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她即位時年齡已高達67歲。她是太宗皇帝的才人,也是高宗時所封的皇後,由於她工於心計,最終武周取李唐而代之,武則天是一位有思想、有作為的女政治家。或許高高在上的皇位對她有足夠大的吸引力,對皇位的渴求使她喪失了自我,躁亂的心境使她變得六親不認,不惜殺害自己的親生子女。她步步為營,所有阻擋她榮登寶座的人都被貶抑或是置之於死地。她雖然有治國理天下的才能,但是她身為後宮女子卻心狠手辣,不擇手段地參與政事,先是爭奪皇後的桂冠,後又覬覦皇帝的寶座,她的貪婪之心要勝於常人千百倍。自古以來眾人對這樣一位女皇都是褒貶不一,她也隻留下一座無字碑任後人去評說。
在武則天統治的時期,形成了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她的治國方略使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她亦可以革除時弊,發展生產,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宋慶齡女士曾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然而即便她算得上一個合格的統治者,也不能忽略她因為欲望膨脹所造成的一些過失。皇帝的寶座對於每一個人都具有強烈的**力,女人也不例外。武則天有著其他女人少有的膽識和謀略,更有著心狠手辣的手腕,似乎武周王朝她早已是有所準備,李唐天下不費吹灰之力就被她所取代。她執政後多疑臣民不忠於己,實行嚴刑酷吏搞得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到了晚年她好大喜功,生活也趨於奢靡,她一生的功過恐怕連她自己也訴說不清,留下了一座無字碑讓後人去評述。
武媚娘14歲入宮給唐太宗做了12年的才人,雖然最初得寵,但是不久便被冷落了。太宗病重,武媚娘和太宗之子也就是後來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在唐太宗死後,按照慣例,武媚娘跟別的沒有子女的太宗的嬪妃們一起被送進了感業寺,讓她們修行。武媚娘雖然進入了感業寺修行,但是本應六根清淨的她卻還是與高宗李治牽連不斷,並且在不久之後就被高宗接出了感業寺,結束了自己的尼姑生涯,被高宗在第二年的時候冊封了昭儀。然而她又怎麽能滿足於這個小小的昭儀,她用盡心思最終陷害王皇後取而代之。成為皇後的她心狠手辣,把王皇後和蕭淑妃都折磨而死。高宗體弱,她逐漸接觸到了朝中政事。得源於高宗的信任,她開始了垂簾聽政。高宗逐步將處理軍政的權力交給了她,這一舉動使得她對皇帝的寶座更加渴望,當然也就是源於這種對皇帝寶座的渴望以及高宗的縱容為她以後殺害大唐的重臣以及將高宗的江山取而代之埋下了禍根。李治後來病重,趁著這次機會,武則天就一不做二不休,代替了李治,奪得了天下,並且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前無古人也是後無來者的唯一的女皇。
武則天的一生是極其不平凡的,她本是太宗的宮室卻又跟太宗之子即後來的新帝產生感情,這都源自於她內心對權力的欲望。她是個工於心計的女人,更是個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謀略家。從入宮侍奉皇帝到她升為昭儀再到她母儀天下,她在後宮之中可謂是費盡心機。據說為了取得她夢寐以求的鳳冠,陷害王皇後,她居然親手殺死了自己剛出生一個月的女兒,所謂虎毒不食子,武則天的心真是早已為名利而攪動得翻天覆地了。得到皇後寶座的她卻依舊不懂得滿足,她內心的躁動一直慫恿著她去竊取李唐的天下。然而武則天是個敢想更敢做的女人,最終她建立了武周王朝,成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以女性身份,先後以皇後、皇太後和女皇帝的名義參與政治,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成為中國曆史帝王中的特殊現象。在她身前身後,她的功過是非是人們談論的重要話題。有人說她倒行逆施,荒**殘暴;有人說她知人善任,憂勞天下;有人說她昏庸無道;有人說她明察善斷。時至今日,仍然眾說紛紜,毀譽不一。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機關算盡的一生;她的一生也是充滿著政治鬥爭、爾虞我詐的一生;她的一生幾乎沒有什麽道德的底線,是背信棄義的一生;她的一生也是親離子散的一生,但是最後還是親手將那個機關算盡得來的江山送給了李氏家族。武則天建立的周朝隻在曆史上存活了一代,一代過後就又被李唐代替。武則天經營的周朝,在一開始就實行了酷吏告密政策,但是後來她大力推廣科舉製度,對曆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酷吏告密政策到大力推行科舉製度,放權到朝中的大臣,從她對自己親生子女的殘忍迫害到她對自己所愛之人的私心包庇,武則天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其精彩而又慘烈的一生。如果單單是從一代帝王的角度或是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武則天,我們確實很難理解武則天在位50多年的所作所為。但是如果我們再去深究她的出生背景,以及她侍奉一對父子的那段經曆,我們就能夠理解她的所作所為了。內心的躁動與欲望,毒辣的手段和心機,換回了她一代女皇的身份,在這其中她得到了卻也失去了,失去了親情,更失去了一個常人的良知和感知幸福的能力。
貪婪的人是無處不在的,古今皆是。那些自認為聰明的人總是想盡方法去獲得自己內心所向往渴求的,但是在他們為某些本不應該得到的事物而費盡心思的時候,他們已經開始失去了。他們開始失去自己的良知,也失去了自己作為常人的快樂。所謂知足者常樂,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扮演好自己在社會上所應該扮演好的角色,收獲一份快樂幸福的人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竟為之用。
——北宋·司馬光
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毛澤東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