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尋寶行動

吳為通過研究人物傳記,親身觀察和體驗現實生活中他人的和自己的經曆,融入自己的情感,感受人物命運的成功與失敗、喜悅與悲傷、歡樂與痛苦、明智與迷茫、徘徊與果斷、失望與滿足、興趣與枯燥,深入理解和了解各種職業活動的規律,體察到傑出人物偉人們聖潔般的追求。這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積累和飛躍。他把閱讀人物傳記當作尋寶活動,從中學到人物寶貴的思想、精神、智慧、經驗,以豐富、充實、提升自己。這種圍繞人物個性化命運的研究方法,盡管不象常見的科學成果那樣嚴謹,看上去雜亂,但卻可以真實地揭示和反映現實生活模式的多樣性和生命力、表現力。既然,各人有各人的幸福歡樂,那麽,這種個性化的研究方式,會更加符合樂商研究的本質要求。

性格決定人物的命運。性格如何決定人的命運?一是決定人的自我體驗性質、程度;二是決定人的行為類型;三是決定人的社會關係狀況,人緣好壞;四是決定人的社會活動效果、社會反映。

吳為閱讀愛因斯坦傳記,產生了一種認識,人需要善於概括和精確把握情感體驗。愛因斯坦使人感到神奇。他能夠精確地預測光線經過太陽表麵會變得彎曲。他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視野,改變了人們心目中的宇宙形象,對弘揚人類理性和科學之光做出巨大貢獻。

人們在比較自然科學與技術同哲學社會科學對生產力影響的區別方麵,認為哲學社會科學不象自然科學影響那樣直接、顯著

。其實,哲學社會科學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一是政策途徑,影響深遠、作用麵大。二是人文化、人格化,如培根在勸學篇中關於知識性格化的論述,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通過人格化為人的特定氣質類型,就會直接激發人的潛能,從而有效提高活動的效能。而且,這種影響不隻是潛移默化式的影響。有時也會出現突變,表現為瞬時性的爆發力。在有些場合,一句話對人們就可以產生顯著作用。所講所論,不在於長短。重在於有效。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向社會動能、勢能的轉化,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藝術化。就象自然科學要通過技術環節轉化為生產力一樣。要研究如何轉化為人的性格,克服性格方麵的缺點,促進性格的健全發展。社會實踐經驗證明,個性的健全性具有極端的重要性。性格上的缺點不一定給他人、給社會造成危害、傷害,但足可以對人物命運造成深刻影響。

從性格的形成過程看,在人的童年時期,性格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也不知有意還是有害。能夠意識到的隻是興趣。父母的影響最為典型,這是一個根本無法控製和選擇的過程。父母對人的性格影響是全麵而又深刻的。胎氣。從娘胎裏帶來的氣血稟賦,決定人的體質和氣質類型。在人的性格形成的童少年時代,父母是否雙全,是影響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的為人處世態度,也是影響人的為人處世態度的重要因素。如果對父母的影響和幹預感到壓抑。甚至難以忍受,有些人也采取躲避甚至出逃的方式以示抗議。毛澤東就是從少年時代反抗父親幹預、並且迫使父親讓步的經曆中意識到反抗有利於改變自己的處境,結果使毛澤東的性格逐漸定型化為一種鮮明的反抗性格。

地域性因素對性格的影響是全麵、深刻、持久的。它通過地方的土地、山水、園林、花草、氣候、食物結構以及風土人情等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在人的性格方麵打上地域烙印。比如,東北人的豪爽、北京人的能侃、山東人的腿、奉天人的嘴、西北人的高亢、上海人的精細、廣東人的精明。自然環境的影響,甚至反映為體征。高大魁梧和纖細精致。

在影響人的性格特征方麵,知識是最為活躍、能動的因素。通常說的知書答禮。文明相,讀書人,更重要的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曆和體驗中,可以認識或者悟出自己性格中哪些成分是對自己有益或者有害的,加以取舍,起到重要的選擇篩選作用。孤僻可以變成開朗、呆板轉變為活躍、粗暴變成克製和尊重。知識。對於性格的形成、強化和定型作用,更主要的是通過對行為的有意識定向指導和強化來實現的,從而培養出所需要的性格特征。想吃,可以使自己成為美食家;願意聽可以成為音樂家;願做可以當發明家;願意行則成為旅行家;願意管事可以努力成為政治家;願交往是社交家;願意鑽研成一名科學家;願爭鬥當一名軍事家;渴望閑暇就去當休閑家。

在平靜如水的日常生活中,性格類型對人的益害影響並不明顯。性格優勢劣勢不顯著。但在人的生活工作或者社會突然發生變故時,對人的性格就是一種嚴峻的考驗。所謂性格就是命運,通常也是在變故麵前才能夠得到效驗。在一些平常瑣碎事情上看上去是一種性格弱點,對成事敗事會產生影響,但都可以被人理解、接受。但象缺乏主見、軟弱性、多愁善感、張狂、急噪、暴躁、陰沉,在巨大的變故衝擊麵前,就完全可能給人帶來災難性、毀滅性的影響,而堅強、沉穩則容易幫助人平穩度過變故。堅強和果斷,通常被人們看作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性格。這種性格,足可以使人從容應付各種變故。它會幫助人在變故麵前表現得勇敢。在社會危機麵前,普通人難以從巨大的變故打擊下覺醒過來,往往就是憑借巨人性格的力量,喚起人們克服危機的信心和力量

。在社會出現巨大轉折的關頭,通常都有偉人發揮自己巨人的性格力量,使社會實現平穩過渡。

如何使人養成一種有利於己的性格?它的內涵、標準以及培養方式,應當如何認識?通過實際觀察,性格的利弊不能脫離具體環境、處境去抽象討論。孤僻,固然不利於同他人打交道,也很難造成良好的人緣,但對於學習和科學研究來說,可能是一種有利的因素。有利的性格,不宜、不應機械地理解為隻具有單一內涵的性格,歸結為某種固定的性格類型,而要從人的適應性、能動性、選擇性、可調整性角度來認識。有利的性格應當是內涵豐富、應時機變、能夠使個體與環境產生良好相互作用、有助於個體生存發展的性格特征。

性格既然對人會產生益害影響,在人的發展方麵,客觀上也會形成優勢性格與劣勢性格,就可以把性格不僅僅看作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並且常常屈從於自我性格方麵的壓力,更應該把性格當作人生的一種資源,而使用好這種資源,就需要策略。性格是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但不應把它看作不可更改的心理傾向,是一種對於人生可以利用的資源,一種人生可以靈活改造和利用的策略。這種理解,將會豐富和加深我們對性格的理解和認識,對性格確立起一種能動合理的應對態度,提升對性格的駕禦能力,而不是做自己性格的奴仆。

刀子嘴、豆腐心,具有引申意義,形容由於性格方麵的原因而傷人、得罪人的現象,也可以理解為出於性格方麵的因素而受到的傷害可以給予諒解的態度。但是,在社會交往的許多場合,僅僅由於性格方麵的原因,就足可以造成人與人之間出現隔膜、疏遠甚至交惡的後果。有時的無意或者有意的一句話、一件小事,就可能令對方輕則感到不快,重則覺得受到了傷害,進而動搖基本關係,在這個方向上逐漸強化,使性格因素的作用得到放大。其實,無意的話、無意的事可以完全不去介意,就是在最初狀態下的有意,通過無意化處理,也會變得無意化了。這樣就可以盡可能地降低、避免性格處世方麵帶來的社會風險。

關於性格策略問題。在人生某個階段,有意將自己封閉起來,外人看來是孤僻,其實是一種人生發展或者實行自我保護的策略。吳為接觸過一位商界人士,給人的感覺總是抑鬱不樂、愁眉不展的樣子。好奇問道,你為什麽總是這樣一種形象?他回答說,這是為了給員工造成一種企業處於困境的心理壓力,意在於督促員工努力。這是一種典型的把性格表現當作策略的意識。吳為道,你這樣的表現隻能會使員工更加壓抑。

從新的角度對性格問題進行重新認識,反映了時代發展的要求。21世紀,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究竟麵臨著什麽樣的問題、使命和任務?知識經濟時代,提出了知識與經濟、社會、人生實現深度的結合,要求知識、科學向藝術、智慧實現高水平的轉化。這種結合和轉化,向知識本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戰。在這個時代,麵對的是如何充分激發、激活人類個體生命力的客觀要求,需要知識與人的心性、性格實現有效的融合,從而改變人類自身的命運。變故這個概念,隻適用於變化速率緩慢的社會和時代。在當代高節奏變化的社會背景下,對人的性格提出了嶄新的要求。凝固不變的性格特征已經被無情地粉碎了,意味著人將天天在抑鬱、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態中度過。因此,這是一個性格需要發生革命變化的時代,關於性格的認識、態度、知識,也需要發生革命改變的時代。

做自己性格的主人,對人究竟意味著什麽?它所要打破的是性格的內在自我禁錮,充分激發、激活人的生命活力。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