上,迅捷劍通常重3磅左右,幾乎和一把長劍一樣重,因此,看似優雅的劍鬥技術實際上需要相當的體力和耐力來施展。盡管如此,迅捷劍的流行還是標誌著個人武藝(單挑技術)和戰場武藝的分道揚鑣,因為這種武器更適合作為市民和貴族階層防身、決鬥和街頭鬥毆的家夥。對戰場來說,迅捷劍的功能太單一,對使用者的技術要求也顯得太高。

迅捷劍最佳的使用場合是決鬥和街頭巷尾的鬥毆,因此也誕生了許多富有生活氣息的奇葩技術

如果說德國人是長劍時代的主宰,那麽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無疑是迅捷劍時代的主宰,這兩個民族追求華麗和浪漫的天賦顯然已作用於他們生活的所有方麵。西班牙人不但使用迅捷劍解決街頭巷尾、酒館和妓院裏的瑣碎糾紛,甚至把這種劍帶到了戰場上,盡管它並不屬於那裏(參見電影《傭兵傳奇》)。

西班牙特色的迅捷劍術在西班牙語中叫作“La Verdadera Destreza”(至高之術),由此可見其在西班牙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西班牙迅捷劍術的基礎是一種圓形的圖譜,它被稱為瑪麗切斯基圓圈,其中布滿了複雜的幾何線條。劍手的每一次移動、每一次攻擊和防禦,均遵循其中計算好的線路進行,力求在最巧妙的角度以最快的速度擊中對方,而不被對方擊中。這種劍術不但是勇氣和技藝的較量,更是一場比拚智力的數學競賽。

一代單挑王ThibaultofAntwer1628年所著的劍譜GirardThibaudd’Anvers裏的插圖

意大利人雖然在戰場上表現得一塌糊塗,但是經常為爭奪情婦這種頭等大事拔劍鬥個你死我活,這讓他們練就了一身不錯的單挑本事。與西班牙劍術講究不停地繞圈移動和試探攻擊以尋找機會相比,意大利人的打法更冷靜,移動和試探相對較少,更講究以靜製動,瞅準時機以刁鑽的角度向著敵人的破綻一擊致命。

有關西班牙劍術和意大利劍術最直觀的比較,可以參考電影《傭兵傳奇》。在電影裏,西班牙劍客迭戈·阿拉特裏斯德(Diego Alatriste)和來自巴勒莫的意大利劍客進行了一場宿命對決。該片的劍術指導鮑勃·安德森(Bob Anderson)本人就是一位著名的劍客(他也是佐羅係列電影和《星球大戰》的劍術指導),因此,片中的打鬥場麵非常真實而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