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閉月之容貌的貂蟬亦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她讓多少英雄豪傑為之而神魂顛倒,她的容貌像一把利器使人折服。然而她卻又是可悲的,她隻不過是連環美人計中的一枚棋子,任人擺布。貂蟬的內心是悲切的,亦是躁亂的,她無法像正常的女人那樣享受情愛與安定的生活,她隻能無情無愛地周旋於男人之間。在一場腥風血雨的男人之間的爭霸戰爭中,她以一個柔弱的女子身份肩負起了本不應該承擔的責任,成功地向世人展示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非凡膽量與高度智慧。無疑她為漢末軍閥戰亂時代的結束起了推動作用,她舍身為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讚賞的。

貂蟬是一個有著傾國傾城之貌的奇女子,她不僅貌美,而且有著超越常人的智慧,她以自己的容貌和心機遊刃有餘地輾轉於兩個血氣方剛的男人之間。聽說貂蟬在出生以後,當地的桃杏花好像是自愧不如一樣在開了後就迅速地凋謝,曆來以美貌著稱的月中嫦娥也是一直隱匿於雲中,不肯出來與世人相見。“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這種的美貌,有時候不僅僅是一種讓人賞心悅目的美,有時候更是殺人的利器。也就是這種美讓董卓與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一些安寧之象。貂蟬甘願作為連環美人計中的工具而舍身為國,挽救天下黎民於水火,這種勇氣可歌可歎。

關於貂蟬的身世有太多的版本,也正是如此為這個世間的奇女子更增添了一些神秘的色彩。據說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之義女,生得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卻懷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當時軍閥戰亂,貂蟬看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把持,心中不免傷感,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希望能為主人分憂。當時的王允看到東漢王朝岌岌可危,奸臣董卓也要篡權奪位,就想出了連環計來挽救這個局麵。他先把貂蟬默默許配給呂布,但是又將貂蟬明目張膽地送給董卓。呂布少年英雄,血氣方剛,一表人才。董卓為了拉攏呂布將其收為義子。自此之後,貂蟬便開始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最終貂蟬成功地離間了董卓與呂布,呂布將董卓殺死,由此結束了董卓專權的黑暗時期,為後漢王朝增加了些許的安寧,但是貂蟬卻像一個謎一樣消失了,不得不讓後人揣摩。

在那個男人爭霸的年代和世界中,貂蟬如明星般登場,可以說她的出現使整個曆史有了新的轉機。她生得了連嫦娥都自歎不如的容貌,注定了她要擁有一個異於常人的一生。她算得上一個悲劇人物,雖貌美如天仙,又深明大義,卻的確是生不逢時。為了成就司徒王允的連環美人計,她先後被殘暴且醜陋好色之徒董卓和雖玉樹臨風但卻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的呂布所霸占。她的一生都沒有為自己而呼吸,隻是一味地奉獻,生得貌如天仙、步履閑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但卻沒有一生摯愛之人,她的內心必然悲切。或許在她自己眼中倒不如一位鄉野村姑,可以支配自己的人生,卻奈何她身上有著異於常人的使命,注定使她成為時代的犧牲品。她用自己的美貌與膽識詮釋了她的生命中所有的色彩,在那個男人爭霸的時代中留下了她的痕跡,為人所銘記。

古今中外,但凡與絕色的美貌佳人有所瓜葛糾纏在一起的人,其結果都往往弄得身敗名裂。但是盡管如此,男人仍對有磁石般**的美人趨之若鶩,就猶如飲鴆止渴一般,而貂蟬的一生就是證明這一現象的典型事例。自古就有紅顏禍水這樣的說法,但是美人貂蟬為禍卻是為了挽大漢王朝於絕境。其實貂蟬也是一個可憐的女子,她明明知道自己隻不過是王允手中的一個棋子,但是還是甘願受他人的擺布,選擇了如此的人生。在《三國演義》中出場的少數幾位女子中,她是最為光彩奪目的女性。可以這樣說,若沒有貂蟬的出現,就沒有王司徒巧施連環計的佳話,也沒有呂奉先大鬧鳳儀亭的風波,沒有凶橫無忌、權傾一時的董卓宮門前的被戮,更沒有兒女情長、武功蓋世的呂布在門樓上的隕命。所以貂蟬存在的意義,便在於在清一色男人爭霸的世界中,成功地展現出了一個絕色女子的膽量與智慧。當然也是貂蟬這種甘願犧牲以及聰明的才智,才將漢末的軍閥混亂時代推向了一個終止的邊緣,從而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劉備、孫權等人的崛起,進而使已經風雨飄搖的漢室江山得以延續。

沿著曆史的車轍回到現代,類似於貂蟬秉性的大有人在。他們可以為了自己所崇尚的事業犧牲一切,包括性命。他們或許並不像貂蟬一樣為世人所熟識,也或許他們所執著的並不是救國救民於水火的大事,但是他們就是有一份信念,任再大的**也無法使他們動容。他們總是能夠按捺住自己躁亂的心緒,有著高於常人的思想覺悟,擁有著大無畏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奉獻自己為最大的快樂,在屬於自己的天空綻放自己的光芒。

司徒王允累謀無成,乃遣一無拳無勇之貂蟬,以聲色為戈矛,反能致元凶之死命,粉紅英雄真可畏哉。庸詎知為一身計,則道在守貞,為一國計,則道在通變,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此豈尚得以迂拘之見,蔑視彼姝乎,貂蟬,貂蟬,吾愛之重之!

——蔡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