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策馬西征 第四十二章 走馬入關西 遠離是非地

“城北的方向,正是武庫所在地,隻是無緣無故,為何就走火了,真是個不好地兆頭!”看這火勢愈來愈猛,林易看著城西北衝天火光歎氣道。

“殿下,我們要不要去看看?”陳舞問道。

“算了吧,本王雖然心痛那些曆朝珍寶和那無數的兵甲,隻是現在的身份特殊,除了老老實實地待在皇宮中,到了任何地方都逃不了瓜田李下之嫌,況且這又是三更半夜,更是落入居心悱惻之人的口舌。不過,我已經想到了如何離開這牢籠一般的東宮,遠離這洛陽城是非之地的好辦法!”林易又接著興奮道。

……

“皇上,微臣失職,致使武庫中存放的曆代珍寶和200萬人的器械鎧甲被焚毀,請皇上治臣之罪!”第二日一早朝,張華就連忙跪倒請罪。

“此事真假,這該如何,請各位大臣商議……”司馬衷已經做了五年多的皇帝,他雖然腦瓜不靈,卻也學會了這為帝之道。他的賢後早已教他了一招妙招,“無論什麽問題,先是推給群臣討論商議,最後再推給臣妾定奪,皇上豈不是再無可憂!”

“微臣以為,張大人忠於職守,無論發生何種情況,禁軍自然以守衛皇宮為第一要務。”賈模首先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微臣以為,張大人不僅無罪,而且有功!”秘書監摯虞作為張華好友之一,也緊跟著開口道。

“微臣也認為張大人無罪,隻是這無故發生火災,一定要查明清楚,找出真凶,背後是否有人為縱火!”賈謐也跟著道。

張華為官清明,為人謹慎,朝中也沒有什麽政敵,平時人緣較好,因此一旦有難,自然百官上前為其爭辯。況且張華非常受賈後重視,被朝野視為賈後心腹,因此即使有錯,也無人感彈劾其罪。片刻後,朝廷已經下了諭旨,張大人不僅無罪,念其兢兢業業,有功於朝廷,賞銀1萬量,布100匹,並命其限期內查明背後起火原因。

“有事請奏,無事退朝!”今日早朝事項已經處理完畢,司馬衷也打著哈欠,示意身邊的太監喊道。殿中百官也已準備散朝歸家。隻是張華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一夜之間國家損失如此多的武器和財務,從君到臣依然春風怏然,笑容滿麵,他多麽希望惠帝降他的職,罰他的俸。

“兒臣有本要奏!”突然一個不和諧的聲音響起。

“怎麽是太子殿下?這一年來太子殿下,修德進善,朝野稱頌,隻是最近一兩月數次和皇後明爭暗鬥,好多不和的事情都放到了台麵上,此時難道要參上張大人一本?”

“誰知道呢,隻怕修德進善也隻是表麵上是如此,暗地裏卻不知道幹了什麽事,聽說在宮外暗中開了不少大市。東宮雜役雖是少了,卻是暗中收藏了不少嬌娃女色,真是揮金如土、侯服玉食、驕奢**逸。賈後忍無可忍,才關了他的大市,就是因此此事,殿下始終記恨賈後!”

朝中不少大臣在輕聲私下道,有是誇讚,但大多是無中生有的惡意中傷。以林易現在的修為,即使不故意偷聽,也無一不落入其耳。

“沙門,有什麽事快說吧!”司馬衷不耐煩道。已經做了快一上午,司馬衷早已按耐不住,況且他肚子已經餓了,誰都阻攔不了他及時去吃飯,即使是親兒子也沒用。珠簾後那個宮裝婦人,也是一絲怵動,不由得端直了身體。

“今日孩兒聞武庫失火之事,不慎悲感,又聞近日西戎又亂,匪首郝度元率馬蘭羌、盧水胡諸部族再次起事,殺北地太守張損,敗馮翊太守歐陽建。關中氐羌大亂,秦、雍二州氐、羌紛起響應,推齊萬年為帝,擁兵十萬。進圍涇陽(今甘肅平涼西北),威懾關中。兒臣見父皇母後日月為國操勞,白了頭發,孩兒願為父皇母後分憂,帶一支健卒,平定關中,剿滅叛匪。”林易侃侃而道。

郝度元再反,殺張損,大敗歐陽建的消息,半個月前已經傳來,隻是朝廷一直在爭論,沒有合適的將帥人選。關中羌、氏二族內亂已久,錯綜複雜,可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解決的問題,況且關中有司馬彤這位老王爺掣肘,根本放不開手腳,因此一直無人請纓,誰都不想纏上這灘渾水,惹上這挨累不討好的事情,況且這朝中多是阿諛奉承之輩,有真才實學的那些司馬氏初期老臣早已年過花甲,不適合披掛上馬。

“太子為國之根本,關中凶險萬常,萬萬不可!”一聽到太子此言,朝中真是議論紛紛,大多小聲呼喝道。連司馬衷都驚訝地站了起來,“沙門啊,你真傻,東宮好好的清福不享,竟然想到西戎蠻荒之地去喝西北風!”

“微臣認為太子殿下此奏非無不可,臣甚感為大晉之未來高興。殿下貴為儲君,心係天下,身先士卒,以太子金身出馬親征,西戎自然懼其威名,關中之亂不戰自平。此為一;殿下孝心可嘉,況且梁王司馬彤多次上書其年歲已高,不堪關中幹冷天氣,祈回洛陽養老,殿下不僅解皇上皇後之憂,也解了老王爺之憂。此為二;關中內亂,雖是凶險異常,但秦漢故都長安繁華不下於洛陽,殿下隻要做鎮於故都長安城中,遣一猛將出征,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再使兩支健卒拱衛,自然高枕無憂。此為三。”賈謐突然開口道。他現在剛升官為侍中不久,手握實權,為朝廷要職,自然要做百官表率,為皇上分憂。

“司馬遹啊,司馬遹,你莫非真的傻了,我正愁沒有機會,你若自己找死,我自然會遂了你心願!”賈謐長篇而論,麵無臉色,心中卻十分興奮地暗道。

侍中,本為秦始置,為丞相之史,以其往來東廂奏事,故謂之侍中。兩漢沿置,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出入宮廷,與聞朝政,逐漸變為親信貴重之職。至曹魏時候,位在九卿之下,在尚書仆射和中書監、中書令之上,但還沒有一位專職侍中能對朝政產生影響。晉朝開始,侍中已經從曹魏時期的加銜、內廷顧問成為有實權的職務,成為朝廷要職,甚至可以決定三公任免,朝中機密大謀皆所參綜,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權。

隻是賈侍中突然此言,讓朝中大臣真是摸不著頭腦,他不是處處和太子作對的嗎,怎麽不僅讚同太子所奏,甚至多有捧奉之言。

朝中大臣大多是賈後一黨,阿諛奉承之輩。剩下的幾人要麽是不問政事,隻是吃喝玩樂的司馬家的王爺,要麽就是隻知清談,自命清高的王衍、樂廣等之流。作為賈後在朝中的代言人,賈謐的意思自然就是賈後的意思,賈謐一旦發表過自己的意見,其他人自然跟著附和。因此殿中大臣雖然不明白賈謐究竟何意,也都齊聲附和著,一改之前搖頭不同意之見。片刻後朝議馬上就有了結論,全部異口同聲同意太子所奏。

“老臣不同意!”突然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傳來。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