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吳王宮內。漢朝使者手持詔書,大聲宣讀道:“奉皇帝令,即日起削去吳國豫章、會稽二郡,立即交割,不得延誤。”
劉濞站起身,冷哼一聲道:“本王的封地乃高皇帝親封,誰敢說拿走就拿走?”
使者大驚:“吳王,你什麽意思?難道你想造反嗎?”
劉濞昂然道:“本王今年六十有二,鎮守東南四十餘年,今日豈能被一晚輩淩辱,反就反了。來人啊,將他們殺了!”
話音未落,一隊鐵甲衛士從殿外湧入,不由分說刀劍交加,漢使瞬間身首異處。
看著一地鮮血,劉濞豪氣頓生:“將他們的頭顱拿來祭旗,本王要向劉啟小兒討個公道,為賢兒報仇雪恨。”
這時,劉濞帳下首席謀士應高勸說道:“吳王,咱們此次起兵切不可提及故太子之事。”
劉濞哼了一聲:“咋了,本王連為兒子討回公道的勇氣都沒有嗎?賢兒死得多冤,你是不知,還是忘了?”
“吳王息怒。請問吳王,僅憑吳國的兵力可以打敗朝廷嗎?”
“恐怕有些難度。”劉濞想了想後答道。
“所以,咱們此次起兵,必須得到其他諸侯王的支持,越多越好。”
“本王讓你去聯絡趙王、楚王等人,他們怎麽說?”
“趙王、楚王、膠西王都對朝廷削減封地耿耿於懷,對故太子之事卻是不置可否。”
“哼,死的不是他們的兒子,自然是漠不關心。”
“臣以為,大王起兵,隻能打出六個字的旗幟。”
“哪六個字?”
“誅晁錯,清君側!”
“誅晁錯,清君側?”劉濞想了一會兒,繼而大悟道:“好,好,本王有些心急了,竟沒有想到這一層。他們最痛恨的就是晁錯,如此一來,首鼠兩端的趙王、楚王、膠西王等人必定會同本王一同起兵。”
“咱們不反朝廷,隻反晁錯,可以最大限度的爭取諸侯王的支持。他們即便不參與起兵,也會持中立姿態。隻要咱們攻下了梁國,下臣相信,其他諸侯王必將群起響應。到那時,攻下了長安,勝者為王,誰還管他晁錯。”
“好,你將這個意思告知楚王、趙王等人。本王和楚王進攻梁國,山東諸王一起向西,攻下梁國後直指長安,天下可定。”
“報,六百裏加急,吳王反了!吳王反了!”一騎紅翎使者飛速駛入長安,直接送到了未央宮前殿。
聽說吳王反了,朝堂之上瞬間炸開了鍋,大臣之中有的在唉聲歎氣,有的在指責晁錯操之過急,嘰嘰喳喳,亂成一片。
漢景帝鐵青著臉,怒道:“別吵了!吵什麽吵?身為朝廷大臣,遇事慌慌張張,成何體統!要想辦法,而不是抱怨、指責!陶青,你說說,該如何應對?”
陶青囁嚅道:“臣一直不讚成削藩,沒有想到如何應對。請陛下恕罪。”
“身為丞相,這是你的態度嗎?”漢景帝有些生氣了。
“回陛下。削藩之事,是晁大夫主導的,晁大夫想必有所準備吧。”
晁錯躬身答道:“陛下,吳王造反是預料之中,當今之計,應立即發兵,剿滅叛逆。”
漢景帝一臉疲憊道:“如今,不隻是吳王反了,連趙王、楚王、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都反了。”
晁錯大驚:“什麽?竟然有七國參與了叛亂?”
漢景帝將軍報和檄書遞給晁錯:“你看看,還有他們的檄書。”
晁錯接過軍報和檄書,仔細看了一遍。看完之後,漢景帝又讓其他大臣傳閱。傳閱完畢,朝堂之上再度炸開了鍋,但很快又恢複了平靜,都不懷好意的看著晁錯。
晁錯有點尷尬,定了定神:“這不過是吳王的托詞。臣以為,當今之計,陛下應該當機立斷,禦駕親征!”
“禦駕親征?”漢景帝愣住了。
“是的,隻要陛下禦駕親征,七國將士看到陛下後,必定會意識到是被吳王所蒙蔽,七國聯軍將不攻自破,此乃不戰而屈人之兵。”
陶青怒道:“大膽晁錯!是你捅的簍子,竟然要陛下禦駕親征,你心裏還有沒有陛下!”
廷尉張歐向來有長者之名,此時也忍不住了,站出來道:“陛下乃天下萬民之望,絕不可以身犯險!”
晁錯不為所動,跪道:“臣之所言出自一片忠心,請陛下體察。”
“起來吧,朕不怪你。不過,此事朕還要考慮下。”
“晁錯要你禦駕親征?荒唐!這是臣子該說的話嗎?”聽完漢景帝的匯報,竇太後也是怒不可遏。
“兒臣以為,如果禦駕親征能夠平定叛亂,兒臣願意出征。”
“你以為打仗是鬧著玩的?到了戰場上,誰認得你是皇帝?不行,絕對不行!”
“吳王既然已經起兵造反,絕不可能善罷甘休,如今之計,隻有用武力來解決。”
“你想怎麽做?”
“朕想啟用周亞夫。”
“嗯,周亞夫出身將門之後,先帝又將他托付於你,想必有定國之才。”
“然而,我漢軍主力在北方防禦匈奴,兵力有限,需得從長籌劃。”
“老身還想給你推薦一個人才。”竇太後神秘道。
“母後請講。”
“竇嬰。”
“竇嬰?母後不是將他逐出門籍了嗎?”
“先前,竇嬰確實不合老身的意,老身也將他逐出了門籍。但老身知道,竇嬰這個人是有才能的,還曾做過吳國國相,對吳王應該比較了解,是該請他出山了。”
漢景帝有些尷尬道:“兒臣也想啟用這個人,怕母後生氣,沒敢提出來。”
竇太後和顏悅色道:“是不是因為上次那件事,你還在心裏生母後的氣呢?”
“兒臣不敢。”漢景帝急忙道。
“冬至家宴上,你反悔不肯立梁王為儲君,當時我確實很生氣。後來啊,我也就釋然了。你有兒子,當然要為兒子著想。現在國難當頭,身為你的母親,我肯定要支持你的。不隻是我,武兒也會全力支持你,我們是一家人,你明白嗎?”
漢景帝眼泛淚花,感動道:“謝母後理解,兒臣無地自容。”
“你是個孝順的孩子,老身不怪你。竇嬰受了委屈,老身會親自去請他的。剩下的事情,一切隻能靠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