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二章 愛的意境
吳為讀聖經,讀到申命記,讀到這句話:你隻要謹慎,殷勤保守你的心靈,免得你親眼所看見的事,又免得你一生這事離開你的心,總要傳給你的子子孫孫。他細細品味,感受到有一種心性的教化,產生一種全新的體驗。這句話自然有它的本意命意,但啟發他想到謹慎、殷勤保護守護珍惜自己心靈,所經曆過的事情要珍惜留在內心。
人間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人們愛護自己的肉體強於愛護自己的內心、自己的心靈,並不是盡心、盡性、盡意去看護、保護自己的內心,任由汙濁的東西去侵蝕它、腐爛它。聯想到上帝,或者各種宗教,究竟起什麽作用,也許就是因為人世間人心最難測難安難牢,最難把握,靠人的自我把握很難,造神的目的就是為了把牢人心、拴束人心,增強人的自我把握能力。聖經與其他宗教經典,強調的是信仰的惟一性、獨一性、誠實性,特別憎恨不忠的行為,尊崇的是忠實信仰堅忍不拔的性格。這與對人間行為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西方人重視誠信,也許就與基督教的長期教化有關。上帝雖然不能為人類理解把握,但上帝給人類帶來的體驗、影響是真實有效深刻的,如同優秀的詩歌、散文、小說、影視等優秀的精神產品會對人類的精神生活產生持久深刻的影響一樣,宗教經典作為人類的超級精神產品,給人類帶來的體驗、教化、影響更加持久深刻。聖經中有許許多多教誨,但第一大教誨,就是不能忘記上帝等的教誨,盡心、盡性、盡意去遵循教誨,去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忘了就要受到懲罰,以此反觀人間,能夠帶給你美好教誨美好感覺的事情。都不能忘。
可是,人的忘性太大,人的心性太容易滑脫。本來發生的當時會感到非常珍惜非常寶貴,隨著時間推移在人的內心中分量逐漸減輕。直到化有為無,一切都成了過眼煙雲,雲飛霧散。人的心性如此,心外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更是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人心自然要變。如何在易變的世界中把握好自己的心靈,作好自己心靈的守護神,的確是人生頭等的大事情。心變,也可能往好處變,但更有可能是自我敗壞的開始。心不變使人沉穩。
外變心不變。無論心外如何變化。我心對外始終不變,即無論心外一切如何在變,我心對外始終不變;我的行為也許發生某種適應性變化,但我心始終不變。外變心不變,要獨自承受外變產生的壓力。意味著有那種超乎尋常的忍耐和承受,由此獲得心靈的淨化洗刷和提升,忍耐和承受就成了心靈淨化洗刷提升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外變心不變,等於給自己內心安裝上了自我警醒的保護機製;心不變要如同磐石,也可以有效防範內心免受外界傷害。
外變心不變,也是取萬事萬物可取可敬可愛可珍惜可以永駐心間之處,培育發展發揚。摒棄其邪惡之處。成全人,應包括兩個方麵,一方麵直接讓對方感覺體驗到好處;另一方麵,幫助對方清理洗刷不良習性甚至惡習,後者更加重要。
心不變,以什麽作為變與不變的標準?不能也不宜把外界事物作為變與不變的標準。如果以外界事物為標準。則外界事物易變心易變。比如,本來已經滿足的心,看別人後變得不滿足了。一切都處於易變狀態。聖經裏講的是人對神的心不變。你對我好,我對你也好。你對我不好,我依然對你好。這裏有沒有標準?你行善我對你好。你行惡如果我依然對你好,我的內心就沒有善惡標準了。你行惡行不良事情,要立足於勸止、引導、轉化,這是內心有是非、善惡的表現。無罪有罪,以什麽為標準?時下許多人由於利心太重犯了一種病,吳為給起個名稱,叫合理性缺乏症,內心中有一種無罪意識,幹什麽都有理,完全從對自己是否有利的角度看待事物。聖經裏有罪無罪,是以是否聽信上帝教誨作為標準。我們的法律意識淡漠,法律的有效性差,原因是每個人心中缺乏有罪無罪的意識和標準。內心中處於無罪狀態,說明缺乏自我懺悔的動力,自我醒悟的約束力。我們需要有一種深度的覺醒、醒悟。
外變心不變,如果隻局限在自我內心世界,隻具有個人價值體驗,具有內向性、收斂性。我心不變使人心不變,則具有外向特征,社會意義、社會價值。外變心不變,是從我個人角度、個人價值體驗上進行解讀。從我心不變再到使人心不變,則產生了大量需要解讀的信息,由我心不變到如何使人心不變,如何才能使人理解、接受、信服。說服學提出使人接受某種主張,可以采用三種手段:信譽手段、情感手段、邏輯手段。心靈的改變,或讓人從內心接受某種主張,依靠這三種手段也很難見效。心靈的改變,常常靠悟性、靠開啟心智。人間變心的情況太多太多。對人來說,養育過的、教育過的、幫助過的、忠實過的、恩愛過的、服務過的,許許多多,隨著時間推移、歲月流逝,在內心中漸漸淡忘離去。人心易變。有些人,完全以功利為標準,見利忘義、財無心變。心裏有無、變化與否,完全以財利為轉移。失信的普遍,就是心變的證明。我的行事,隻要別人找到我,自己有能力辦的必辦;能夠當天辦的絕不拖延到明日。
過去,吳為在內心上,總覺得欠別人的,倡導總記住別人的好處。有欠心的依據是別人對自己做了有好處的事情。這是一種樸素的報恩心理,基點是受人之恩、得人的好處。外變心不變不能建立在欠心的基礎上。別人對你做了有好處的事情,你也找機會做了幫助別人的事情,那種負債感也就減輕了甚至化有為無,內心對待別人就會發生改變。由欠心向愛心的轉變,才是外變心不變的心靈基石。愛心超越普通的血緣、情緣,源於世間普遍存在的種種苦難。愛心,基點是能夠給予人的不講代價即給予人。通過施愛分擔受苦人的痛苦、為脫離痛苦的分享脫離痛苦的愉快。要救人於水火必須親身深入水火;要救人於苦難必須親身經曆苦難。人對愛的需要,超過對人間任何其他東西的需要,也是超越年齡、性別、身份、種族、國別的需要,尤其對那些生活在缺乏愛的環境中的人,更是如此。生活在無愛的世界中,要比生活在冰天雪地中更加令人感到寒冷。
愛,能夠激發出不竭的精神動能;愛,使人智慧、使人煥發青春活力、使人富有責任心和使命感、使人擁有成全心和犧牲精神;愛,能夠增添人的耐力和勇氣;愛,能夠幫助人克服狹隘的利己主義,使人內心中確立合理與否的內在尺度、標準。
外變心不變,不變的心是什麽心?是信心,相信人都能夠保持和堅守純潔的心,即便是低劣粗俗之人,也有良善之念;是愛心,愛心能夠消除甚至溶解人心之間一切阻隔,使人心融為一體;是誠心,勇於**心中一切、能夠擔當人間一切;是善心,別無所求,但願做一些對人有好處的事情;是包容心,人心如宇宙,自然能夠容得下人間一切。
人不能沒有缺點,但不能因此饒恕自己的缺點錯誤過失。別人的一切過錯都可以饒恕。鬥轉星移,時過境遷,甚至仇敵、敵人都可以諒解、原諒、饒恕,人間還有什麽過錯不可以饒恕。但惟一不可以饒恕的是自己。人要甘願承受自己選擇的一切後果,並從中獲得教益。饒恕人之過失,成全人之幸福。
金剛經講“善護念”,與聖經裏講的維護心靈是相通。金剛本來堅硬無比讀來卻讀出空靈的意境氣象,這種空靈卻比有形實物的金剛更加堅硬,心誌如鐵,意念不是金剛勝似金剛。但發什麽心念至關重要。心念千奇百怪,應護持哪種?良毒之性本無定性,要靠化合轉化升華。吳為身患重感冒,有意測試心靈反應,體驗到善待心靈,心靈也善待自己。身體高燒40度,渾身感到寒冷,想到善待心靈,突然覺得內心深處湧出一股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