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十倍黃金價值買下霍海的金元寶,是周老對霍海的賞識和情義;按照國際黃金牌價計算每克黃金價格,是做生意的道理。而此時的國內,黃金市場價與國際牌價有比較明顯的價差。

現在國際牌價366美元一盎司黃金,每盎司28.35克。而93年這會國家出口換匯成本和外匯調劑價的變化無常,華夏正實行雙重匯率製度,分什麽官方匯率與調劑匯率,華夏幣對美元分別為5.7和8.7,黑市上一美元則能兌換到8.8甚至9元華夏幣。

國內金店黃金賣價為120一克,而按照官方匯率計算,國際牌價黃金僅為華夏幣73.6元每克,按調劑匯率黃金為華夏幣112.3元每克。於是,這就造成一個問題了,到底該按照哪種黃金價格來支付收購款。

周老的財務顧問很精明,聲稱隻能按照華夏官方匯率計算。霍海一看這小子欺人太甚,也不含糊,要求按照國內金店黃金賣價。最後周老拍板,按照國際黃金牌價366美元一盎司,華夏幣兌美元匯率定在華夏調劑匯率8.7計算,最後定為112.3元每克。

財務顧問又要扣純度,理由這種古代金元寶都是由砂金直接熔煉成的,沒有進行過王水溶金再還原、酸洗、烘幹鑄錠等精煉,一般含金量隻有90%到93%,絕對不能按照千足金的價格來計算。

霍海這可不答應,指著這金元寶便向周老開炮:“周爺爺,難道當年您祖宗銀號鑄造出來的金元寶不是足赤黃金卻標著足赤來蒙騙顧客嗎?”

問得周老直翻白眼,他可不敢讓祖宗擔當金元寶摻假的罪名。衝那財務顧問發脾氣了:“囉嗦什麽,付款結賬!”

20個大金元寶,每個老稱一斤十六兩,六百克,總計重量一萬兩千克,十倍國際牌價收購,每克112.3元華夏幣,總計一千三百四十七萬六千元。

發財了。成千萬富翁了。

霍海已經在縣城

辦了工商銀行的存折,是用爺爺名字辦的,93年的銀行並沒有聯網,無法跨行跨地通存通兌,大額資金往來相當麻煩,隻能通過銀行匯兌,耗時很漫長,動輒幾天,手續繁瑣得要命。有些做生意的商人幹脆隨身攜帶巨款。上次霍爸爸溫爸爸來省城賣金條,就是拿到錢後用吉普車裝回去,再存進縣城銀行。

當財務顧問詢問霍海要采取何種方式接收收購貨款時,問題就來了,首先一千多萬貨款,絕無可能用車把現金運回縣城,隻能采取銀行電匯形式;其次,金額太驚人,銀行一定會查核資金來由,而且說不定會秘密監管資金動向,這沒法子,這是銀行監管部門的職責。

一千多萬啊,整個天士縣的稅收收入在93年時也不過六千萬元,這家夥的,一下子就弄了一個縣稅收收入的四分之一,如果消息被傳揚開來,會把縣城的天都捅破的。

霍海抓耳撓腮,試圖想出個最穩妥最低調最安全的法子。一旁的周老眯眯笑著,等著霍海說出他的打算。

過了老半天,霍海方才長歎一口氣,道:“周老,還得請您幫忙啊,我可不想搞出個大炸彈。”

“嗯,說吧,什麽忙。”

霍海拿出筆,唰唰唰地寫了一張紙,遞給周老,周老一看,眼睛猛然一亮,原本倚靠沙發的身子都坐正了,認真細看起來,良久之後,示意財務顧問暫時離開,才道:

“說說吧,為什麽想著要我幫你成立一家港資性質的房地產開發公司?”

“周爺爺,世界上所有人類,不管是華夏人還是歐美人,都有一個共性一個通病,嫌貧愛富,反映在個人居住環境選擇上,則是山野居民向往村莊,村民向往鄉裏集市,鄉下人向往縣城,小縣城的人向往進入大城市,大城市的向往國際大都市香港紐約倫敦巴黎。

這人類社會啊,仿佛不同繁華程度的地域就把人劃分了不同階層不同檔次,這其中固然有在越繁華的地方越容

易賺錢的原因,但歸根結底,人性中天生就對比超出自己目前所居環境更繁華的地方有種渴望有種欲望。

所以,別看我的家鄉天士縣又小又破,但是每年總有許多許多鄉下人擠進縣城裏謀生,縣城裏房源極其緊張,完全的買方市場,隻要你建出房子,根本不用擔心沒人買你的,沒人租住。

我計算過的,房子建造成本均價大概兩百多塊錢一平米,一套六十平米的房屋成本隻需一萬四五,如果銷售的話能賣一萬九到兩萬多,純賺五千以上。建造周期四到六個月,每年可做兩次,利潤百分之百。投資一百萬一年就能賺一百萬。

如果是建造之後租住給別人賺租金,每套屋能賺一千二到一千五,每年還會增加租金,五六年內靠租金就可以回本,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縣城,房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說不定兩三年時間所有投資就回本了,而且房價會漲得更高。

雖然占去了資金,但是可以用房子抵押銀行貸款出來。好像建房子出租比建房子賣更合算。

我詢問過別人,我們縣城隻有兩家有規模的建築公司,建築一公司,建築二公司,都是集體所有製企業,它們觀念落後,銀行貸款難,外債多,負擔重,完全沒有建造住宅樓推向市場銷售的計劃,都是在承接那些單位職工的集資建房工程,賺點工錢辛苦錢,支付那麽多職工退休職工的工資,全部瀕臨倒閉。

此外還有三家民營建築公司,但是他們沒有建造資質,必須掛靠在縣城建築一公司二公司名下,借用它們的資質在外承攬工程。而且由於資金限製,規模都很小,還處於起步階段,聲譽也很不好,偷工減料,質量問題層出不窮,簡直是家常便飯。

現在縣城的住宅樓,一般都是各個單位向職工發起集資建房,單位墊一部分,職工自籌一部分。自己本單位的職工都不夠住,怎麽可能外賣?

【作者題外話】:請點擊收藏本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