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動員了廣大群眾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他所領導的太平天囯運動,成為了幾千年以來中國農民階層反抗戰爭的一個最高峰。太平天國這一農民政權的建立,是與他的巨大貢獻分不開的。然而曆經千難萬苦所取得的成績,卻在他毫無遠慮、難把全局、變得政治腐化、驕奢**逸、不思進取等等不作為的舉措中迅速凋敝。他失去了建國前的奮鬥之心,而更多的是滿足於自己的享樂,不得不說他在人格上也有著嚴重的缺陷,他忘記了浴血奮戰的將士,他的身心變得浮躁不安,安於現狀,還大肆搜羅財寶美女,大興土木帶頭享樂,最終斷送了天國的生路。

洪秀全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他創立的“拜上帝會”,為太平天國起義作好了思想輿論準備,更為金田起義奠定了基礎。他所領導的農民鬥爭給中外反動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他創立了太平天國,訂立的天朝田畝製度,呼出了農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決土地問題的強烈願望。洪秀全的一係列舉措使得太平天國運動能夠達到中國曆代農民革命所能夠達到的一個最高的思想境界。然而嚐到了成功甜頭的洪秀全卻沒能一如既往地堅持奮鬥,反而被欲望所迷惑,他再也不是一心想著革命,憂國憂民,而變得驕奢**逸、躁亂不安起來了。洪秀全的封建意識也隨之與日俱增,強烈的等級觀念和貪圖享樂的思想表現得尤其突出。生性多疑的他開始任人唯親,這種種的作為逐漸使他脫離了群眾,也違背了他革命的初衷,最終導致了起義的失敗。

屢試不第的洪秀全對考取功名喪失了興趣。他以“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將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的說法用拜上帝教為幌子開始策劃反抗清朝的運動,寫下了《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作為理論基礎,不久便發動了金田起義,創立了太平天國。或許是由於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建國後的天國內部的矛盾開始日益激化,大功尚未告成,他們便開始肆意享樂,不思進取,不是忙於如何應戰清政府的接連絞殺,而是在他們的占領區大肆搜求美女供自己享用。他們還大興土木建造供自己享樂的宮殿和府第。據史料記載,在太平天國失敗後,李鴻章、曾國藩等人也對洪秀全的奢華的生活和華麗的府邸深深地感到吃驚。這都表現出了他們戰略、戰術及思想上的短視。直到後來統治階層互相殘殺,造成了著名的天京事變。太平天國後期,國內已經呈現了“國中無人,朝中無將”的境況。但是洪秀全依舊沉迷於酒色,在深宮深入簡出,毫不過問政事,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就這樣被壓製下去了。

洪秀全能夠領導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發起這樣一次革命,卻又將這樣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推向深淵,這與他自身的人格缺陷有著一定的聯係。他雖然是充滿智慧的,也懂得如何能夠調動起廣大百姓的積極性,身為貧民出身的他也能夠了解百姓的所欲所求,能呼出他們的心聲。然而他卻也是經不起**的,當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獲得半壁江山時,他的缺陷就暴露無遺了,躲在深宮深入簡出,不理政務,不係戰事,徹底地脫離了廣大群眾。這樣一來失去民心,遭朝廷絞殺,太平天國根本無法立足。他用他的智慧給人民以希望之光,又用自己的貪圖**樂之心把那希望打碎。

進入南京之後的洪秀全和當年的李自成也有著異曲同工的做法。他們都是驕奢**逸,進而又是疏於政務,有著貪圖享樂的思想和行為,浪費了洪秀全精心策劃多年的心血,更是斷送了太平天國將士們曆經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他的不作為更直接地導致了統治階層內部的汙腐爭鬥之心,高級的領袖之間存在著明爭暗鬥、爭風吃醋,另外一種相互攀比的心理更是加劇了領導集團內部的矛盾。這些造成的必然結果是追求享樂盛行,貪汙、腐敗、行賄、受賄成風,嚴重地敗壞了社會風氣,消磨了將士們的進取心和意誌,喪失了軍心、民心。這客觀上給了晚清政府一個喘息反撲的機會,減輕了清王朝的壓力,更使得太平天國像是一座空中樓閣,沒有根基,搖搖欲墜。這些舉動無疑為太平天國的覆滅打上了一針催化劑。

身為後人的我們應該以史為鑒,假如洪秀全當時沒有任憑自己的內心躁動,而加以按捺的話,那麽就不會有拋棄大業、貪圖享樂的思想,而是會乘勝追擊把太平天國的根基堆砌得更加厚實,也就不會那麽輕易地把那些為爭取生存空間而鬥爭的人辛辛苦苦創造的局麵毀於一旦。這是血的教訓,是向自此以後所有的人們敲響的警鍾。我們不能否認洪秀全對推進我國曆史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是更不能忽視了他在守業和發展方麵所暴露出的人格弊端。身為後人的我們更要吸取教訓,一定要戒驕戒躁,做事有始有終,不要在取得一些小成績時就沾沾自喜,秉著謙虛謹慎的態度,麵對**時能有自我控製的能力,這樣的人才能把創立的事業繼續保持發展下去,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能更早地接近成功。

西方的真理就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洪秀全開始向西方隻找到了一個“皇上帝”,與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毫不相幹。到後期,他越來越傾向於宗教迷信與封建特權,因而更不能轉向資本主義。

——杜經國

洪秀全不是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他“發動革命所采取的輿論說教是農民意識的反映”,洪秀全的“平等思想並不是隨著西方基督教傳入中國的,這種觀念在中國古典經史上早有記述”,它“同西方的平等思想有本質的區別”,洪秀全在政權建製及政治觀念方麵也是與近代西方背道而馳的。

——王凡

洪秀全是近代史上向西方學習的先進人物,盡管“在洪秀全的思想領域中,既有新的資本主義的思想因素,又有濃厚的、傳統的封建色彩”,但“他製定了《天朝田畝製度》這個嶄新的農民革命綱領,提出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在曆史的進程中作出了新的貢獻,不承認這些,就無法解釋他為什麽讚成洪仁玕指出的旨在發展資本主義的《資政新篇》的事實。

——蘇雙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