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近年底,朝廷上的事情沒那麽繁忙,竇嬰下朝後前往長信宮看望竇太後的日子也越來越多。這一天,天氣晴好,陽光溫暖,竇嬰特意陪著竇太後在院子裏曬太陽。

聊著聊著,竇嬰很自然的將話題帶到了劉榮身上,說道:“最近,太子的學業大有長進,和咱們的皇上越來越像了。”

竇太後笑道:“都是你這個老師教得好啊。之前,老身還擔心他過於驕矜,現在看來,對年輕人還是要多點耐心。”

“是的,太子的本性並不差,皇上也對他寄予厚望。”

“不過,老身聽說,你給他傳授的都是儒家學說。老身可提醒你,咱們漢家以黃老無為之術治國,切不可忘本。”

“太後有所不知,黃老無為之術過於深奧,年輕人不一定聽得進去,儒家經典比較淺顯,臣是循序漸進,等他年紀大了再講授黃老之術。”

“你呀,總是有自己的說辭,聽起來還挺有道理。罷了,你是太傅,你說了算。”

竇嬰覺得時機已到,轉移話題道:“太子今年已經十八了,不知太後有想過太子妃的人選嗎?”

“太子妃?哦,你不說,老身差點忘了,確實應該考慮了。怎麽,有人托你做媒人嗎?”

好一個警覺的太後!竇嬰定了定神,故作輕鬆道:“沒有,臣可沒心思做媒人,隻是身為太傅,理應關心下。”

“這件事啊,確實應該抓緊了。老身問你,竇家可有合適的女子?”

竇嬰想了想道:“回太後,竇家還真沒有。”

“沒有就算了。你一向喜歡交朋友,和朝中大臣也相熟,可有合適的人選?”

竇太後忽然問竇嬰的意見,倒讓竇嬰頗感為難,如果自己直接說了,會不會被懷疑有預謀呢?心念電轉之間,竇嬰覺得還是直接點比較好。

他故意裝作想了好久的樣子,然後說道:“想來想去,還真有一個合適的人選,就怕太後不喜歡。”

“你就直說吧?朝臣之中,隻要對朝廷忠心不二的,老身沒有不喜歡的。”

“那侄兒就直說了。周亞夫有個女兒,小名靈兒,今年剛滿十四歲,年齡倒是再合適不過了。”

“周亞夫?他可是為朝廷立了大功的人啊。”竇太後意味深長道。

“臣以為,立功臣之女為太子妃,也是朝廷對功臣的特殊恩賞。”

“你說的固然沒錯。但老身聽說,周亞夫此人有些跋扈,適合做未來的國丈嗎?”

“臣和他共事多年,對他還是比較了解的。此人雖然不拘小節,實則是個忠貞剛正之人,並非表麵上那麽跋扈。”

“但願如此吧。這件事你有沒有跟皇上提過?”

“沒有,臣也是一時想到的。”竇嬰謹慎道。

“好。你先不要跟皇上說,讓老身跟他說吧。”

“是,太後。”竇嬰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

竇嬰走後,竇太後陷入了一陣深思。前不久,劉嫖入宮哭訴栗姬當麵拒絕了她的提親,讓她臉麵盡失,說要讓竇太後替她主持公道。

竇太後不禁無名火起:“你說你,這麽大的事,為什麽不先跟我通通氣?你是不知道栗姬的脾氣嗎?”

劉嫖恨恨道:“你是不知道啊,娘。栗姬還沒當上皇後呢,就敢用如此口氣跟女兒說話。萬一哪天她做了皇後,還不得把女兒欺負死。”

“行了,此事也不能全怪她。你也不想想,榮兒多大,阿嬌多大,這合適嗎?”

“娘,女兒也是為阿嬌著想,誰不想自己的女兒嫁得好一些呢?”劉嫖委屈道。

“唉,這人心啊,都是不知足的,你身為長公主,什麽樣的女婿找不到?一定要嫁給太子,嫁給皇上?還一定要做皇後?娘告訴你,這後宮啊,不是什麽好地方,不是你想象的那麽風光,何苦上趕著。”

“好,都是女兒的錯,都是女兒貪圖富貴,都是女兒心比天高!”劉嫖也有些生氣了。

“行了,老身也是說說而已,還真向著那個栗姬不成?她呀,離皇後還遠著呢!”

聽竇太後如此說,劉嫖立馬變得高興起來:“母後說得對,栗姬的胸懷和母後相差太遠了,哪裏能夠母儀天下。”

“這件事到此為止吧,你就當什麽都沒發生。”竇太後歎了口氣。

“娘,難道就這麽算了?女兒還沒咽下這口氣呢。”

“你還想怎樣?打她一頓?罵她一頓?你呀,長這麽大了,就不能用腦子想想嗎?”

劉嫖還是不服氣:“反正女兒看她不順眼,也絕不怕她!”

聯係這兩件事,竇太後不禁在想,竇嬰忽然提起此事,到底是栗姬的指使,還是真的無意間提起的呢?如果是栗姬的指使,說明這個女人頭腦沒這麽簡單,也有著很大的野心。那麽,自己要不要幫她達成這個心願呢?

從感情上來說,竇太後並不喜歡栗姬,但劉榮畢竟是自己的親孫子,還是太子,身為祖母,她有必要為他的將來考慮。七國之亂平定了,不代表其他諸侯王從此就死了心,周亞夫父子兩代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恩賜給他家一個皇後也完全說得過去。

但周亞夫和梁王不和,此事天下皆知。如果太子成為周亞夫的女婿,相當於向外界傳遞了一個明顯的信號,皇上和太後開始堅定的支持太子,如此一來,也就徹底斷了梁王成為儲君的可能。

兩年前,漢景帝突然提出要立梁王為儲君,竇太後確實很感動,也想過讓梁王成為儲君。但事實證明,那不過是漢景帝的酒後失言,他內心裏其實並不願意將天下交給梁王。

冷靜下來之後,竇太後放棄了立梁王為儲君的念頭。如今,劉榮已成為太子,身為太後,她必須讓梁王打消做儲君的企圖,不然後患無窮。如果太子成為周亞夫的女婿,周亞夫必定會對梁王有所防範,梁王也不敢輕舉妄動。

身在皇家,必須有所取舍,有人獲益,就有人犧牲。為了漢家的長治久安,竇太後終於下定決心,徹底放棄梁王。想到這裏,她不禁歎了口氣:“武兒啊,希望你能明白娘的一片苦心,不要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