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兔有三窟,狡詐之徒有一箭三雕之功。這就叫設局。每個想通過手段達到自己目標的人,都必須學會設局。設局本領的大小,直接決定人生成敗。王莽設局的本領表現在一個“藏”字上。

倫理講善惡,學術講是非,政治講利害,經商講盈虧。政治既然講利害,政治家就不能拘泥於善惡觀念,必須審時度勢,有利的“惡”事必須幹,有害的“善”事不能幹,外行人以為政治家臉皮厚、手段黑,因此有“厚黑學”麵世。政治家也有是非觀念,他們認為對自己有利的就是“是”,對自己有害的就是“非”,自己的利益是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政治家特別重視政治利害,對於金錢方麵的得失,則無所謂。商人對經濟方麵斤斤計較,因為他們靠它發家致富;政治家就顯得大方。

以上這些道理,在古今中外的官場可以列舉無數成敗正反的例子。例如魯相公儀休就是知道政治利害與經濟得失的辯證關係的。他是魯國的相,是最大的官。他喜歡吃魚,有的人經過調查,投其所好,給他送魚去。公儀休不接受。他的弟子感到奇怪,就問他:“先生喜歡吃魚,為什麽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呢?”公儀休回答:“就是因為喜歡吃魚,所以才不接受別人送的魚。如果接受了別人送的魚,就是受賄,就要免去國相的職位,到那時候,雖然想吃魚,即沒人送,自己也買不起,還怎麽能吃到魚呢?如果不受賄,一直任國相,就能長期自給魚,還能沒魚吃嗎?”過去,對這件事都從義利上加以分析,認為他不受賄是“義”,受賄是“利”,義比利重要,他重義輕利而受到讚揚。如果從利害上分析,受魚受賄而免相,是貪小便宜吃大虧。曆代貪汙犯都是這類不知利害的蠢人。

王莽是深知這種利害關係的。他在利的麵前,總是反複推讓,並且總要分利給自己的親信和下屬。他向元後說,鑒於以前哀帝的外戚丁氏傅氏奢侈的教訓,太後在衣食方麵要注意節約,作為天下人民的示範。王莽自己上書,表示願意拿出100萬錢,獻出田地30公頃,交給大司農用於賑濟貧民。其他官員也都效法,又捐錢又獻地。然後,王莽又帶領百官向元後上奏,歌功頌德一番,並且“願陛下愛精休神,闊略思慮,遵帝王之常服,複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盡歡心,備共養。”就是勸元後要濟意休息,勞逸結合,不要太累了。每次遇到水災、旱災,王莽就素食,親信就向元後匯報,於是,元後也下詔勸王莽說:“聞公菜食,憂民深矣。今秋幸孰(熟),公勤於職,以時食肉,愛身為國。”勸王莽多吃肉,愛護身體,為了國家。

元後詔中有一句“國奢則視之以儉”,這是很深刻的。國家有奢侈的風氣,作為元首要用節儉的行為來向國人示範,表示崇尚節儉。元首是全國人學習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提倡什麽,隻在口頭上宣傳還不夠,最主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行為來宣傳。

視,同示。西漢奢侈之風相當盛行,所以,王莽的節儉行動大得人心。王莽作為忠臣宗,以節儉來引導人民,百官也積極捐錢、獻地,社會風氣有了明顯的好轉。當國內事情基本解決以後,王莽又努力在外交方麵下功夫,先用重禮收買匈奴單於,讓他說中國的好話,又讓王昭君的女兒來侍侯元後。給元後的印象是,王莽不但治理好國內,而且在外交方麵也很成功。

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王莽想到了另一條長久之計:“欲以女配帝為皇後,以固其權。”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皇帝當皇後,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王莽提出建議,皇帝9歲即位,過了3年,已經12歲,考論《五經》,12歲正是娶親的年齡,應該及時娶親,增加子孫的數量。娶什麽條件的女人呢?王莽的原話是:“博采二王後及周公孔子世列侯在長安者適子女。”博采指從廣大範圍裏去挑選。

古代一個新王朝建立後,就封前兩朝王族的後裔為諸侯國君,就叫二王。如周朝建立時封夏禹的後裔於杞,封商湯的後裔於宋。

二王後,就是指二王的後裔。周公、孔子以及世代為列侯在長安居住的嫡生女兒。說是“博采”,二王後、周公、孔子、世代為列侯,這種家庭有限。又是在長安居住的,還是正妻生的適齡女兒。加上這三個條件,可供選擇的範圍大大減小了。王莽列出這些條件似乎無可非議,其實,他是按他女兒的實際情況來提這些標準的。這叫土政策。前代沒有這種規定,景帝王皇後,父王仲,槐裏人,並非名門之後。武帝衛皇後,是個歌女,並非聖賢之後,也不是名門望族,隻是她當皇後以後,衛青才立功封侯。

她姐姐的兒子霍去病也因軍功封冠軍侯。昭帝上官皇後,祖父是上官桀,漢武帝時曾任羽林期門郎,後逐漸升遷。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要將才6歲的女兒嫁給8歲的漢昭帝,托丁外人辦這事時說道:“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常常以列侯的女兒嫁給皇帝。

照此先例,王莽時列侯多得很,那麽王莽的女兒在眾多女子的競爭中是否能奪魁,實在沒有把握。因此,王莽為了保證女兒競爭勝利,就提出了一係列苛刻條件,使諸多列侯的姑娘失去競爭的機會。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有關部門上報侯選美女很多是王氏家族的,完全符合侯選條件。“王氏親屬,侯者凡十人。再加上”三世據權,五將秉政,自然有很多姑娘合格候選。他提出:“身亡德,子材下,不宜與眾女並采。”意思是說,我自己的道德比較差,女兒的材質也低下,不應該跟那些女子一起參加競爭。表麵意思是自動退出競爭,讓給別人。因此元後以為他是誠心誠意的,就下詔宣布所有王家的姑娘都退出競爭。當時,王莽“安漢公”位極人臣,在官民的心目中,是德高望重的社稷臣,是忠臣宗。當皇帝要立後時,取消王莽女兒參加競爭的權利,一時轟動上下,反映強烈,公卿大夫跑到朝廷上論理。庶民、諸生、郎吏這些下層人每天有千把人上書朝廷。都說:“願得公(安漢公)女為天下母。”王莽還派遣長史到各方麵去做工作,勸諸公卿、諸生,結果,上書的人更多了。經過王莽反刺激的作用,激**起來的形勢迫使元後隻好收回成命,根據公卿的意見,把王莽的女兒列入候選對象。結果,王氏家族其他姑娘全被排除在外。王莽一退,排除了一大批競爭對手。在那種氣氛下,王莽雖說要“博選眾女,大家也不同意。王莽又說要讓人看看女兒,元後派長樂少府、宗正、尚書令等去看王莽女兒,回來匯報說:”公(安漢公)女漸漬德化,有窈窕之容,宜承天序,奉祭祀。“就是說品德好,長相好,可以當皇後。這種見麵也隻是形式,誰知道她的品德如何?誰敢說她長相不美?元後又派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廟,向漢朝列祖列宗請示,並進行卜筮,結果是”康強、逢吉,都是好兆頭。

接著,信鄉侯王佟就提出,根據《春秋》,天子娶親,有一些規定,現在安漢公的封地還不符合古代製度。經過議論,變為古代天子封後父的地達百裏。所以加封新野田25600頃,正好夠百裏。王莽又辭,隻要原有的封地,加封兩萬多頃全部退回。元後同意了。又有人提議,按過去的先例,“聘皇後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王莽又讓,隻收四千萬,其中三千三百萬分送給別人。於是,群臣又說,皇後受聘,隻收四千萬,跟群妾差不多,顯不出高貴來,元後又增加二千三百萬,共有三千萬。王莽又將其中一千萬分給家族中比較貧困的人,實收二千萬。封地賞錢,王莽的辦法:一退二分。不貪小利得大利,而且大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