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從小便熱愛偉大祖國的壯麗河山,因此便立誌要遍遊中國的名山大川。他雖出生於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但他不願為官,而喜歡讀書,喜歡到處遊覽欣賞山水景觀。實際上徐霞客的遊曆,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單純意義上的尋奇訪勝,更為重要的是他是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進而尋找到大自然的規律。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山脈、水道、地質和地貌等諸多方麵的調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於前人的成就。徐霞客寫下的遊記不但有地理價值,也有著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他誌在四方的秉性所留下的重要資料,經後人整理最終成就了著名的《徐霞客遊記》,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他更有著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崇高的精神,這一點是最值得後人稱讚並且永遠學習的。

提到徐霞客,我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徐霞客遊記》。那是一本兼有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的奇書,是徐霞客一生跋涉的寫照,是他謳歌祖國大好河山最美的縮影。他的遊曆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遊玩,而是為了了解自然地質的一些奧妙和規律,進而為人所用。在漫長的旅途中,徐霞客為了考察的準確性,步行前進,披星戴月,風餐露宿。他在遊曆的過程中,曾經多次遭遇險境,但依舊堅持了一生,他這種執著被現代旅行家稱之為“徐霞客精神”。他有一個凡人的軀體,卻胸懷四方,他敢想敢做,更能夠在自己的堅持下終有所成,他是以平凡之身奏出了不平凡的人生。他的內心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呐喊,為秀麗山水而悸動。他不願忠於功名利祿,不願為官去明爭暗鬥,他隻願山水為伴,做一些別人看不到的研究,正是他的這種心理,身為後人的我們才能有幸看到這麽好的曆史地理藝術資料。

徐霞客出生在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可謂是書香門第。徐霞客的父親徐有勉一生未涉仕途,更不願同權貴交往,其喜好便是到處遊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自幼也是受到了他父親的影響和熏陶,他甚是喜愛讀曆史、地理和探險、遊記等諸如此類的書籍典著。這些書籍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並且對外麵的大好河山充滿了向往,使他從小就熱愛祖國河山的壯麗,立誌要遍遊名山大川。他的母親也是個通情達理之人,鼓勵兒子外出遊曆。自22歲起直到56歲逝世,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徐霞客的一些遊曆是在完全沒有政府方麵資助的情況下去進行的,他的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一路上他曆盡千辛萬苦,他主要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背著行李趕路。

不僅如此,徐霞客還擅長記錄。他在跋涉一天之後,卻頂著身體的疲勞,無論在什麽地方住宿,他都會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獲記錄下來。據統計,他寫下的遊記有240多萬字。雖然有所流失,但留下來的資料經過後人整理成書,這就是著名的《徐霞客遊記》。這部書是把科學和文學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徐霞客最後一次遊曆回家,染有重疾,病重時依舊翻看自己的岩石標本。臨死之前,徐霞客的手裏還緊緊地握著他考察中所帶回來的兩塊石頭。由此可見他心中對地理遊曆的喜愛程度。

徐霞客的內心是不平靜的,父親去世後,他並沒有守在母親身邊盡好孝道,雖說他的母親通情達理,“怎麽能因為我在,你就像籬笆裏的小雞,套在車轅上的小馬,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呢?”但是徐霞客的心裏也是惦念的。他所做的不僅僅是堅持了他的理想,更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他的一生都在為了他所愛好的事業而不斷地奮鬥著,雖然很坎坷很艱辛,但他並未有所動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都在為他的堅持而嘔心瀝血。

在這個紛擾的大千世界之中,從來都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一個人所付出的代價愈多,他的收獲也就會愈大。徐霞客從事艱苦卓絕的地理考察活動,終於結出了一些豐碩的科學成果。他的貢獻並不僅僅表現在對地理學有重大的研究成果,而且在文學領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詣。徐霞客所書寫出的遊記,既是地理學上珍貴的資料文獻,又同時是筆法精湛的一類遊記文學。徐霞客的遊記,與他所潛心描繪出的大自然一樣的質樸而綺麗,有人稱讚他的遊記是“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讀他的遊記,使人們感到的是一種真與美的享受。大自然中的雨、霧、晴、晦的千變萬化和山、水、樹、岩的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地再現於徐霞客的筆端,仿佛使得我們也有幸隨著徐霞客的足跡,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險灘,置身於祖國這個秀麗的山河之中,無人不為之而陶醉、為之驕傲,心中也便會油然升起一種對祖國的無限深情。

我們應該秉承著他的這份執著積極地投身到對偉大祖國的建設上,無論身居何職,扮演何種社會角色,都應該盡自己所能,傾注自己所有的精力。不安分的心應該表現在對自己的不滿足上,而不是斤斤計較他人的行為,更不是見利忘義。徐霞客的一生都沒有為官,沒有享受榮華富貴。並不是因為他沒有能力,而是他敢於堅持自己所熱衷的事業,並為之奮鬥。包括《徐霞客遊記》都是後人所整理,這深刻地表明了徐霞客隻是本著為民為國為喜好而勞作的樸實的人。假若當時徐霞客甘於平庸,或是貪圖名利,身為後人的我們也不會看見他的思想,更不會有《徐霞客遊記》這樣的傳承瑰寶。我們現在的社會更是需要一批這樣幹勁十足且有目標、有理想、有才能、有作為的人,為創造出更好的明天作出貢獻。

他的遊記讀起來不像是17世紀的學者寫的東西,卻像一位20世紀的野外勘測家所寫的考察記錄;他不但在分析各種地貌上具有驚人的能力,而且能夠係統地使用各種專門術語。

——李約瑟《中國科技史》

霞客磊落英奇,目空萬卷,少應試不得誌,即肆誌玄覽,盡發先世藏書,並鐫未見書,……稱博雅君子。

——明·吳國華《徐霞客壙誌銘》

君少習舉業,旋棄去。調優負奇,天下奇勝無不遊,奇人無不交,奇事無不探,奇書無不鬻。

——《高士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