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的詩風骨崢嶸且寓意深遠,其文筆更是蒼勁有力,也因此被後人稱之為“詩骨”。其中更有《陳伯玉集》傳世,直言敢諫。是時武則天當政,信用酷吏而濫殺無辜,陳子昂不畏迫害,屢次上書諫諍。這得源於陳子昂的言論切直,也因此常常不被采納,並因“逆黨”反對武則天的株連而鋃鐺下獄。陳子昂是悲切的,當時費盡心機毀琴換取的仕途卻並不能如他所願一施政治抱負,他本以為懷有一顆忠心身居其位矯正時政弊端定能夠得到重用,然而遭奸人讒言後的陳子昂更加鬱鬱不得誌,他痛心疾首,心亦隨之躁狂,但是無奈的是他竟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以保全,令人哀歎。
初唐的陳子昂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標新立異的傑出詩人和文學家,在初唐的詩壇上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陳子昂的一生為官清廉,敢於直諫,他的詩文揭露時弊,言辭犀利,由此也便觸怒了武姓權貴。為人正直善良的陳子昂也曾多次隨軍出征,立下了許多戰功,但最終由於當時朝廷腐敗,武則天的任人唯親,使陳子昂縱然懷有一番雄才大略也是無法得以施展,因此他的遠大抱負徒喚奈何。在官場上的消磨使他早已沒有了入仕之前的桀驁不馴,年少輕狂的身影早已不複存在,留在他身上的更多是對仕途的無奈與失落,心情也更加抑鬱。最後他還遭人誣陷,冤死獄中。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這首膾炙人口的《登幽州台歌》千古傳唱。早年的陳子昂懷著一顆遠大抱負之心離開了故土來到了京城,他胸藏錦繡,才華橫溢,卻無人賞識,這使他感到非常苦悶。一日在街上遇見一個賣琴的老者,陳子昂一看是把好琴,於是心生一計,問過價錢,果然不菲,但依然毫不猶豫地將琴買下。圍觀的人都非常好奇,深感這琴和人都不平凡。陳子昂邀請大家次日去聽他演奏,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許多人都去聽琴,其中更是不乏文人騷客,各界名流。然而陳子昂抱琴出場後卻說:“彈琴是假,摔琴是真!”當即把琴摔碎。眾人都被驚得目瞪口呆,陳子昂笑道:“我陳子昂自幼苦於學問,經史子集早已爛熟在心,詩詞歌賦、長文短句,樣樣作得用心,但我卻處處遭人冷遇,不為賞識。今天就借摔琴之由讓眾位看一看我所作的詩文,這才是我的真正目的。”說罷,他便從箱子內取出大疊詩詞文稿,分發給了在場的人。一些名流看了陳子昂的詩文之後,感歎不已,果然字字珠璣,精美絕倫。於是乎,陳子昂變成了響亮的名字,“一日之內,名滿都下”,他的錦繡詩文也便一同在京城傳開了。自此之後,陳子昂的住所每天來訪的人都絡繹不絕,後來,陳子昂的詩名便傳到了朝廷那裏,這位才華出眾的詩人終於得到了重用。由此之後的陳子昂將為民請命和痛陳國事看做他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為官期間曾兩諫濫刑,更是反對武則天疑賢信奸。他更是不畏強暴,接二連三地上書於朝廷統治者,痛斥酷吏。無疑這些忠直之言必然會觸忤於權貴,更是引起了武氏集團的萬般不滿,令人痛惜的是從而也遭致欲以暴力來威懾天下的武則天的冷遇。
在新、舊《唐書》中所給予他的一致評價是“褊躁無威儀”。所謂的“褊”,其意即狹小、狹隘;所謂的“躁”,其意即性急。“褊躁”一詞用在陳子昂的身上,也算得上是量體裁衣、恰到好處。毫不偏激地說,陳子昂的一生無疑就是褊躁的一生,這包括從他毀琴圖重用,一直到其直言朝廷之凋敝,這些都無不向世人展示著他的獨特的個人性格,然而正是這樣的秉性,在那個年代也就注定了他悲慘的命運。
縱觀陳子昂的一生,大起大落,從富裕到貧窮,從官人又到囚徒,似乎都可以從他所作的詩作中看出,也更是可以從他的《登幽州台歌》詩中讀出他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憤;也有著壯誌難酬之時的孤獨與寂寞;有著對於宇宙、對於人生的深沉思索。陳子昂為人正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清官,可惜的是他生活在了一個不被人賞識的年代之中。但不得不說這同時又是值得慶幸的,倘若陳子昂並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裏,也就有可能沒有辦法寫出那些像“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千古之絕唱了。可歎一代雄才就這樣地離世間遠去,帶著那些對於朝廷的無限絕望,帶著對酷吏的萬般憎恨,帶著對壯誌未酬的滿心悲憤,更帶著對後無來者的遺憾走了!但是,值得慶幸的是他的詩作留了下來,陳子昂的革新詩歌的主張與那些雄渾蒼涼的詩風留了下來。更加可貴的是他那些憂國憂民、正直敢言、不畏強權的錚錚風骨與精神留了下來,將如此寶貴的精神財富一代一代地傳給了後世之人。
回顧著這位被世人稱之為“詩骨”的陳子昂的一生,我們很難不被他博學的才識、愛國直諫的勇氣所感動、所欽佩。時代在不斷邁出新的步伐,人類社會在不斷地發展,但是像陳子昂這樣才華橫溢、桀驁不馴的人卻大有人在,但是時代的發展使我們並不能一味地縱容自己心境的躁亂,我們應該在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才識的同時保持一顆謙遜平和的心態。縱然陳子昂的才學出眾、忠心義膽,但是最終也難逃一死。透過古人我們應該取其長處而避其短,用一種理性的思維在自己所忠於的事業上走得更穩更長,從而作出更大的貢獻。
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楊馬後,名與日月懸。
——唐·杜甫《陳拾遺故宅》
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論功若準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金·元好問《論詩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