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國君,史稱李後主。國破降宋,後被毒害。李煜並不精通於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十分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南唐後主李煜在詩和文的方麵都有著超凡的造詣,當然其中以詞的成就最高。寫出了《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千古傑作。李煜被稱為“千古詞帝”。有人說曆史上少了李煜這個皇帝並不會為人所在意,而倘若少了李煜這個詩人恐怕會給人帶來不少遺憾。李煜的人生充滿著無奈和悲劇色彩,無心為帝卻被推上了皇帝的位置,沒有興趣打理國家卻隻能身其職謀其事。無奈最後成了亡國之君的李煜內心更加的悲切,在躁動的心緒下寄情於詩詞,卻未想到一首《虞美人》使自己斷送了性命。

李煜算得上是一個悲情的詞人。通過他筆下的詞,我們可以看得出他自身所具有的極高的文學天賦,由此我們不禁便會想到或許李煜的本意是可以淡然、瀟瀟灑灑地隱居於一方,可以寫詞作畫,潛心於文學,能夠安心專注地去做一個**的文人。可是偏偏造化弄人,把他推向了帝王的位置。他那相比於其高深文學造詣而過於淺薄的政治才能,悲劇使得李煜在現實的世界裏失去了自己的尊嚴,也失去了皇冠的光環,更可悲的是他失去了自己統治的國土,這使得他成為了一個受眾人唾罵的亡國之君。政治上的無能使他從偏安於一隅到喪失國土,其間受盡屈辱,悲慘的命運使他精神備受摧殘,內心備受煎熬,所有的感情都隻能付諸他所專長的詞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他也隨著這一江的春水飄然而逝。

李煜本就無心於政事,南唐元宗當政之時,太子李弘冀猜忌嚴刻,李煜怕遭兄長猜忌從不過問政治,表明自己無意與兄長爭奪皇位,而誌趣在於秀麗的山水之間。但是造化弄人,李弘冀因猜忌叔父威脅其將來的帝位,便秘密將其殺害,可幾月之後自己也暴卒,幾經周折後李煜竟稀裏糊塗地被推上了皇位。據說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到了李煜嗣位之時,南唐已經奉宋朝為正朔,並且多次入宋朝進貢,這便是南唐苟安於江南一隅的社會現實。之後宋太祖屢次派人詔李煜北上,李煜都稱病推辭。終於宋兵南下攻金陵。後主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了汴京,封違命侯。到宋太宗即位時,又進封為隴西郡公。因為無法抑製自己亡國的悲痛,他訴情於詞,毫無畏懼。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豪邁思國悠然傷感之表達,可以說是由此開創了詞亦可抒情的先河。然而正是這首《虞美人》也激怒了宋太祖,由是便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這個悲劇詞帝的萬古流傳。

在我國古代的這種不合理的父死子繼的家天下的製度之中,凡是生於帝王之家的男子便有了繼承那眾人眼中最尊貴的王位的可能,然而李煜事實上不但無心參與權力的爭奪,甚至還退避三舍,主動退讓。李煜能夠登上權力的頂峰,純粹屬於連他自己都未曾想到過的意外。無心且無奈的李煜作為一代國君的確是失敗的,政治上毫無作為,庸駑無能,最終也沒有能力保全國家,成了亡國之君。但是作為傑出詞人的李煜,其藝術才華非凡,是一位**、柔情、悲哀的詞人,被稱為“詞中之帝”。他在文學方麵的成就為後代詞人和詞評家所公認。透過李煜的詞,我們看到了兩個時期不同的情調,前期降宋之前反映了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他詞的風格也便是綺麗柔靡,其中自然不脫“花間”習氣。然而後期降宋之後的李煜卻因為亡國的深痛打擊,加之對往事的追憶,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全都賦以自身感情而作。若是從文學成就上來看待李煜,前期的題材太為狹窄,而後期的作品內容充斥著對昔日種種繁華生活的留戀和亡國的悲愴哀傷,由是而來李煜從狹窄和虛浮的小天地中突破了出來,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麵王”。

後人對南唐後主這個“詞中之帝”的評價是:失敗的帝王,偉大的詞人。作為一代君主,他無疑是失敗的,但是在文學的造詣上,不可否認李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後人留下了不少的優秀作品。李煜的一生經曆了巨大的轉變,從高高在上的皇帝到受盡屈辱的亡國之君、階下囚,他的精神必然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降宋之前的李煜雖然每天需要做自己本無心去做的皇帝,去處理自己根本無心處理的政事,但是起碼的自由和尊貴的地位使他適得其所。降宋之後的李煜心理經受了巨大的摧殘,在政事上無所作為的他卻在詞賦上有著過人之處。任何的文學作品無疑都是它這一時代的表現,無論是它的內容還是它的形式,都是由這一時代的趣味、習慣和憧憬來決定的,而且愈是大的作家,他所做的作品的性質更是由他的時代的性質來確定的,這種關聯也就愈加強烈,愈加明顯。也或許曆史總是如此,總是會把某些人放在他本不該在的位置之上,令人無可奈何。李煜沒有肩負起一個帝王的責任,處理好一個君主應該做的事,但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值得後人肯定的。

倘若李煜隻是萬千人之中的一個平凡人,或許他早就隱居一方,過著自在的吟詩作賦、閑雲野鶴般的生活。然而若是他沒有經曆這樣大起大落的生活,沒有經曆生活的巨大變化,沒有感受到一個亡國之君撕心裂肺的痛楚與躁動,或許他根本無法突破文學上的狹隘局限,依舊是那些鶯鶯燕燕、風花雪月的俗套陳詞,正是這樣的落差,激**起了他那滿心的憤怒,使他的詞作登峰造極。用現實生活中的亡國之君成全了一個“千古詞帝”。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應該清楚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責任,皇帝有皇帝的責任,臣子有臣子的責任,老板有老板的責任,員工有員工的責任,我們在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也應該保持著自己的興趣,通過適時適宜的方式去轉化自己的角色來成全自己的意願。

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

——清·王國維

後主目重瞳子,樂府為宋人一代開山。蓋溫韋雖藻麗,而氣頗傷促,意不勝辭。至此君方為當行作家,清便宛轉,詞家王、孟。

——明·胡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