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遊是我國南宋著名的詩人。他自幼好學不倦,且能詩能文。陸遊在飽經戰亂的複雜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的洗禮,他始終堅持主張抗金,也由此在仕途上不斷地遭受到無能的當權派的排斥與打擊。他不僅在仕途上多加不順,在感情生活中也留有終身遺憾,他與唐婉這對相敬如賓的恩愛夫妻,迫於封建禮教的壓力被陸遊的母親強行拆散,這段感情的傷痛終其一生。陸遊的一生被種種的無奈所包圍著,在他所生活的那個動**的年代中,麵對周邊少數民族的侵擾,他的內心也是悲愴的,他懷著忠心報國的決心,卻嚐盡了報國無門的酸楚,躁動悲涼的陸遊最終也沒有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陸遊所生活的那個時代是混亂不堪的,那個時候周邊少數民族政權蠢蠢欲動,頻頻向孱弱的宋朝發動戰爭,致使積貧積弱的宋朝一步步地喪失掉了大量的國土,被迫不斷地向南遷移,由此導致的便是宋朝的人民生活在戰亂動**的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正處意氣風發的少年時期的陸遊卻不得不隨著家人逃難,飽嚐了流離失所的痛苦。經曆了這樣的環境並受到了家庭中愛國思想的熏陶,使他自小就滿懷大誌。然而陸遊的一生卻注定著坎坷,與唐婉情深似海,卻不被母親所接受,迫於封建禮教,最終分手,這給他的一生也籠罩了悲情的色彩。加之仕途頗為不順,使他心力交瘁,躁亂不安。他期望著自己可以有所作為,期望著王師北定中原的那一天,然而,一切都隻是泡影。
沈園的粉壁上曾題著兩闋《釵頭鳳》:
其一: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晚風幹,淚痕殘,欲傳心事,獨倚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這兩闋詞分別出自於陸遊與唐婉之手,卻訴說著同一個悲情的故事,浸潤著同樣的情怨和無奈。陸遊與唐婉是表親,兩人自小青梅竹馬,耳鬢廝磨,十分相投,便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做信物為兩人定了親。成人後,唐婉便順其自然地成為了陸遊的妻子,婚後二人魚水歡諧、情愛彌深。陸遊的母親對兒子仕途希冀很大,認為唐婉會使陸遊喪失上進之心,於是便令陸遊用一紙休書休了唐婉。幾經掙紮後,迫於母命兩人最終分手,陸遊另娶,唐婉改嫁。一對恩愛鴛鴦被活活拆散,於是便有了數年之後倆人偶遇的這深切一幕,更有了沈園粉牆上的那幾句悲切的詞。
陸遊當時的內心定是萬般痛苦、糾結卻又無奈的,但在那個封建禮教籠罩下的封建社會,母命就是聖旨,身為人子不得不從。恩愛的二人最終也抵抗不過那樣的社會環境,被封建禮教、世俗功名活活拆散。
據說,陸遊早年應試進士時,成績第一,卻因秦檜的孫子秦塤居其次,秦檜就險些降罪於主考官。次年禮部考試,陸遊再次位居於秦塤前麵,卻被秦檜除了名。直到秦檜死了之後,陸遊的仕途才開始有了轉機。然而其後為官的日子並不是順風順水,他心係百姓,忠心報國,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但卻幾經遭到彈劾、罷官。最後一次罷官後的陸遊,開始了近20年的“身雜老農間”的生活。雖退居家鄉,但依舊心懷國事,對收複中原的信念始終不渝。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示兒》是陸遊在將已歸西的暮年寫下的。可見他憂國憂民的思緒從未消失過,盡管他懷才不遇,對朝中統治階層的黑暗早已深惡痛絕,但是一生堅持主張抗金,愛國之誌始終不渝,那種對祖國統一的焦躁的期盼是自始至終的。
陸遊的一生可謂是坎坷磨難的一生,與唐婉的分手使他在心上永遠打了一個結,從此便給他的生活籠罩了一層揮之不去的傷感迷霧。除了感情,陸遊的仕途更是多災多難。心係百姓的他難免會侵害到朝廷的利益,忠心報國維護祖國統一的他又必然會被投降派所排斥陷害,陸遊是落寞的,在他最後的20年中他雖身在田間,心卻依舊在為國家命運而擔憂。這樣的一生使他躁狂,卻又萬般無奈,他隻能將情訴之於他的作品之中。如果我們說陸遊“與拜鵑心事實同”,這還不算十分地確切,因為這還沒有認識到他別開生麵的地方。眾所周知,愛國的情緒包含在陸遊的整個生命裏,更是洋溢在了他全部的作品之間:無論是他看到一幅畫,還是碰見了幾朵鮮花,更或者隻是聽了一聲雁唳,喝幾杯酒、寫幾行草書,這些都能惹起陸遊那些“報國仇、雪國恥”的心事,隨即他的血液便跟著沸騰起來,而且這股熱潮會不斷地衝出他白天的清醒生活的邊界,更有甚者還會泛濫到他深深的夢境之中去。由此所表達出的感情,是在旁人所書寫的詩集裏訪尋不到的。
透過陸遊,使我們清楚地看到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麵對這些不如意,麵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我們都應該很好地抑製住自己躁動的心緒,保持著一顆平常的心態。因為生活始終還要繼續,應該以一種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去想去對待,這樣才能夠用有限的精力去做好更多的事情,做更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當我們執著於某件事的時候,就會傾盡全力不給人生留下過多的遺憾,這也許是每個向往成功的人的必由之路。
陸遊集佳處固多,而率意無味者更倍。
——清·葉燮《原詩》
南宋人詩,放翁、誠齋、後村之家相當,皆以野逸勝而精彩燁然,放翁尤妙。
——清·葉矯然《龍性堂詩話續集》
賀裳則說他:“大抵才具無多,意境不遠,唯善寫眼前景物而音節琅然可聽”(《載酒園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