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0章 武與俠的啟示
為了加強德育,何校長特別請來吳為講道德問題。
吳為開場道,我們已經是熟人了,請讀過金庸作品的同學舉手。台下幾乎全場舉手。吳為笑道,這麽說,我們大家都是金庸的粉絲了。可以豪不誇張地說,金庸的作品是雅俗老少皆宜,我聽何校長說,在座的有些同學想研究金庸作品,有的大學文學係還有不少研究生把金庸作品作為碩士論文的選題,我看我兒子也喜歡讀金庸,對他說要是真能讀好金庸的作品,比學好哪門課程都更重要。金庸的作品,讀起來自然也是各有所好。同學們對金庸作品想來已經很熟悉了,想必也一定會有自己很鍾情的一些人物。
怎麽來讀金庸的作品,從中汲取一些什麽,自然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吳為接下來講道,今天我想從一個特定的概念入手來講講我的一些體會,與同學們分享。一個特定的什麽概念呢?知見障,這是一個佛教概念,大意是說,人對事物的認識會存在障礙,佛教有它的本意,金庸用到武俠小說裏叫武學障,我們今天借用這個詞匯,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學習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在天龍八部裏麵,有多處用到這個知見障,最典型的要算那盤無崖子設計的珍瓏棋局,群雄中的頂級高手參悟了30年不得其解,略知棋術的虛竹看幾位在那裏苦心揣摩動了惻隱之心,上前胡亂動了一子,竟是自殺一子,引來高手們紛紛斥責,說他亂來攪局,靜下心來再看棋勢,不料他這樣隨便隻動了一子,竟然是一步妙棋,如同開了天眼。撥雲見日,由此可以一步步解開多年不解的棋局。原因何在?那些高手難道不如學徒水平的虛竹?緣由是,那些高手苦參不得其解,心裏有障礙。功名心得失心太重,求勝之心太切,遮蔽了他們的心智,虛竹也不全然是誤打誤撞,而是出於慈悲善念,想幫助他們擺脫那種苦境,隨便動了一子,誰能想到舍棄礙手礙腳的一子,卻解開了全局困境。這對我們今天的學習考試也很有啟示,有時心境處於放鬆狀態反而會比緊張狀態更能夠幫助自己明白許多東西。
在金庸的作品裏。有許多武俠大師級人物,這些人物有一個共同點,俠之大者,在於一個義字,這個義字。也可以有許多解釋,總之它屬於精神性的東西,比較狹義的是朋友之間信義、師徒之間信義,也可以有民族國家大義,還可以理解成愛心善念,慈悲情懷。武俠武俠,講的就是武和俠的結合。沒有俠也會有武,而且有許多奸佞之徒也可以有很高的武學武功武術,但沒有一個會成為大師級的武俠人物,原因就是他們身上缺少一個俠義精神,刻意想成為武林至尊,號令群雄。學來練去雖然也會有所成,卻隻能有小成中成,難有大成,更不可能有集大成,終難成就大器。缺少俠義。會形成他們內在的武學障,有內在的障礙,對武學修養武功修煉會遇到的有些關口障礙,難以一一打通,達不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到了一定層次再繼續練下去,不但不成反而會走火入魔,自殘身體。再看金庸筆下的那些武俠大師級人物,寫郭靖是仁者無敵,這個詞匯可以一詞雙解,心中無敵,打遍天下無敵手。蕭峰,一定會有許多同學很崇拜他,他在聚賢莊那一戰,也親手殺了許多武人,其中難免有正派人物,事後也引起了他的愧悔。蕭峰的俠義堪稱現在說的國際主義精神,他身為契丹後裔,遼國之人,卻能在遼宋兩軍對陣之際,不願意看到生靈塗炭,為了勸和不惜陣前自殺勸退遼兵,成就大義。張無忌,這個人物看上去比較單純,卻正是他的單純使他成為金庸筆下的武俠大師,他的單純屬於清純的那種,不想為官當皇帝,慈悲善念,不願意看到刀兵相見相互殘殺的場麵,武鬥場上與對手過招甚至反助對方療傷,再看那些狹隘之輩奸佞之徒在打鬥之間正麵較量不過,常常突施暗算,有時害人不成反而回傷自己。正因為他的清純,慈悲善念,使他能夠融會貫通,總是能夠逢凶化吉,機緣巧合,見啥學啥,學啥精啥,他自幼得謝遜親傳,回到中土又師從武當,身為武當後人,得武當真傳,被人陷害巧遇胡青牛幸得上乘醫藥醫理醫術,後來又格外有幸自修自悟九陽真功、乾坤大挪移等絕世神功。張無忌人生最為最彩最為光輝也是他的成名戰,就是光明頂一戰,隻身力退六大門派,他的慈悲善念使他臨敵現學現用竟然能勝過原派正宗,令人匪夷所思。我認為,在金庸筆下的武俠大師們,以武學深邃、武功高強、武術精妙服人,又精通醫理藥理,有武德之純、俠義之重、情懷之深感人,能夠博采眾家之長,兼收並蓄,善於融會貫通,隨機應變,製敵機先,神功修成又不是在武術館、講習堂、練武場,而是通過各種遭際變故,在驚險奇險乃至絕境之中,巧遇世上難尋的機緣奇緣,匯集起師門、天賦、機緣和自我修行努力於一身,得到眾多美麗女子的傾心,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張無忌要算最為典型。
吳為看到同學們蠻有興趣地傾聽著,他又興致勃勃地講起韋小寶這個典型人物。他講道,韋小寶是一個地痞無賴,混世魔王,打起仗來與人動手動腳,隻會些砍腳迷眼下毒鑽褲襠的下三濫功夫,為正宗武人所不齒,卻為什麽混得下去吃得很開,連我兒子看了鹿鼎記都羨慕地說,韋小寶有七個老婆。
同學們都被他這幽默打諢逗笑了。
吳為話鋒一轉,接著道,韋小寶卻為什麽能得到康熙的信任,引以為知己,又能同天地會的好漢們結成生死之交,固然靠他無師自通、渾然天成的智慧,見人遇事臨機應變極為高明,可謂是不學有術的典型楷模,更重要的是。他靠的是對康熙的忠義,對朋友們的信義,最終也是因為康熙要利用他剿滅天地會,天地會又想利用他殺死康熙。他的忠信成了生死對頭,他實在難以兩全,無奈之下隻好帶著足夠的錢財、領著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和孩子,逍遙隱遁了。
同學們從中可以領悟到武與俠結合的重要,俠義比武更為重要。這對於我們今天的學習來說也是非常適用的,比如,出一道命題作文,武與俠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這也是金庸先生通過武俠小說貢獻給世人思想方麵的財富。曼德拉說過,小說是歐洲文明的母體之一。這對小說給予了非常高的地位。從我們現在的教育看,道德與學問並不是兩張皮,道德並不是單擺浮擱的東西,做人修身與我們的學習考試並不矛盾,更不是對立衝突的。現在社會上對狀元現象有一種很強的批評聲音。說曆屆高考狀元全軍覆滅,沒有出現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這樣的說法也許有失偏頗,但至少說明狀元們的後來發展真正取得與狀元身份相稱成就的太少了,用我們今天的題目來說事,是不是在道德和學問的結合上有欠缺呢,我的意思不是說那些狀元們缺德。而是說在道德修養的境界上,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過去,我們隻知道美國的富蘭克林發明了避雷針,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美德計劃。那時的宣傳也許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其實美德屬於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直到富蘭克林自傳被翻譯過來才廣為人知。但是。在人們普遍議論道德滑坡的背景下,究竟有多少人借鑒效仿富蘭克林的做法,很難說,我隻是相信,隨著社會發?...
展時代的進步。所謂道德滑坡可能屬於道德誤判,我就不相信,道德滑坡何以能夠支持中國持續三十多年的經濟發展社會繁榮,應該是有些過時的道德元素在弱化甚至退出曆史舞台,一些嶄新的道德元素在生成發展,隻不過沒有被人們普遍重視,或者沒有當做道德元素去認識理解。道德誤判會比道德滑坡更加可怕,因為這樣的誤判會誤導人們道德努力的方向,甚至會扼殺新生的道德元素。比如,對你們80後90後新生代,社會上有一種議論,說你們個性強,我認為,個性強不是壞事,這裏麵就孕育著嶄新的道德元素,對於你們來說,要有道德自覺,樹立道德建設的信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吳為的突然發問,全場一時陷入沉默,台下先是小聲交頭接耳議論著,吳為又問了一聲,有沒有道德自信?全場一聲吼道,有!
吳為讚道,好,這也是你們新生代的使命。你們中間有官二代、富二代、知二代,很自然也有貧二代了,你們就是中國社會現實的簡單縮影。二代這個概念的出現,也有它特定的時代內涵,最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是富二代概念,說明我們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的曆史太淺薄,還需要多少代人的繼續努力,在座的同學不管是處於哪類身份,無疑都在思考著進一步改變父輩遺傳給你們的現實命運,狀元們也麵臨著由學場狀元向職場狀元的轉化和飛躍。
不過,我也注意到,現在的許多狀元總結自己的狀元經,很重要的一條,都有錯題本,這是做學問的方法,幫助自己減少錯誤消滅錯誤,但沒有發現哪個狀元,象富蘭克林那樣記錄自己言行的得失。
這時,何校長插話道,我們學校就有這樣的狀元,給自己專門準備了一個本子,記錄每天做錯了什麽事說錯了什麽話產生了什麽錯念,而且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這些年一直在堅持,經過發展演化變成了自律十條,還被吸收進了班級自治公約。
吳為聽了非常高興,他想了想道,好啊,能夠這樣做又能堅持做下去,有這樣的覺悟可真是不簡單,這就是道德建設方麵的努力,我想見識一下這位狀元。
阿枚站起來。
何校長介紹道,她叫阿枚,是我們學校的狀元,班長,學生會主席。
吳為看到是一位長相非常秀美靚麗的女生,笑道,難怪有那麽多的頭銜。阿枚同學,能否讓我分享你的養德修身筆記本啊。
阿枚回答道,請吳老師指教。
吳為道,請坐。等我講完後我們可以找時間再聊聊。
吳為又接著道,孔子曾經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司馬遷也曾經講過人生五福說,壽、富、康寧、所好德、始善終,把所好德列為其中一福。富蘭克林給自己製定的美德養成計劃,堪稱所好得的典範。今天,我在這裏看到我們的阿輝同學,也養成了這樣非常好的習慣,這就是把道德修養化為自己的日用常行,相信會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我希望,我們更多的同學能夠象對待考試那樣對待道德修養,每日三省吾身,象金庸筆下那些武俠大師那樣,努力做到道德學問雙修勤修,實現良性互動,最終把自己造就成為名符其實有益有用的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