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劉武的信後,竇太後果然方寸大亂,立即到未央宮找漢景帝,讓他下令周亞夫出兵援救睢陽。
“母後,兒臣已經授予周亞夫虎符,也準許他便宜行事,戰事緊要關頭,兒臣不宜再下旨幹預。”漢景帝解釋道。
“別給老身說這些!你以為老身不知道周亞夫的心思,他是想利用梁王成就自己的功業啊。先讓梁王和吳楚聯軍血拚,等到雙方元氣大傷,他再出來收拾殘局。這樣,他周亞夫不就成了漢朝的救世英雄,平定吳楚的第一功臣嗎?”
“戰場之上,計謀為先。兒臣以為,周亞夫的戰術可行。”
“戰術可行?梁王是不是你親弟弟?他要是守不住了,誰承擔這個責任?”
“母後,睢陽乃天下第一堅城,兒臣相信梁王一定能守住的。”
“啟兒,你心裏是不是忌恨你弟弟,想要借機除掉他?”竇太後忽然道。
“母後,兒臣萬不敢如此想。母後誅心之論,兒臣絕不敢受。”漢景帝大驚。
“好,那你現在就給周亞夫下詔,讓他出兵救援梁王!”竇太後厲聲道。
在竇太後的連番逼迫下,漢景帝終於扛不住了,親筆頒下手詔,讓周亞夫即刻南下,和吳楚聯軍展開決戰。
收到詔書,周亞夫愣住了,皇上不是已經答應了我的計劃嗎?為什麽現在又要我和吳楚聯軍決戰呢?
“衛綰,你覺得皇上到底什麽意思?”周亞夫將詔書遞給了衛綰。衛綰是河間王太傅,以文武兼修著稱,此番平叛,他被歸入周亞夫的麾下。
“末將以為,皇上肯定是受到了太後的壓力,梁王可是太後的心尖尖啊。”衛綰沉吟道。
“太後?心尖尖?戰場之上哪有什麽心尖尖,全都是為了社稷而拚命。”周亞夫不忿道。
“太尉有所不知,梁王最得太後寵愛。太尉此番不援救梁王,恐怕即使打了勝仗,太後和梁王也會懷恨在心。想當年,您的父親絳侯有定國之功,晚年還不是差點身死牢獄,太尉三思啊。”
“我三思什麽?我唯一該三思的是如何擊敗吳楚聯軍!他們有三十萬人,我隻有五萬,怎麽硬拚?萬一硬拚失敗,那我才是大漢的罪人!梁王身為宗室,難道不應該為大漢承擔應有的責任嗎?他能多撐一天,漢軍的勝算就多一分!”
“太尉,梁王姓劉,您姓周啊。”
“我心底無私,問心無愧。出兵之前,我向皇上保證過,不破吳楚,誓不還師!身為最高統帥,我要對整個戰局負責,要對我手下的五萬男兒負責!絕不能讓一個漢兵無謂的犧牲,沒有絕對把握前,我絕不出兵!要麽不出,出則必勝!”
看著一臉剛毅的周亞夫,衛綰搖頭歎息,徒歎奈何。
周亞夫按兵不動,梁王劉武恨得牙癢癢,卻無可奈何。既然周亞夫指望不上,劉武隻得自救,也幸虧韓安國和張羽,一個善於謀劃,一個善於作戰,竟將睢陽守得滴水不漏,吳楚聯軍難得寸進。
睢陽久攻不下,劉濞也不免有些焦躁,召集軍中諸位大將商議:“諸位將軍,咱們已在睢陽城下強攻了一個多月,損失數萬兵力,卻毫無進展,你們可有什麽良策?”
諸位將軍全都垂頭喪氣,不發一語。良久,一位最年少的將軍站起來道:“末將有一奇計,可以破此困局。”
劉濞大感意外:“哦,桓將軍,說說你的計劃吧。”眾將也都翹首以待,看他有何妙計。
桓將軍道:“我吳國以步兵為主,利於走險路;漢軍多車騎,車騎利於平地。願大王放棄睢陽,直驅而西,占據洛陽武庫,奪取敖倉糧庫,憑借山河之險號令諸侯。如此,關中雖未下,天下已有一半在手。”
劉濞有些驚訝,此計果然大膽,他想了想,問其他將軍道:“你們覺得桓將軍此計如何?”
幾位老將軍率先表示不屑,哂道:“桓將軍年輕氣盛,戰場上披堅執銳或許還行,如何謀劃得了全局?舍近求遠,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況且,咱們三十萬大軍還吞不下一個睢陽,豈不是讓天下笑話?”
劉濞沉默不語。頭號大將田祿伯沉吟道:“梁王之所以能守這麽久,是因為周亞夫就在昌邑,給他壯了聲勢。咱們何不來個圍點打援呢?留下部分兵力虛張聲勢,讓梁王不敢出城,而咱們的主力直趨昌邑,隻要擊敗了周亞夫,梁王必破膽,睢陽也就指日可下。”
眾位將軍齊聲叫好:“還是大將軍見識深遠,沒了周亞夫,梁王還不嚇得屁股尿流。”
劉濞一拍大腿:“好,楚軍就留在此地,我吳國男兒,即日起攻打昌邑,誓要活捉周亞夫。”
經過近兩個月的消耗,吳國還有十五萬兵力,楚國也有將近十萬。楚王劉戊極為讚同劉濞的計劃,承諾一定將睢陽圍得水泄不通,不放出一兵一卒。於是,劉濞率領十五萬吳軍主力直撲昌邑。
得知劉濞放棄睢陽,前來攻打昌邑,周亞夫哈哈大笑:“劉濞老兒休矣!”立即傳下將令:“各營將士,隻準堅守,不準出戰,違令者斬!”
昌邑雖不如睢陽城牆堅固,有險可守,但在周亞夫的精心布防下,劉濞依然討不到半點便宜。接連十日,從早上直到晚上,吳軍輪番發起猛攻,卻始終不能突破昌邑城的防線。
這一天,估摸著吳軍該收兵時,周亞夫看了下吳軍大營,轉身問道:“你們看到那麵大旗了嗎?誰敢去將那麵旗搶回來?”
那麵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吳”字,正是吳軍的中軍大旗。諸位將領麵麵相覷,誰也不敢站出來。這時,一位約莫三十來歲的將軍挺身而出:“末將願往。”
周亞夫看了一眼:“哦,是李廣將軍,你需要多少人馬?”
李廣昂然道:“末將隻需要從隴西帶來的三百勇士,定將那麵大旗奪回來。”
“好,有膽魄!全軍聽令,李廣將軍出城之時,你們一起放箭給他掩護。”
久攻不下,吳軍師老兵疲,劉濞隻得鳴金收兵。不料,陣腳剛開始移動,一陣箭雨忽然漫天而來,吳軍大驚失色,紛紛逃竄躲避。箭雨過後,李廣率領三百隴西勇士,如猛虎下山,直奔中軍而來。
吳軍猝不及防下,一片混亂,李廣手殺幾員將軍後,也不窮追,拔刀砍掉那麵寫有“吳”字的大旗,納入懷中,大喊道:“我乃隴西李廣,今日權且奪去一旗,改日再來取爾等狗命。”
說完,李廣率領手下三百勇士返回城中,竟無一人陣亡,城頭將士一片叫好,李廣從此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