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0章 學習前人夠用即行
吳為應何校長的約請,來校講解培根與荀子的勸學篇。吳為這次開場並無客套之語,開口即背起勸學篇,台下的同學們卻亂哄哄地議論著。何校長看著這場麵感到麵子下不來,想說上幾句,吳為忙做出攔阻手勢,他一直流暢地繼續背誦著。場麵漸漸地平靜下來,同學們都為他的記憶力感到好奇,傾聽著他的背誦,似乎想聽出點遺漏錯處,接下來感到佩服,繼而引起一些同學的共鳴,跟著背誦起來。本來語文課堂教學就有齊誦的訓練,這也正是同學們的拿手好戲,報告廳裏竟然出現千人一起背誦勸學篇的景觀,產生了少有的氣場和震撼力。
背誦完勸學篇,吳為道,謝謝同學們,荀子的勸學篇,同學們都能背誦,我也不必多言,他講的核心,是培育學習精神,運用大量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強調的是學習要堅持不懈。從勸學篇,我們有必要了解和把握的是,中國傳統知識文化的特點。中國傳統知識文化從教育角度看,它的文字敘述方式多是短句短文,各自獨立缺乏體係性,知識單元之間缺少內在聯係,顯得比較鬆散,枯燥,易學難記,又有高度的思想性和高明的智慧,使人難以理解領會。知識本身的這些特點,使得學習過程單調,缺乏吸引力,學習成為苦事,要想學習掌握這類知識,必須刻苦。在我國曆史上,出現勸學篇這樣的名篇並不是偶然的,有它特定的知識背景。圍繞學習的勵誌理念,突出一個苦字。頭懸梁錐刺骨,學海無涯苦作舟,知識之根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通過下苦功,死記硬背記住了,掌握了。這樣的知識人格化,也容易使人成了書呆子,難以流暢通達瀟灑。以舊時身著長袍帶著眼睛古板刻薄的私塾先生最為典型。向被教育者教授這樣的知識,依靠自覺對很多人會失靈。應時而生花樣繁多的懲罰手段。私塾的打板子。現在的高考,也是對教育苦情的繼承和延續。會寧教育經驗的五苦精神,可以稱得上教育之苦的代表,領導苦抓、家長苦供、社會苦幫、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現在有的學校喊出的口號,血狼精神,與我同在;有的班級用民選的方式征集班訓,結果是同學自創的“高否?否!富否?否!帥否?否!滾去學習!”被采納;個別學生甚至用隻要學不死、就要往死學來自勉,考前出現吊瓶班,簡直成了現代版的頭懸梁錐刺股。為了應對高考,有的學校甚至召開誓師大會。低年級同學向高年級同學宿舍喊樓減壓鼓勁。考這樣的知識,伴隨著惡搞,小學試題問水滸梁山大旗上書四個字都是什麽字,有學生回答,三碗不過崗;問水滸結局。吊死的是西門慶和潘金蓮;問唐僧三個徒弟的法名,回答你我他,又問唐僧取經為了什麽,回答是,想知道我是誰,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同學們。這樣咋一聽起來胡亂的答法裏麵,有沒有玄機,很值得玩味一番。我把兩位徒弟的法名稍作調整,沙和尚的法名應作悟能,是說三個徒弟中他是本事最差的一個,應該多悟本領;豬八戒則貪吃好色。法名正應該叫悟淨,以淨化貪心**念;孫悟空,本事最大,卻爭強好勝,動不動喜歡賣弄本事。甚至打出齊天大聖旗號,老子天下第一,悟空就是讓他把這一切爭第一的名利心看淡了,心裏騰空了,也就由唐僧的三徒弟變身為我們生活中的你我他了。報告廳裏響起一片笑聲,同學們都為他的妙解逗笑了。
吳為不待笑聲停下來就接著講道,高中生考試,問,如何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回答是三個人一起走路一定會有一個人能教我;為什麽說沒有金瓶梅就沒有紅樓夢,回答是金瓶梅作者是曹雪芹的先祖。
我們再來看培根,他也有個勸學篇,是他的散文集,其中的名篇論讀書,最為經典,裏麵有一段經典的描述,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這段話最後四個字也有譯作皆成學問。他這段話講的是知識的人格化,西方的知識具有科學性,所謂科學就成體係,各個知識單元之間有內在的邏輯聯係,富有審美特質,概念之間環環相扣,知識體係如同疊床架屋一層層建構起來,隻要理解了很容易記住掌握,可以說象鉗子一樣牢牢地鉗著你的好奇和興致往裏麵走,這是形容概念的演繹對人的思維產生內在強烈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知識體係,隻要入門了容易引人入勝,使人發生強烈的興趣。人一旦學會理解了它,推崇的是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不必苛求用書麵的語言死記硬背,不求文義一致。當知識化成能力,也就不必繼續重複學習同類的知識,可以用能力去麵對實際問題,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我們的理科學生和文科學生,對各自所學的感覺差異,其實就是反映了兩類知識體係之間的差異。文科的突出特點,就是有大量需要背下來的知識。
吳為又深有感慨地道,我讀道德經、論語、孟子、莊子、墨子、荀子,感覺是,道德經在思想上處於巔峰,它的內涵就不能用知識的標準來衡量,五千多字,蘊含的思想和智慧,你能領會到什麽程度它就是什麽程度,是那種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的感覺很難說得清,思想、智慧到了一定高度就處於模糊狀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是有局限性的,也很難用標準化答案來衡量,帶有佛教的意味,需要參悟。我國古人筆下的經典之作,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常常是參悟所得,自然也需要我們用參悟的精神去領會。上善若水,善如浩浩****之水會養育滋潤萬事萬物,自然包括人心;厚德載物,德乃精神性的東西。是說德化的人格可以擔當。錢學森提出我們的大學教育不出大師級人物,我在這裏繼續延續上次與同學們討論的金庸作品話題,在金庸的作品裏,出現許多大師級武俠人物。那些武俠人物的成就之路對我們也是一種啟示。要通過教育的方式培養大師級人物,很重要的問題是人文精神怎麽培養,國學經典裏包含的那種精神很難用教學的方式獲得,需要參悟。西方的基督教,講的是愛心,這個愛心可以養育培育,比如,英國小學有愛心增長課,富蘭克林的美德計劃,變成普通人可借鑒采納受益的精神。我們的高考。其實是對科舉製的延續,用標準化、格式化流水作業式的程序,實際是以肢解的方式使精深高妙的東西膚淺化了,切割成大量枯燥的知識去教學生考學生,又用這樣的標準化方式來考驗學生掌握成體係的現代科學文化的能力。用呆板的考試來衡量學生對那些高深思想高明智慧的掌握情況。
如何應對高考?吳為道,我給同學們講個故事。我的兒子叫吳宋,他在中考時,班主任找到我的愛人,直截了當地說,吳宋根本考不上重點高中,學校的意見是不讓報重點怕影響升學率。我愛人聽了卻執意要給孩子報重點。我不管你們升學率,我要讓我兒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考不上拿錢我認了。後來校長又找,我愛人依然堅持。考試時,我就場場等候在外邊,每當看到吳宋出來。遠遠就看到這孩子輕輕鬆鬆、高高興興的樣子,見麵不等我問呢他就說考的好。我感到奇怪了,怎麽場場都說考的好,心想等成績出來再說。吳宋卻笑著說,考前老師說了。每科考完出了考場碰到有人問考的怎樣,就說考的好。我說,那是對所有同學講的,但能做到這一點的同學可沒幾個,結果呢,這孩子還真考上了重點。吳宋後來高考,估完分,坐在身邊的我一聽生氣了,與上年的錄取線差不多,也太懸了,責問道,就這麽個成績,還說考的好。隨即拿起吳宋的教科書,才發現了問題,用過的教科書象新的一樣,就好奇地翻起來,一看更加氣道,你怎麽連教科書上的習題都沒做完?吳宋卻很輕描淡寫地回答,夠用就行。分數公布後,吳宋自估成績剛過二本分數線。我愛人感歎,這孩子,中考學校不讓報重點,高考又是幾乎踩線,總是那麽晃晃悠悠,讓大人擔驚受怕。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兒子估分卻很準,中考高考自估與實際得分都隻差2分,便說這孩子幹什麽都有個準頭,以後也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有什麽結果。等吳宋大學畢業考上碩士後,心情激動地對我們說,一年半的時間專門做一件事,那樣的感覺挺好的,卻也有一種虛脫感,再也不想考試了。雖然如此,接著相關專業的各種資格證還是乘勢一考而過,我很感慨道,這孩子幸虧沒有去去拚高考,給自己儲備了後勁啊。
吳為繼續講道,我們從這個故事裏能夠得到什麽啟示?我們講了多少年的減負,效果不理想,這裏麵也有個觀念問題,學生自己怎麽對待學習的負擔、壓力。這個故事裏的吳宋,在調節著他自己的負荷,他並沒有去拚題海戰術,沒有長期把自己繃得太緊,事理比較好理解,弓滿易折,或者會使弓失去彈性,他如果拚來拚去會不會也厭學掛科啊。不止一個狀元總結道,任何一本中等水平的輔導書都能覆蓋高考內容的98%以上,每個科目如果能把一本書的習題及其思想方法徹底鑽透,應付高考已遊刃有餘。當然了,做到這個徹底鑽透十分不易,需要一定的重複,庖丁也是在殺了成百上千頭牛之後才能達到目無全牛的境界。不少學生也因此陷入機械重複的誤區,不停地做題,最終卻是收獲不大。我就親眼見過一些學生,習題集一本一本地做,在考試時遇到過幾次的相同類型,甚至是一模一樣的題目卻依然一錯再錯。做題是為了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不是看著一大摞做過的習題集獲取某種虛無的心理快感,哈哈,這些題目我全都做完了。習題像風吹過一樣從腦子裏流過,最終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每做一定量的題目,我們都應該稍微停留一下,問問自己在這些題目中學到了什麽,這也是題目在腦海中醞釀發酵的過程。做題、思考、再做題、再思考。這樣循環上升的方法是極有效的。也有些學生走上相反的另一個極端,套路化,或者說是招數化。做了大量的題,有學生就會分析提煉出種種套路。怎樣的題目用怎樣的方法,頗有些見招拆招的味道。應該說,這樣做還是很有效的,比起單純拚題的那種做法高明些,尤其是對付陳題、舊題,高考中也確實會出現這種題目。但是,套路化的最大害處在於它會擾亂你的知識結構,使你舍棄對本質規律的透徹理解,對題目的思考扭曲為一種程序化的過程。高水平的出題者,會將各種題型重新拆分組合。創造出新的題目,套路、招數之類的應對策略就會徹底失靈。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應對高考要以無招勝有招。我講的我兒子,他還是有很高明的地方。他對我曾經說,他特別善於做那種大題,特別是感覺能對付那類模糊的題,初中時一次化學考試竟然考了98分,老師還特意把他找去,誇獎他答得好,超出了老師的想象。這樣看來,他的夠用就行,就顯得有些底氣,有了自信。
吳為講到模糊題,引發了阿輝的聯想,他想起倚天屠龍記裏有個情節。讀後印象非常深,趙敏率領武功高強的一隊人馬冒犯武當,偷襲張三豐竟然得手,使他失去臨場迎敵能力,這時張無忌站出來。張三豐竟然當著眾敵現場教張無忌自創的太極劍,現場演練竟然問忘記了多少,張無忌隨練隨忘,最後竟然答到全都忘記,張三豐笑道,那就好,這才是得了真傳神韻。他想到了自己對模糊的理解,與吳為講的經驗不謀而合,不由得露出心靈共鳴的笑意。
隻聽台上的吳為繼續講道,學生在高考前這個階段,不易過度耗損,這樣會失去後續發展能力,應該給自己留有餘地,人生不隻是麵對高考這一關,拚搏耗損過度會造成自我損傷。在人生的學習階段,學習是什麽?是接受吸納前人的東西,學的再多也隻是從知識海洋中舀取一瓢飲,在這個階段就采用拚血本損害自我造血機能式的做法,我總感覺是不是有些不仁不智,不劃算,現在還到處推崇張揚這樣的做法,象有的學校對學生采取半軍事管製的辦法,象勞教那樣對待學生,學生意誌拚盡了,得了高分也上了名牌,結果卻出現了比較大麵積的厭學症,在名牌大學離開了老師的催逼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接二連三出現掛科甚至遭到退學命運。更多的學生要繼續讀碩讀博步入社會,將要麵對難度更大的創新要求,需要去超越前人時,反而動力、拚勁不足,不如前人了,是人生的精華提前耗竭的表現。有些人講起別人的東西滔滔不絕,說到自己的貧乏蒼白,很值得我們當學生的引以為戒。我們當學生的自己怎麽麵對高壓,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和應對辦法,說的直白一些,別人給你加壓,還有一個你自己如何對待所加壓力的問題,有一個自己如何把握應對的問題,也不要一味窮於應付或者在那裏怨天尤人。有多少學生麵對高考,會想到自己能夠做什麽怎麽去做的問題?國內有所中學組織全校學生早讀,讀的是奧巴馬在美國一所中學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我們為什麽要學習,核心思想就是講學生們應樹立自己的責任意識。與要為這個世界創造點什麽的意識比,吳宋提出夠用就行的觀念,讓我們感覺似乎不那麽崇高,但他能從自己實際出發,表現出的是為自己負責,走自己的人生路,也不失為人生的一種明智抉擇,聽起來似乎拚勁不足,隻緣未到拚搏時。要知道,書是讀不完的,知識也是不可能學盡的,人生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來到世界上走一趟,應該有點自己的東西。在教與學這個階段就去拚人生血本,我覺得不合適,要有點學習前人的東西夠用就行的從容坦然。有些狀元也不是去拚題海,隻是選擇那麽一兩本習題集,實際上奉行的就是夠用就行,又融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贏得了人生階段性的成功。每個同學要學會掌握好自己的人生節奏,理解和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周期,理性的應對人生各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養精蓄銳,人生真正的精彩在超越前人。
全場爆發起雷鳴般的掌聲。
吳為繼續興致勃勃地講道,你們中間有官二代、富二代、知二代。很自然也有貧二代了,你們就是中國社會現實的簡單縮影。二代這個概念的出現,也有它特定的時代內涵,最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是富二代概念,說明我們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的曆史太淺薄,還需要多少代人的繼續努力,在座的同學不管是處於哪類身份,無疑都在思考著進一步改變父輩遺傳給你們的現實命運。現在講教育要公平,高考存在的最大理由,就是保證選才的公平。教育公平。並不等於要搞平均主義,必要的重點傾斜還是應該有的,道理很簡單,社會有各行各業,崗位有分工。人才會分出等級,學校對你們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你們的父母會比一般的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更加迫切,未來的你們也應該擔負起分量更重的責任。我願意在同學們學習進步的道路上當個磚頭瓦塊給墊墊腳,使你們經過高中這個階段,能夠走得又快又穩又好。同學們都被他的流暢敘述吸引住了,聽起來入耳貼心。明白簡潔透徹幹脆利索。
吳為繼續講道,你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你們的政治小生態,你們畢業後進入社會,麵對的領導主管師傅,就是80後。80後,也就是你們的學兄學姐們是怎樣一種生態。他們。在整個的上學過程,從托兒所幼兒園課前班,小學開始的正課班課後班一直到中學高考,是被當做寶貝似地寵著哄著逼著,生怕學習不用功。天天用眼睛盯著。終於考上大學,最喜歡的第一件事是什麽,放鬆,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那一天那一刻,那種輕鬆自由舒服的感覺真好,考上大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等上了大學漸漸地看到師兄師姐們的前程,知道還得繼續打拚啊,不像父輩們,上學時就不緊張,工作國家給分配,分配不了的還有政策跟著,可以接班,什麽也享受不著的還給安置到大集體小集體,實在安排不了還可以幹個體享受減免稅,雖然後來下崗失業了,可畢竟在年輕時過了那麽多年安穩舒服的日子。80後還沒等畢業呢,就背上了那麽多不好的名聲,富二代,啃老族,父母禍害論,怎麽聽不到一句給力鼓勁兒的話。原以為越過高考那道山峰過後會是一馬平川任自己去馳騁,沒想到,就業無門必須考聘,一聽考試就頭疼,就業考聘不像高考考碩考博考專業資格證,隻要進了段就保險了,考聘需要擇優,設計兩道關卡,筆試麵試,麵試看關係,說考聘有個外貌悅人情結,經過一關又一關熬得還有幾個靚仔靚妹啊,好不容易過了關上了崗,形勢更嚴峻,比想象的嚴峻多了,要忍受難堪的羞於出口的低薪生活,瞻念前途不寒而栗,票子少生活道路上的房子車子孩子象一座座山峰在前方聳立,一爬二三十年,中國人是離不開山了,三座大山推翻了掃平了,誰想到又出來這麽多山。不想麵對也得去麵對啊,可這樣的麵對缺乏**,這麽多年學了那麽多東西等於儲備了燃料,卻由於缺少**難以啟動燃燒不起來。又分體製內體製外,幸運的進了體製內,發誓死也要死在體製裏,進了體製裏卻受到模糊規則的困擾,體製外雖然自由規則也明確,卻感到老板們特黑。雖然如此還是挺自我的,遇到規則不明被騙了吃虧了,也不象老輩們那樣動不動聚眾上訪。麵對這些問題也想象以前麵對高考考研考博考資格證那樣發力來個衝刺,有明確的衝擊目標,現在不行啊,目標聚焦不起來,也不是那種單純靠自己學習就能發力衝擊的。知識並沒有讓自己獲得那種神奇的力量感,才意識到那隻是培根個人的感受,能改變命運的不隻是知識。想來想去,也沒有什麽理想啊,神聖啊,崇高啊,換一種心境吧,過日子,工作想法幹好,孝順父母,照顧好妻兒吧。
他的話音一落,掌聲嘩嘩響起來。
你們要明白,社會上有那麽多年代的人,與你們的處境最為接近的就是80後了,他們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同學們都清楚自己應該怎麽做。當然了,你們也有全麵超越80後的先天優勢,因為你們出生和生活在市場經濟已經全麵深入展開、網絡時代也已經到來、國際化進程日益加深這樣一種全新的社會環境中,接受的也是一種全新的教育。說到教育,我們也言歸正傳。
現在都說減負,反對死記硬背。我在這裏要說明,死記硬背裏麵有沒有合理的內核。不管學習什麽,都是為了用,學有所用。學了就忘,前學後忘,用的時候等於還是白癡白學。學過的要記住,記住什麽,怎麽去記住,卻是一個大學問。政治課裏有許多概念,每個概念都有定義,概念是對所描述事物本質的概括反映,必須記住,光記住還不行,必須理解,隻有理解了才能幫助你記憶,更重要的是,隻有你理解了才能變成鮮活的有靈性的東西,到了用時才會從你的大腦深處跑出來。同學們注意的焦點是高考,能記住高考考的內容當然非常重要。各科老師們要做的工作,就是幫助同學們找到課程裏麵的知識點,理解消化這些知識點,根據曆年高考的經驗,考點基本是就是出自於這些知識點。圍繞這些知識點還會衍生出一些知識,如同主幹的分支分叉。當然了,同學們也不要把學習和理解,單純地簡化成那些知識點,如果那樣,就太偏狹了,會禁錮我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如果大家學習成果體現為對一個又一個知識點的掌握,我們的思維就會象混凝土一樣被固化,失去應有的**和靈性,也有悖當今時代科學文化的高端大氣。這是非常可悲的。講完了。
同學們哄笑起來,讚不絕口地議論道,吳老師的記憶力也太好了,講的太精彩了,太解渴了,醒腦益智,語言網絡化,新銳前沿,思想新潮,都為能聽到這樣的報告感到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