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安他們在村裏住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回店裏,劉有金一家三口則被留下來,郭喜春也留在村裏,先帶著他們熟悉村裏的活計。

除了村子裏麵,店裏麵的一些情況也需要讓劉有金他們知道一點,接下來一連十幾天,郭喜安他們便沒有住在店裏,晚上回村裏過夜,早上又趕到鎮上開店,早出晚歸來回奔波,雖然辛苦,但也還能吃得消。

劉有金和姚三娘兩口子都是手腳勤快的本分人,家裏世代務農為生,地裏的那些農活對他們來說不在話下,熟悉了家裏的田地位置之後,他們很快就把農活接了過去。

隻是偶爾到了鎮上店裏幫忙時,姚三娘到底是苦日子過來的,瞧著郭喜安他們做餐時那給得足量的分量和大片的羊肉,她總是心裏忍不住揪疼,她上手的時候對那些調料和肉片總是舍不得放足。

“姚嫂子,我都和你說過了,這羊肉每一碗裏麵至少得放上六片,你這還差著三片呢。”

郭喜安攔著姚三娘要端出去的一碗羊肉米線,瞧著那上麵明顯不夠份量的肉片,再一次無奈地提醒,雖說姚嫂子這是苦日子過慣了,下意識的節儉行為,可難免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姚三娘忍不住辯解:“三片也不少了啊,這羊肉切得這麽厚,這三片又大塊,一碗裏麵足夠了,咱們店裏主食分量本就給得足,這一大碗夠吃飽的了,羊肉這麽貴,得省著些用啊。”

郭喜安皺眉,接過她手裏的碗,端到調料台那邊把差的料放足給客人上桌後,才回來嚴肅地對姚三娘道:

“嫂子,咱們這做的是生意,價格擺在那裏,像你剛剛那樣便是偷工減料,那是要壞口碑的。”

“我們店之所以生意好,除了東西好吃,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吃食用料紮實值當這個價,若是偷工減料便是自砸招牌。”

一連幾天的相處,這一大家子對他們一家三口都是十分照顧的,姚三娘也慢慢地融入了這個家庭,真心實意地把這裏當成自己家一樣經營。

郭喜安除了第一天訓話,之後再沒有對他們說過一句重話,今天這麽嚴肅的口吻還是第一次。

姚三娘一下恐慌起來,又想到郭喜安話裏可能造成的後果,一時自責又羞愧,呐呐地說不出話來。

郭喜安看她這個樣子,嚴厲的表情緩了緩,放柔了聲音道:“我知道嫂子是想幫我們節省糧食,可我們開店也要講究信譽,這些吃食調料都是有定額的,少了就會影響味道,這味道不好了,以後還會有客人來吃嗎?沒有客人上門,那不是因小失大!”

聽了郭喜安這一番解釋,姚三娘更是慚愧,連忙保證:“我知道了,東家你放心,我以後絕對按照店裏的保準來做。”

接下來經過郭喜安的觀察,發現姚三娘果然改掉了自己這個壞毛病,才放心讓她繼續在廚房幫忙。

晚上姚三娘把這事和自己男人一說,劉有金還教訓她:“你也是,東家都已經和你說清楚了,你非要自作聰明做什麽?”

“咱們對做生意不懂,東家他們才是這方麵的行家,這又不是自家的吃食,好一點差一點的無所謂,以後你可別自作主張了。”

“我看東家年紀雖然不大,卻是個極有主張的,我們隻管聽話幹活就是。”

姚三娘被自己男人訓得縮了縮脖子,也不敢回嘴,隻一個勁地點頭:“我曉得了,以後都聽東家的。”

......

等劉有金夫婦把村裏的活計都熟悉下來,郭喜安便把村裏麵的事務徹底交給了他們,隻十天半個月的回去一次,其餘時間都專注店裏的生意,郭喜春也長留在店裏給她幫忙。

這天一家人才忙完午餐高峰時段,郭喜安端著一盆木炭,給支到店門口的蒸食爐子加炭。

一個挑著扁擔的貨郎湊了過來:“娘子,要買針線布頭嗎?”

“朱大哥?”

郭喜安抬頭看清了貨郎的臉後,有些吃驚的叫出聲。

那貨郎也是一怔,仔細看了看郭喜安,恍然大悟:“你是那位賣涼粉的郭妹子!”

郭喜安笑著點了點頭。

這位貨郎正是郭喜安之前第一次擺攤賣涼粉,因為攤位和人起爭執被驅趕時,對她伸出援手並為她仗義執言的朱重。

兩人簡單寒暄了幾句,知道郭喜安如今已經在鎮上開起了店鋪,朱重驚訝的同時又為她感到高興。

“妹子你真是厲害,當時我吃了你那涼粉就知道以後你的生意差不了,沒想到才一年時間,你就能開上店鋪了,真是了不起。”

“也隻是運氣好罷了!”郭喜安笑道,仔細打量著他,麵露遲疑:“我記得朱大哥你以前的麵攤生意也是很好的,怎麽放著老手藝不做,改幹這個了?”

不怪郭喜安奇怪,朱重現在的樣子,和從前那個豪爽熱情的麵攤老板仿佛判若兩人。

他現在眼下一片暗沉,滿臉都是憔悴,整個人透出一股萎靡的疲態,沒有從前半分精神氣的樣子。

朱重苦笑一聲,把肩上的扁擔放下來,郭喜安這時候才注意到,他挑的兩個籮筐,一個裏麵裝著零碎的小商品,另一個掀開上麵的藍色遮布,裏麵卻是躺著一個約一歲大的兒童。

瞧著縮在籮筐裏,吮著自己手指睡得正香的小孩,朱重的眼裏滿是柔情:“這是我兒子,今年剛好滿一歲!”

接下來,從朱重的嘴裏,郭喜安才知道,朱重這短短一年的時間,卻是家逢巨變。

他家原本是一個四口之家,他妻子,上頭還有一個老娘,妻子生產時傷了身子,之後身子一直有些不好,去年年中的時候便臥床不起,沒有撐到入秋,便病故了。

那時候他們的孩子還不足半歲,妻子病故後,朱重一家的日子就更艱難了,他白天得擺攤掙錢養家,照顧孩子的事隻能托付給自己老娘。

朱老娘本就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太硬朗,又每天操心過甚,去年冬季的時候受了一場風寒,沒有熬過去。